摘" 要: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深入,基建專項資金規模不斷擴大。為了提升基建專項資金利用效率,必須做好科學的財務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體系。本文首先對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重要性進行分析,然后探討當前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有效的優化措施,希望能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8.052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國家為了推動國有企業發展,不僅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時通過基建專項資金為國有企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提供保障。但具體操作過程中,部分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影響基建專項資金使用效益,還容易出現資金浪費問題。基于此,加強對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國有企業運營發展過程中,基建專項資金是保證企業基礎建設的支撐,做好其財務管理工作意義重大。第一,有利于資源有效配置。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能對專項資金流向進行引導,便于各類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基建專項資金利用效率,為國有企業基礎建設保駕護航。第二,有助于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有企業應該注重技術研發,及時更新設備,而這些都需要有充足資金作為后盾,做好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能保證技術、設備等基礎投入,提升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滿足市場經濟環境下提升自我核心競爭力要求。第三,保證資金使用合規性、透明性。國有企業建立科學的基建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合理管控每一筆資金流向,確保專項資金使用合規性,避免出現資金浪費問題。第四,有助于防范財務風險。開展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工作,不僅能避免資金濫用、挪用問題,提高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同時還能增加財務工作透明度,幫助企業贏得行業信譽,以便于吸引更多合作與投資,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
2 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問題
2.1 資金管理意識薄弱
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專項資金管理意識薄弱,影響基建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無法為各項基礎建設提供保障。一方面,部分國有企業領導者競爭意識薄弱,對自身財務狀況缺乏有效監督。另一方面,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缺失。一些國有企業未能構建完善的基建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相關管理程序不夠科學,且未能制定科學的專項資金管理標準,影響專項資金管理成效。
2.2 資金預算編制不準確
財政專項資金使用都有嚴格的程序,通常是國有企業儲備項目,通過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財政扶持申請,上級主管部門經過嚴格的審批通過后才能撥付。當然,也有部分項目是在開展后申請補助,但無論何種模式,都要求國有企業能開展整體規劃,制定科學的預算方案,控制不合理開支,保證專項資金能用于實處。然而,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對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工作重視不足,預算編制不準確、不夠細化,導致所編制的預算與國有企業基建項目實際存在偏差,后期項目預算調整頻繁,影響預算執行力度,也會對企業基建項目實施進度造成阻礙。另外,一些國有企業預算執行不到位,未能嚴格按照預算執行,部分基建項目進程緩慢,導致專項資金閑置浪費,影響整體資金使用效益,也容易造成基建項目難以順利通過驗收。
2.3 資金使用效果不佳
部分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使用效果不佳,不僅會導致企業整體財務管理水平下降,還會給自身社會信用造成不良影響。第一,缺少完善的專項資金管理機制。部分國有企業未能建立相應的基建專項資金使用流程,相關規范標準缺失,加上內控監督機制不完善,無法全面掌控專項資金的使用。同時,部分國有企業對政府補貼過于依賴,不注重“開源節流”,未能貫徹黨中央“緊縮銀根”的要求,造成基建專項資金使用不夠規范。第二,相關人員素質有待提升。部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足,對專項資金使用、審核等專業性有所欠缺,還有部分人員職業道德素養偏低,給國有企業資金管理造成不良影響。第三,信息披露不足。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既是政府對國有企業運營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外界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渠道,保證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才能更好地了解基建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然而,部分國有企業相關信息披露不足,公開賬目并未對各項支出明細加以展示,僅展示總額,無法滿足外部投資者對企業信息了解的需求,還容易滋生風險。
3 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優化措施
3.1 強化專項資金管理意識
國有企業在基建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保證資金使用合法合規性尤為關鍵,必須堅持“專款專用”的基本原則,發揮基建專項資金的作用,為國有企業基礎建設提供充足資金。第一,國有企業必須重視專項資金管理,開設單獨銀行賬戶用于基建專項資金管理。管理層應充分認識到基建專項資金管理的戰略意義。基建項目往往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資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直接關系到項目成敗,關乎企業的長遠利益。可以通過相關學習活動,讓管理層深入理解資金管理的流程、要求和潛在風險,并將專項資金管理理念引入到決策中,確保資金分配合理性。第二,營造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的文化氛圍。國有企業可以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全體員工明白資金管理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專項資金管理監督工作中。同時,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確保企業各部門之間能有效溝通,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管理失誤。第三,國有企業財務人員應該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基建專項資金管理相關法規、政策的學習,確保在具體操作中嚴格遵守各項規定。當然,還應該培養財務管理人員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資金管理中隱藏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3.2 規范資金預算編制和執行
一方面,規范資金預算編制。第一,在預算編制前,國有企業相關人員需要對市場資源價格水平進行深入調查,對市場變化規律、自身需求等進行分析,科學預測專項資金規模需求,提升預算編制質量。第二,預算編制應該以企業自身戰略為導向,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資金預算編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報告中,對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論證。通過對市場需求、資源供應、建設規模、工藝路線、設備選型、環境影響、資金籌措等多方面的分析比較,預測項目建成后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針對基建資金項目制定具體的支出指標,保證各項資金項目預算精準。同時,應該細化預算內容,除了年度預算外,還需要增加季度預算、月度預算,讓預算編制內容更加及時、準確,為企業合理安排基建專項資金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強化預算執行。第一,嚴格按照預算支出。國有企業必須嚴格按照預算執行,有效控制基建專項資金支出,對材料設備采購、人工工資等支出進行有效控制,確保支出與預算相符。同時,所有支出都需要開展監督,避免出現隨意調整預算的行為,如項目預算必須調整,則還需要嚴格執行預算調整程序,確保項目預算執行成效。第二,建立科學的預算考核機制。為了切實保證預算執行成效,需要對預算執行效果進行考核,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過程中,需要針對基礎建設項目設置預算考核部門,配備專門的考核人員,引入信息化管理機制,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跟蹤監督,及時分析預算偏差發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議。
3.3 加強專項資金使用控制
3.3.1 強化部門管理職責
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實施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強化部門管理職責,為各項資金使用提供保障。第一,發揮財務部門主導作用,建立完善的基建專項資金臺賬,對每一筆資金的流入與流出進行詳細記錄,確保資金動向清晰可查。嚴格落實專款專用原則,防止資金被挪用或濫用。同時,要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嚴格審核,確保每一筆支出都符合規定和項目需求。第二,發揮業務部門在基建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的職責,負責項目的具體推進,制訂科學合理的項目計劃,并確保計劃的嚴格執行。在資金使用上,需要根據項目進度和實際需求進行申請,保證資金使用的合理合規。各部門必須積極與財務部門溝通協作,及時反饋項目進展及資金使用情況,以便財務部門更好地進行資金統籌和管理。第三,各部門之間要強化協調配合。財務部門應定期與業務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召開會議,共同商討資金使用情況、項目進展及存在的問題。財務部門通過與各部門的協作,實時跟蹤基建專項資金使用的全過程,及時發現基建專項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發揮各部門管理職責,確保資金能落到實處。
3.3.2 完善成本控制措施
第一,嚴格落實公開招標。國有企業應該積極推行公開招標制度,利用企業官網、政府招投標網站等發布招標公告,不僅讓更多供應商知曉并參與其中,還能通過公告了解項目要求、進度等信息,消除信息不對等問題,保證競爭公平性。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求國有企業制定科學的公開招標流程,對參與競標的供應商資格進行合理評估,確保整個招標過程公平公正性。供應商唯有通過更具性價比的方案才能贏得競標,這也是控制項目成本的重要途徑。第二,優選供應商。供應商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項目實施質量、成本、進度等。為了保證基建專項資金使用合理性,國有企業必須優選供應商,確保供應商所提供設備、材料質量,為項目建設奠定質量基礎。優質的供應商還能提供優質售后服務,企業應該與之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雙方形成有效的協作機制,為成本控制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開展精細化成本管理。國有企業應該樹立精細化成本管理理念,對項目各階段費用加以控制并信息記錄,還可以通過成本會計系統對項目投資收益率加以測算,確保企業投資方案科學性。
3.3.3 健全內部監督機制
為了保證基建專項資金使用合規性,國有企業應該構建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第一,企業可以通過抽查原始憑證的方式,對相關銀行賬戶進行查閱,與相關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在內部形成更加完善的監督體系,避免出現基建專項資金被濫用、被挪用的問題,提高專項資金使用合理性。加強對基建項目合同的監督,審查合同條款是否合理、合規,是否存在漏洞和風險,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對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的財務憑證、票據等進行嚴格審核,確保每一筆資金支出真實、合法。第二,國有企業應建立獨立的內部監督機構,配備專業的監督人員,確保監督工作權威性。企業內部監督人員應具備豐富的財務、審計知識和經驗,能準確識別基建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第三,明確內部監督的職權,對基建專項資金的申請、審批、使用、核算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監督,確保每一個流程都符合相關規定。同時,制定詳細的監督流程,為內部監督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依據。第四,建立監督信息反饋機制。內部監督人員應該將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建議,并對監督工作定期總結,保證內控監督成效。總之,國有企業通過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可以有效地防范專項資金使用中的違規行為,保障專項資金的安全,促進國有企業基建項目的順利實施。
3.3.4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為了更好地保障國有企業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順利實施,國有企業需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第一,國有企業應該全面梳理影響專項資金使用的風險因素,如政策變化、市場波動、項目進度延誤、成本超支等,并針對這些風險因素設定相應的風險指標,制定預警閾值。同時,還需要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算法等,對各項風險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包括資金流動比率、資金使用進度偏差率、項目質量不合格率、項目成本超支率等,一旦到達預警閾值,則系統會通過多種方式發出預警信號,如彈窗、即時通訊軟件推送等,提醒相關人員作出響應。第二,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對預警的風險進行深入分析,確定風險的性質、程度和影響范圍,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同時,必須加強風險協調工作,確保企業各部門之間共享風險信息,協同應對風險,定期開展風險應急演練,提高國有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第三,建立風險應急預案,明確在出現重大風險時的應對步驟和責任分工。國有企業通過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可以提前發現并防范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保障國有企業基建項目的穩健推進,保證專項資金的合理利用,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 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基建工程關系到國計民生,關乎到國有企業發展命脈。在我國經濟穩步發展的新時期,國有企業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積極開展基建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工作,能做到專款專用,真正將財政專項資金用到實處。近年來,我國對基礎建設投入不斷增多,如何在投資規模、投資效益之間找到最佳平衡尤為重要,要求國有企業在實施基建項目中,能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更加健全的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程序機制,對基建項目從立項開始一直到竣工結束實施全方位管控,對基建專項資金使用過程實施有效控制,確保專項資金能發揮最大效用,為基礎建設工作保駕護航,為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思涵.基于國有企業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分析[J].財經界,2023(08):222-223.
[2]王若師.煤炭企業基建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的有效研究[J].新金融世界,2021(03):74-76.
[3]王長深.地方國有企業公共基礎設施資產財務管理優化探析[J].財會學習,2023(09):99-101.
[4]張爽.國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規范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2023(11):255-257.
[5]李金枝.財務視角下國有企業基建內控管理研究——以LZ創新院項目建設為例[J].財務管理研究,2023(01):69-71.
[6]黃遠迎.“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企業總承包項目財務管理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2(07):322-323.
作者簡介:郭鎮健(1989-),男,漢族,貴州六盤水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資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