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3-0032-04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聯系緊密。教師應在掌握讀寫結合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和意義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讀寫結合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利用讀寫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助力學生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文章,幫助學生在寫作課堂中實現全方位成長。
一、讀寫結合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忽視寫作教學
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時更加傾向將更多時間分給課本的講解上以及語文習題的訓練上。高中語文教學中,時間緊張,任務繁重,閱讀時間有限,寫作教學時長和閱讀教學時長比例嚴重失調。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無法專心捕捉自身在閱讀后所產生的靈感,也無法完成一篇好的作品。
(二)課堂讀寫分離
高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閱讀與寫作分離的問題。當前,部分教師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時,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往往是分開的,這部分教師未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學生認為寫作與閱讀兩者之間是沒有關系的,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亦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寫作教學中應有效應用讀寫結合,充分發揮閱讀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二、讀寫結合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激活寫作熱情
在以往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步驟往往是固定的:首先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優秀范文;其次引領學生共同解讀范文并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最后引領學生自主寫作。這樣的寫作課具有較強的單一性和枯燥性,導致學生對寫作課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喪失寫作的熱情。而教師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讀寫結合下,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能夠根據自身的靈感來進行創作。如此,增強了學生在寫作中的自主性,激發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和高中語文中寫作教學的質量。
(二)提高寫作能力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新穎性,教師利用這一教學模式來開展寫作教學,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實踐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時,教師會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適合高中階段學生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發表自身閱讀后的真實感受,隨后由教師進行總結來進一步深化閱讀材料的主題。同時,教師在教學閱讀材料中寫作技巧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自由發揮進行寫作。如此給予學生充足的創作時間,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作的平臺,尊重學生創作想法的同時,有效完成寫作教學的目標,鍛煉并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讀寫結合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以讀促寫,積累寫作經驗
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后,會產生諸多想法,這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現象。教師可利用這種閱讀現象,實現以讀促寫。即在學生完成閱讀后,引導學生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自身在閱讀中的心得體會。讀后感是學生宣泄情感和表達想法的途徑,是教師實現以讀促寫的有力手段。通過鼓勵學生寫讀后感,一方面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鍛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學生寫作素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機會,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前,教師要激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如此才能夠保障學生在閱讀完成后具有寫作的想法,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寫讀后感的活動中。
例如,在開展整本書閱讀《紅樓夢》活動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激活學生閱讀熱情,并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在備課環節,教師首先綜合分析教材內容和高一學生情況。《紅樓夢》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規定的“必讀整本書”,它對高中階段學生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極大的幫助。但是,《紅樓夢》對高一學生來講具有較大的閱讀難度,教師可通過利用影視作品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在閱讀完成后寫讀后感。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紅樓夢》這部影視作品的片段來初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結合學生的興趣來引導學生在課上與課下自主閱讀《紅樓夢》。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沉浸在《紅樓夢》這本書的閱讀中,也仿佛跟著作者的視角來看到了,以賈府為中心的四大家族由鼎盛至衰頹的過程,看到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的眾女子的不幸命運。而學生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后,會對其中的人物以及所發生的故事產生不同的理解與觀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讀后感寫作,引導學生將自已對《紅樓夢》這本書的看法和理解以文字的形式來呈現出來。
由于《紅樓夢》整本書的篇幅較長,整本書閱讀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一名人物,閱讀人物故事,闡述自身對人物以及其故事的真實看法。整本書中具有大量的人物描寫,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體會與學習更多人物描寫的技巧。如此通過寫讀后感的活動,幫助學生能夠深度理解《紅樓夢》這本書,教師通過觀看學生的讀后感的內容亦能夠明確學生的閱讀情況和寫作情況,推動了后續寫作教學的開展。同時,通過讀后感的活動,能夠助力學生切實體會《紅樓夢》的藝術魅力,促使學生明確作者對人物描寫的妙用。
(二)解讀語文教材,培養寫作技巧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均是由編寫者精挑細選的高質量文章,在選題、句式、修辭等多方面均是學生寫作的經典示范,是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有效參考。因此,教師應科學、合理地運用課文來開展寫作訓練,通過講解教材助力學生學習與掌握其中的寫作方法與寫作技巧,引導學生仿寫課文中的優美語句和段落,以此來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能夠深度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的角度來閱讀文章、思考問題,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還能夠根據課文內容反思自身在寫作過程中的不足,提高寫作質量。
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并靈活利用所學寫作手法進行寫作?!豆识嫉那铩肥且黄浀涫闱樯⑽模饕靡郧轳S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將自然的“客觀色彩”與作家內心的“主觀色彩”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師可通過教學本篇課文來助力學生學習與掌握更多寫作手法。本課教學主要分為兩個課時,在第一課時教師主要指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整體內容、概括文中五幅秋景圖、理解“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高中生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把握文意、賞析景物描寫以及品味語言特色等。但是,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還不足,僅能夠了解課文的表層意思,無法真正達到鑒賞和應用的層面,同時學生無法有效體會散文中情感與景色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掌握教學內容和學情的基礎上,教師搜集課文相關的圖文資料,進行篩選與總結,將其整理為課件,助力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情景交融。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中的圖片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圖片的指引下閱讀并把握文意,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助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體會課文中對《故都的秋》的描寫,即 ① 作者筆下故都的秋有何特點? ② 文章中哪些段落描寫了故都的秋?是如何表現這種特色的?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重點探索問題答案,體會景物描寫,助力學生初步感受情景交融這種寫作手法。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篇秋景圖的描寫,引導學生感悟與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關注課文中環境的描寫,強化學生的體會,加深對情景交融這種寫作手法的理解。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并掌握了情景交融寫作手法,產生了利用情景交融寫作手法的想法。因此,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仿寫任務,要求學生模仿課文中作者利用情景交融寫作手法的片段,靈活運用情景交融寫作手法進行創作。如此,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文中所蘊含的寫作手法來進行實踐創作,為學生提升寫作質量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三)開展合作學習,發展讀寫能力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用讀寫結合進行教學時,可通過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發展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在互幫互助中獲得創作啟發和讀寫能力的提升。高中語文知識廣泛,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無法全面掌握與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在閱讀與寫作中進行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與學習知識,明確自身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的不足,并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如此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實際學習的效果。同時,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和小組成員共同學習、掌握更多閱讀與寫作技巧,從而發展學生的自主閱讀與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雷雨(節選)》這篇課文時,教師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開展教學,實現讀寫結合并發展學生的讀寫能力。首先,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為接下來小組劃分做好鋪墊。其次,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綜合實力依次降低,并按照層次將學生劃分為綜合實力相當的7個由8人組成的小組,每個小組分別配備2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教師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保障每個小組之間各方面情況相當,小組成員之間在性格特點、語文成績以及讀寫能力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如此,有效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高一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戲劇知識以及積累整合與閱讀鑒賞能力,但是表達交流能力薄弱。因此,本課教學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使學生能夠在積極思考的同時進行交流,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促使學生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在實際學習《雷雨(節選)》這篇課文時,教師告知學生劃分小組的標準,在課堂中將會開展小組競爭比賽,從而營造公平公正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知識學習的熱情。同時,小組競爭比賽,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促使學生在自身好勝心理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對提高寫作教學效率提供幫助。
在組建小組之后,教師引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共同學習與了解戲劇的基本常識、故事情節、人物關系,明確課文結構以及戲劇沖突。如此,通過合作學習,使得學生切實體會與了解課文中以現實與往事相間的寫作手法,學習回顧和穿插的表現手法,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寫作知識的效率,增強了學生之間的默契,為小組合作創編劇本做好了鋪墊。在學習完本課知識后,教師可以開展小組競爭活動,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再次閱讀課文內容,利用課堂所學寫作知識創編劇本,每個小組分別扮演一名人物進行劇本演繹。在小組合作準備的過程中,教師了解與掌握學生實踐利用課堂所學寫作知識的情況,并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小組活動。在小組競爭的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所創編的劇本來和學生表演活動進行評價,促使學生明確劇本的問題,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一步優化劇本。如此,通過小組競爭活動,進一步鍛煉并發展學生讀寫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在明確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存在忽視寫作教學以及課堂讀寫分離的問題,以及掌握讀寫結合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意義的基礎上,應積極探索更多有效策略,充分發揮寫作教學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鐘翠婷.談高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J].中學語文,2023(20):80-82.
[2]陳春蕊.書中有妙招,寫作不費力—淺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5):135-136.
[3]江林波.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J].課外語文,2022(1):125-127.
[4]張敏.讀寫結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4):61-62.
[5]曹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新探[J].新課程研究,2021(29):78-79.
[6]糟光明.高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