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初教師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力量,代表學校的希望,其教學勝任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以為例,截至2024年底,該校90后教師占比近70% 。其中,職初教師占比超過一半。
結合筆者近些年對該校的觀察與訪談,發現該校職初教師群體非常勤奮:能夠自覺鉆研業務、備課認真、作業批改細致、上課投入、板書規范,能主動向老教師請教,并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這為他們站穩課堂、練就扎實的教學勝任力打下基礎。
筆者對該校43名職初教師訪談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職初教師的教學勝任力總體處于中等水平,絕大多數職初教師能意識到提升教學勝任力對教育教學的積極意義,也意識到各自的教學勝任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作為職初教師,工作理想與教學現狀的差距,導致他們的課堂難免出現諸如課堂紀律管控不嚴、師生溝通不和諧等問題,需要通過家校協同進一步優化。
一、聚焦“點”— -為每個學生成長賦能
職初教師年輕、有想法,但經驗少,遇到育人難題往往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或退縮放棄。對于班上那幾個“成績差釘子戶\"“行為老油條\"\"上課趴桌戶”,雖然工作難做,但也要常常去做,可從樹立信心、提高能力的角度出發,為他們賦能。要充分認識到,光靠個人力量來教育好每個學生肯定是不行的,還要善于借智、借力,這股強大的力量就來自家校協同。面對難題,學校要善于和家長溝通協作,與家長一起發現學生的優點,給學生多些鼓勵,讓他們多點自信、多點笑容,讓躺平的“站起來”,讓缺失學習興趣的“動起來”。
二、重視\"線”一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職初教師教學勝任力,要特別做好“兩條戰線”的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一方面,學生和家長成為日常交往的主要對象,為了教好學生、帶好班級,教師要去研究學生心理和家長需求??上瘸浞至私馇啻浩趯W生普遍的心理特點,然后,用心掌握學生的心理情況,當遇到難題時,要做到\"都尊重\"\"會共情”\"守原則\"\"給選擇”;另一方面,不要限于通過微信、電話與家長溝通,因為這樣做,往往缺少了眼神與表情的溝通,字面的意思往往不容易被彼此充分感應。要取得家長的信賴與支持,最好的方式是家訪。走進家門,傾聽家長、學生的呼聲,讓家長和學生打開心扉,在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心”后,課堂紀律將更好,學生將更積極完成作業,教學進程將更順暢,教師威信將更高。
三、改善\"面”一處理好家與校、師與生、親與子的關系
一是要俯下身,用真誠拉近家與校的距離。如前所述,家長大多忙于生計,家中普遍有多個子女,辛苦勞累、煩惱憂愁也定會不少。職初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習慣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學生如在校犯事情,不要拿起電話劈頭蓋臉就數落一通,可以坦誠地聊聊能幫助到家長的地方;如果學生常常犯錯誤,也不要單一地發信息打電話,還要多走進家庭,和家長面對面掏心窩,相信家長會被真誠所感動。
二是要彎下腰,用尊重鑄牢師生間的互信。愛默生曾說過:“教育學生的秘密,就在于尊重學生。\"青春期的學生,情緒波動大,敏感易怒,容易產生挫折感。教師在與之打交道時,應將學生置于平等地位,不能總是批評指責,要善于激發其積極向上的動力,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以達到轉化的目的。
三是要抬起頭,用溝通理順親子關系。職初教師面對一些學生問題時往往會顯得束手無策,這是因為不光有學生因素,更有家長原因。但究其問題本質,大多還是親子關系不和諧造成的。面對此類情況,教師要勇于介入,用自己的熱情、智慧,做好家長與學生的“老娘舅”??梢宰尲议L用一封信,來化解與孩子的隔閡;可以讓學生用一段錄音,化解與父母間的沖突;還可以通過教師本人這個“傳聲筒”,讓親子關系重回“風輕云淡”“陽光燦爛”。家校溝通這項能力,也是教學勝任力的重要一環。
四、加強“體”一達成同心、同向、同謀、 同頻
職初教師提升教學勝任力,要處理好家校協同育人的關系。家校協同育人的宗旨在“育”關鍵在“同”。
一要同心。家長、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如果家長有了“讓他(她)去了\"“隨便他(她)了\"等想法,就要及時\"撥正\"家長思想,并明確告知家長,要想孩子有所轉變,作為監護人責無旁貸,必須家校同心。
二要同向。和家長一起,面對青春期孩子時,教育方向要一致。如在溝通過程中,尊重孩子是前提;在孩子鬧情緒時,給孩子選擇“出口”是要義;在涉及手機、睡眠管理時,“講規則”是方法;媽媽教育子女時,謹記“少嘮叨”是法寶,等等。
三要同謀。在遇到對學生的管理難題時,和家長要有默契,彼此借力、主動溝通、共同商量、達成共識,從而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動,這樣的教育,其收效才明顯。
四要同頻。家長在家對孩子的教育,既不能忙了就不聞不問,也不能問了就直指作業、考試、分數。在發現學生存在問題時,要有意站在學生的立場,與其溝通交流,不要一上來就是“這個不好”“那個不對”。與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同頻\"最好的打開方式,就是(教師或家長)先(與孩子)共情,然后找(錯誤)原因,再提(改正)要求。相信這樣做后,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家校關系都會更和諧。
家校協同是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的重要表現,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催化劑。職初教師通過家校協同,定能深化對教育復雜性的認知,能從“教學的執行者\"逐漸成為“教育生態的構建者”,成為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 (作者單位:)
【本文系江蘇省連云港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2025專項課題“抗日山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H-ZX/2025/03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