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2097-2881(2025)15-0097-04
德語兒童文學作為德語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豐富文化內涵,對二語學習者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當前在二者關系方面的研究尚存不足,為此,本文借助語料庫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德語兒童文學文化表征與二語學習者跨文化理解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提升學習者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旨在為德語教學與跨文化教育提供有益參考,助力二語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德語,理解德國文化。
一、德語兒童文學與二語學習研究背景
1.語料庫發(fā)展及應用趨勢
早期,語料庫規(guī)模較小,主要用于簡單的語言現象分析。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語料庫在存儲容量、數據多樣性和檢索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今,大型語料庫涵蓋了多種語言變體、不同領域文本以及口語和書面語等多模態(tài)數據。在應用方面,語料庫已廣泛滲透到語言教學、翻譯研究、語言學理論構建等多個領域。在語言教學中,老師可借助語料庫資源獲取真實的語言樣本,為教學內容設計提供依據;在翻譯研究中,學者可通過對比不同語言的語料庫,發(fā)現翻譯規(guī)律和語言轉換特點。
2.德語兒童文學研究現狀
在作品文本分析領域,學者們深入探究德語兒童文學作品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通過對大量作品的剖析,總結出常見的敘事模式,如成長型敘事和冒險型敘事等,并揭示了這些敘事模式如何通過情節(jié)推進和人物互動來傳遞故事主旨。在文學風格研究方面,學者們從語言運用、修辭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德語兒童文學作品的獨特風格,如幽默詼諧、充滿幻想等風格特點。然而,現有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文化內涵挖掘上,雖然意識到作品中蘊含著德國文化元素,但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未能充分揭示文化元素與作品其他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3.二語學習者跨文化理解研究動態(tài)
在構成要素方面,研究表明語言能力、文化知識儲備和跨文化交際意識是影響跨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語言能力決定了學習者能否準確理解文本中的語言信息,文化知識儲備會影響對文本中文化內涵的解讀,而跨文化交際意識則在學習者理解和處理文化差異時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在培養(yǎng)方法上,研究者們提出了多種教學策略,如文化對比教學法,即通過對比母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的異同,幫助學習者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文化情境,讓學習者在實踐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現有的研究在將二語學習者的跨文化理解與特定文學體裁相聯系,如德語兒童文學相結合的方面,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二、研究方法與語料選取
1.語料庫分析法概述
首先,需構建專門的德語兒童文學語料庫。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大量德語兒童文學文本錄入數據庫,在此過程中要確保文本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對錄入的文本并進行嚴格校對[2。隨后,運用專業(yè)的語料庫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如AntConc、SketchEngine等。以AntConc 為例,其強大的檢索功能,可對特定詞匯、語法結構或文本模式進行快速檢索,獲取相關語言現象在語料庫中的出現頻率、語境信息等數據。通過詞頻統(tǒng)計分析,能發(fā)現德語兒童文學中高頻使用的詞匯,這些詞匯往往與作品的主題、風格緊密相關。同時,利用軟件的搭配分析功能,可探究詞匯之間的搭配習慣,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意義。
2.語料選取標準與來源
在標準方面,首先要考慮作品的年代跨度,涵蓋不同年代的德語兒童文學作品,能反映出語言和文化的演變過程,可以選取從20世紀早期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確保研究結果具有時效性和全面性。作品體裁需多樣化,包括童話、小說、詩歌等多種形式,不同體裁在語言運用和文化表達上各具特色,可全面展現德語兒童文學的豐富性。此外,還應將作品的受眾年齡層作為重要標準,選擇分別針對低齡兒童、大齡兒童的作品,以便研究不同年齡段二語學習者的理解差異。在來源上,可從多個渠道收集語料:搜索專業(yè)的兒童文學數據庫,如德國兒童文學數字圖書館,提供了大量經過整理和分類的作品資源;購買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德語兒童文學作品集,這些作品集經過篩選和編輯,質量有保障;還可關注線上平臺上發(fā)布的兒童文學作品,部分新興作家會在網絡平臺發(fā)布作品,為研究注人新的活力。
3.二語學習者樣本選擇
在選擇過程中,首先依據學習者的德語學習階段進行分層,將學習者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初級學習者剛剛接觸德語,對德語語言知識和文化了解有限;中級學習者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開始接觸德語文化知識;高級學習者則在語言和文化理解上有較高水平。針對不同層次,分別制定選取標準。對于初級學習者,可從德語初學者較多的語言培訓機構、高校基礎德語課程班級中選取,確保他們的學習背景和起點相似。中級學習者可從具有一定德語學習時長的高校學生群體、參加德語語言進階課程的學員中挑選。高級學習者則從德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參加德語水平考試達到較高等級的考生中篩選。
三、德語兒童文學文化表征分析
1.語言層面的文化表征
以《格林童話》為例,在詞匯方面,利用語料庫工具檢索高頻詞匯,像“Marchen”(童話)一詞頻繁出現,它不僅是故事類型的指代,更體現德語文化中對童話這一文學形式的重視,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故事傳承與文化寓意[3。通過分析“Hexe”(女巫)、“Zauber”(魔法)等詞匯的語境,能發(fā)現它們與德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緊密相連,反映出德國文化中奇幻元素的根源。在語法上,德語獨特的動詞變位和詞序規(guī)則在《格林童話》里有著鮮明體現。如“DerPrinzkusstedieKonigin.”(王子親吻了公主。)這種主謂賓的常規(guī)語序在陳述事件時簡潔明了,而當需要強調某一成分時,會采用特殊詞序,“Kusste derPrinz dieKonigin?”(王子親吻了公主嗎?)通過語序變化實現語氣和語義的轉換,反映出德語嚴謹且靈活的語言邏輯,也與德國文化中注重秩序和表達準確性的特點相呼應。從詞匯搭配看,“ineinemWald”(在一片森林里)是常見搭配,“森林”在《格林童話》中頻繁出現,它不僅是故事發(fā)生的場景,更象征著未知、冒險與成長,體現德國人與自然緊密相連的文化觀念。借助這些分析,可以揭示德語兒童文學在語言層面的文化內涵。
2.主題內容層面的文化表征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圍繞尼爾斯騎鵝周游瑞典的冒險經歷展開,涵蓋了成長、自然、歷史文化等多個主題。在成長主題上,尼爾斯從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在旅途中經歷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逐漸學會關心他人、承擔責任。書中寫到他在面對狐貍威脅時保護大雁,以及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的情節(jié),傳遞出勇敢、善良和責任感等價值觀,這與德國文化中對青少年品德培養(yǎng)的重視相契合。在自然主題方面,書中細致描繪了瑞典各地的自然風光,如湖泊、森林、山脈等,作者通過描寫尼爾斯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感受,引導讀者欣賞自然之美,培養(yǎng)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反映出德國文化中熱愛自然、崇尚生態(tài)和諧的理念。從歷史文化主題來看,尼爾斯在旅途中了解到瑞典不同地區(qū)的歷史故事、傳統(tǒng)習俗,像古老城堡的傳說、民間節(jié)日的由來等,這些內容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底蘊,也讓讀者在閱讀中傳承和了解本國歷史文化,體現出德國文化對歷史傳承的重視,通過這些分析,可深入挖掘作品主題內容背后的文化意義。
3.人物形象層面的文化表征
以德語兒童小說《小海蒂》為例,進行人物形象層面的文化表征分析。在外貌描寫上,小海蒂有著“陽光般的金發(fā)”和“明亮的藍色眼睛”,這種典型的外貌特征符合德國文化中對美好形象的認知,金發(fā)碧眼象征著純真、健康和活力,反映出德國的外貌審美傾向。在性格塑造方面,小海蒂善良、樂觀、充滿愛心,她用自己的真誠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陪伴失明的老奶奶,向她講述外面的世界,讓老奶奶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這一情節(jié)體現出德國文化中關愛他人、善良互助的價值觀。從行為模式來看,小海蒂在面對困難時積極樂觀,從不輕易放棄。當她被迫離開爺爺家去富人家做伴讀時,盡管面臨陌生環(huán)境和諸多規(guī)矩的約束,她依然保持自我,努力適應并改變周圍的人。
四、二語學習者對德語兒童文學文化表征的理解情況
1.不同學習階段理解差異分析
選取不同學習階段的二語學習者,以《夏洛的網》德語譯本為測試文本進行理解差異分析。對于語言基礎相對薄弱的初級學者,在閱讀《夏洛的網》時,主要關注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和基本詞匯4。他們能理解像“Das SchweinWilbur lebteaufeinemBauernhof.”(小豬威爾伯生活在一個農場里。)這類簡單句子所傳達的信息,但對于文中較復雜的詞匯和句子結構,如“Charlotte,die
Spinne,war einsehr klugesund liebevollesWesen.\"(蜘蛛夏洛是一個非常聰明且充滿愛心的生物。)理解起來存在困難。在理解文化表征方面,初級學習者只能識別一些明顯的文化元素,如農場生活場景,但對于美國文化中對友誼、生命價值的獨特理解,難以深入體會。中級學習者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能夠理解《夏洛的網》中較為復雜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語言表達。他們可以理解夏洛為救威爾伯織網的情節(jié)背后所蘊含的友誼的力量,但對于一些文化隱喻,如“DerWindbliesuberdenHof,und es schien,als wurde erdie GeheimnissederWeltmitsichfuhren.”(風在農場里吹過,仿佛它帶著世界的秘密。)所傳達的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理解還不夠深刻。高級學習者語言能力較強,對《夏洛的網》中的文化隱喻和價值表達的理解更為全面和深入。
2.影響理解的因素探究
以《長襪子皮皮》德語版為研究對象,從多個方面探究影響二語學習者理解德語兒童文學文化表征的因素。從學習者個體因素來看,語言水平起著關鍵作用。語言水平較低的學習者在閱讀《長襪子皮皮》時,會因詞匯量不足、語法理解困難,導致對文本信息的獲取不完整,從而影響其對文化表征的理解。文中出現的瑞典方言詞匯,對于語言水平有限的學習者來說,理解起來頗具難度,進而影響其對相關文化內涵的把握。文化背景知識儲備也至關重要,若學習者對瑞典文化中自由、獨立的價值觀缺乏了解,就難以理解皮皮獨特行為背后的文化意義。在教學因素方面,如果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講解語言知識,而不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紹,學習者在閱讀《長襪子皮皮》時,很難理解其中的文化元素。若采用文化沉浸式教學,引入瑞典文化的相關內容,如瑞典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生活方式等,能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從文學作品本身因素考慮,文本難度是重要影響因素。
五、提升二語學習者跨文化理解的策略
1.優(yōu)化教學策略
根據學習者的不同水平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初級學習者,選取《小紅帽》這類語言簡單、情節(jié)易懂的故事,重點講解基礎詞匯和簡單句式,同時引入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如德國森林文化,講述森林在德國民間故事中的象征意義[5。在課堂上,組織簡單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習者分別扮演小紅帽、大灰狼等角色,通過模仿故事中的對話和情節(jié),感受德國文化中對善惡的認知和簡單的社交禮儀。對于中級學習者,選擇《白雪公主》進行教學,分析文本中的復雜語法結構和修辭手法,引導學習者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價值觀,如對美的追求、宮廷文化等。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習者討論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和選擇,對比德國文化與本國文化在道德觀念上的異同。對于高級學習者,可以《玫瑰公主》為例,深入探討故事中的文化隱喻和深層寓意,組織學術研討式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習者查閱資料,從歷史、社會等多角度分析作品,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分析能力。通過這種分層教學和多樣化活動,提升學習者對德語兒童文學的文化內涵的理解。
2.拓展學習資源
除了經典的《格林童話》,還推薦《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德語有聲讀物版本。有聲讀物能讓學習者在聆聽中感受德語的語音語調,同時沉浸在故事的情節(jié)中。學習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如在上下學路上、做家務時聆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線上平臺,有許多德語兒童文學的學習網站,如“DeutschfurKinder”,該網站提供《長襪子皮皮》等作品的在線閱讀資源,同時配有互動式的學習板塊,包含詞匯解釋、文化小貼士、閱讀理解測試等內容,幫助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即時解決疑問,深入了解作品中的文化元素。還可以推薦相關的影視作品,如改編自德語兒童文學作品的《英俊少年》德語原聲電影。
3.引導自主學習
以《夏洛的網》為例制訂學習計劃,首先,學習者設定閱讀目標,如在一個月內讀完《夏洛的網》,并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美國文化價值觀。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制作閱讀筆記,記錄不認識的單詞、短語,以及對故事中的文化現象進行思考。比如當讀到夏洛用蛛絲織出贊美威爾伯的詞語時,思考這種行為在美國文化中代表著怎樣的友誼觀念。鼓勵學習者開展文化項目研究,比如以“《夏洛的網》中的動物形象與美國文化”為主題,通過查閱資料、分析文本,探究不同動物形象所象征的美國文化特質。還可以組織線上學習小組,學習者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研究成果,互相交流討論。
六、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德語兒童文學的文化表征與二語學習者跨文化理解的關系深人剖析,明確了二者緊密關聯。研究發(fā)現不同學習階段學習者理解存在差異,且受多種因素影響。通過優(yōu)化教學策略、拓展學習資源和引導自主學習等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習者跨文化理解能力。但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未來可在擴大語料范圍、改進研究方法等方面繼續(xù)探索,進一步深化對這一領域的認知。這些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推動德語教學和跨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幫助二語學習者更深入地理解德國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1] 匡佳竹,張北鎮(zhèn).不同水平漢語二語學習者書面語句法復雜度分析[J].漢字文化,2025(7).
[2] 奚曉嬈.跨文化視域下中國二語學習者禮貌語語用偏誤研究:以西班牙語學習者為中心Ⅲ].外語研究,2025(2)
[3] 姜波,胡豫.語料庫批評話語分析視域下的癌癥患者身份建構研究Ⅲ].外國語言文學,2025(1).
[4] 闞安捷.語料庫視角下電商話題語篇的批評隱喻分析Ⅲ].海外英語,2025(4).
[5] 王維霞.韓禮德語域觀下兒童文學《青銅葵花》譯文評介Ⅲ].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
(特約編輯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