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要求學生“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為落實這一語文要素,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夜間飛行的秘密》的課后借助問題清單,告訴學生可從課文內容、具體寫法、聯系生活經驗等視角提出問題。
雖然有了這樣的支架,但實踐中發現,學生的提問情況仍不盡如人意。以H小學四(1)班為例,該班46名學生根據“默讀課文,試著從三個角度各提出一個問題,并和同學交流”這一要求,共提出130個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所有學生都能針對文章內容提問,但有 50% 的學生(共計23人)無法針對寫法提問。其中,有15個學生所提的問題依然與課文內容有關。還有8個學生的作業是空著的,問及原因,學生說不知道該怎么提。根據此道作業的反饋,可以看出從寫法上來提問是教學難點。
為了破解這一難點,可以“話頭\"為關鍵要素,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這里所說的“話頭”,指在閱讀教學語境中,語法基本要素完整、不需或只需稍作改動就可以拿來應用,并以疑問句式為主的句子。它們能有效降低提問的難度。具體操作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溯源求因,明晰什么是指向寫法的問題
從作業中可以發現,對于“從寫法上來提問”,學生的認知是比較模糊的。換言之,之所以提問時存在困難,主要原因在于學生不知道哪些問題屬于從寫法上提問。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同伴的問題和教材中的問題來理解這種提問方式。
(一)聯結同伴的問題,感知如何“從寫法上來提問”
整理學生針對寫法提出的問題(如表1),不難發現其中有一些比較明顯的信號詞,比如\"寫\"\"結構\"“比作\"等。這提示學生可以從這些角度去展開思考。
教學時,教師請學生還原提問過程,說說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并整理出針對寫法提問的流程(如圖1)。由此提煉出的“能不能換”“為什么這樣寫”“好在哪里”可看作“話頭\"的雛形。
(二)聯結教材內容,感知針對寫法的問題類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針對寫法提問,教師還根據三年級上、下兩冊教材,從課文的“泡泡\"提示、課后題、語文園地中整理出和寫法有關的問題(如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從寫法上來提問,主要有這幾種類型:一是針對語言表達提問,旨在理解作者如何精準使用詞匯,了解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二是針對自然段提問,以此理解作者如何組織段落結構;三是針對題目提問,旨在了解題目背后的意義;四是針對文章整體結構提問,由此進一步梳理作者的寫作意圖,知道作者是如何組織素材的;五是針對標點符號提問,旨在了解標點符號的準確用法。
教師可在學生學習“提問\"這一閱讀策略前,引導他們仔細研讀表2,發現針對寫法提問的特征,如往往含有一些比較明顯的\"話頭”—“從哪幾個方面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怎么把這個意思寫清楚的”…通過以上補充的信息,學生能直觀全面地感知寫法類問題,為學習“針對寫法提問”做足準備。
題呈遞進關系: ① 蝙蝠夜間飛行究竟存在什么秘密?② 該自然段如何圍繞這一句話來展開? ③ 該自然段與整篇課文存在什么聯系?
二、提煉“話頭”,自主提出針對寫法的問題 (二)構建框架,提出有質量的問題
在學生初步了解了有關寫法的問題類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提問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
(一)參考借鑒,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
1.緊扣標題,提出指向關鍵的問題
文章的題目是對內容的高度概括,它通常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或重點。在閱讀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深入思考。例如,借鑒“課文為什么用‘剃頭大師'作為題自”,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選擇“夜間飛行的秘密”作為課文標題?這樣提問有助于學生發現題目中隱含的“寫作鑰匙”。
2.把握關鍵詞,提出有深度的問題
一篇優秀的文章往往用詞簡練、恰當、精確,需要學生細心閱讀才能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關鍵詞提問,從而加深對文本的認知。比如,《夜間飛行的秘密》這篇課文在描述第一次實驗時,這樣寫道:“他們在一間屋子里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了許多鈴鐺。\"學生結合“哪個詞語用在句子里更合適”這類問題提問:此處是不是可以使用“亂七八糟”這一詞語來替換“橫七豎八\"?哪個詞語更合適?再如,文中寫科學家做了兩次實驗,“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找出關鍵詞,然后提問。學生模仿“下面幾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可以互相調換嗎\"這類問題,提出“可不可以將‘塞上和‘封住'互相調換\"這一有深度的問題。
3.聚焦重點句,提出有層次的問題
在對段落結構進行分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找出其中的關鍵句子,再進行提問。如學習《夜間飛行的秘密》這篇課文時,學生圍繞第7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后來,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參考“那段話是怎樣把這個意思寫清楚的\"等問題來提問。提出的三個問
基于教師的引導,學生已經可以從寫作的角度提出一些問題,但很多時候其語言表達缺乏規范性。如下面這些例子就較為常見: ① “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用“亂七八糟”一詞替換可以嗎?② 我對雷達很感興趣,這部分內容卻寫得這么少,原因是什么呢?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遷移提問方法,針對上述現象,教師可引導學生構建提問框架,形成“話頭庫”,以便提出有質量的問題。舉例如下。
(1)是否可以使用(某個詞語)來替換(另一個詞語)?(2)這段話是怎樣把(某種特點)寫清楚的?(3)課文為什么選擇(題目名字)作為題目?(4)課文圍繞(關鍵段落或句子)主要表達了哪些內容?(5)(詞語或句子)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學生參考這些框架,能夠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有深度的問題。
三、刻意練習,鞏固針對寫法的提問技能
建立提問“話頭庫\"后,教師要經常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刻意練習,使針對寫法的提問技能更熟練。比如,教師可以選取一篇課外閱讀文本,以“話頭庫”作為支架,讓學生完成相關作業。
默讀選文《人類的老師》,試著每個角度提至少一個問題,并和同學交流。
以下是針對寫法提問的“話頭庫”。
(1)是否可以使用(某個詞語)來替換(另一個詞語)?
(2)這篇文章用好多段落寫(主要內容),有什么原因?
(3)這篇文章為什么選擇(題目名字)作為題目?
(4)這篇文章圍繞(關鍵詞或句子)寫了哪些內容?
(5)(某個句子)為什么吸引人?
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對這些作業進行整理分析,發現46份作業中針對文章寫法提問的人數從 50% 上升到 89% ,說明“話頭庫\"的建立能為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
綜上,建立“話頭庫”,能為思維與表達提供“啟動引擎”,提升問題的邏輯性與針對性,使學生從“無從開口\"轉向“高效輸出”。
參考文獻:
[1]王國均.“話頭”:思維與表達的啟動工具[J].小學語文教師,2022(10):10-13.
[2]傅茂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策略:以課文《夜間飛行的秘密》為例[J].華夏教師,2023(31):74-76.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壺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