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發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在總結十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就拓寬自由貿易賬戶服務功能和應用場景,更好地發揮自由貿易賬戶在促進投融資、匯兌便利、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和防范金融風險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做出深入闡述。目前,《規定》已于5月1日正式實施,成為全國首部專門規范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發展的地方性法規。
早在2015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實現了賬戶本外幣一體化,標志著中國自由貿易賬戶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運今為止,自由貿易賬戶伴隨我國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已走過十年的探索歷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我國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和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進程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FT賬戶內涵、功能和運作機制
自由貿易賬戶(以下簡稱“FT賬戶”)是中國人民銀行在自貿試驗區內推出的一種賬戶體系,旨在實現賬戶內本外幣資金的自由兌換和管理。FT賬戶作為本外幣一體化的銀行賬戶體系創新,有效促進了金融開放和跨境資金流動。FT賬戶不是傳統的金融工具形態,而是基于政策監管框架下的創新制度設計。FT賬戶的“自由”是針對跨境資金流動監管下的有條件放開,“貿易”不局限于進出口貿易的結算,還覆蓋了各類跨境資金的往來。FT賬戶不僅是金融體系業務環節的創新,還是自貿試驗區重要的涉外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金融對外開放的序章,串聯起自貿試驗區一系列金融改革創新舉措。
根據官方的詮釋,FT賬戶體系結構和功能設計可用“一個單元,兩條界限,四條通道,五類主體”來概括。其中,“一個單元”是指上線FT賬戶體系的銀行需滿足“標示分設、分賬核算、獨立出表、專項報告,自求平衡”要求,建立相應的內部風險控制和分賬核算管理機制。實質上等于建立一個全新的自成體系的“虛擬銀行”單元作為“電子防火墻”,為后續金融領域的開放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持。
“兩條界限”是指境外和區內之間,區內和境內區外之間設置的兩條界限,境外和區內之間的資金流動視為“一線”,資金在不違反“三反”監管原則及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實行自由流通,即“一線放開”。FT賬戶與區內和境內區外其他賬戶(含同一主體境內開設同名賬戶)為“二線”,資金流動視為跨境業務管理,即“二線管住”。
對“二線”之間的資金流動開辟“四條通道”,分別是:經常項下業務;償還自身名下且存續期超過6個月(不含)的本地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償還貸款資金必須直接劃入開立在貸款銀行的同名賬戶;新建投資、并購投資、增資等實業投資;央行規定的其他跨境交易。
“五類主體”分別是指能夠開立FT賬戶的基本主體,包括同業機構自由貿易賬戶(FTU)、區內機構自由貿易賬戶(FTE)、境外機構自由貿易賬戶(FTN)、區內個人自由貿易賬戶(FTI)及區內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FTF)。
FT賬戶的開立對象不是無限度放開,境內外機構和個人都需要滿足所在自貿試驗區主管部門要求的資質條件。FT賬戶在現實操作中不僅可以完成貿易活動對應的本外幣支付結算事項,還可以進一步延伸至外來直接投資、對外投資、區內個人日常生活消費乃至金融市場交易活動等項目。對境內外機構網點和跨境業務往來復雜的跨國公司集團總部,金融監管部門還在其FT賬戶基礎上設計推出了本外幣一體化全功能資金池創新業務,用于通過FT賬戶和同名賬戶
FT賬戶的創新展望
回望已經走過的十年,FT賬戶創新總體上遵循了我國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探索的總基調,即“小步快跑”穩扎穩打有序推進,與此同時,針對創新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還有應對預案。今后FT賬戶創新依然堅持以穩為本,并在穩中求進中探索前行。FT賬戶作為自貿試驗區跨境資金流動的創新探索,其繼續創新將有利于為人民幣國際化積累經驗。從防范金融市場風險考慮,FT賬戶創新也有利于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底線。FT賬戶創新更有利于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有效實施,進一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助力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肩負起參與全球經貿規則制定的重要使命。
FT賬戶作為各類跨境資金流動的創新載體,更需要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圍繞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定位進一步深化創新探索。例如,上海自貿試驗區浦東片區提出建設全球重要的金融交易市場,FT賬戶創新就需要探索面向全球投資者開放的“橋頭堡”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提出打造全球離岸貿易新高地,FT賬戶創新就需要積極探索完善相應的離岸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天津自貿試驗區濱海片區提出打造國際一流的融資租賃等跨境金融聚集區,FT賬戶創新就需要緊密圍繞融資租賃上下游產業鏈需求展開探索。廣東自貿試驗區前海片區提出建設人民幣國際化先行示范區,FT賬戶創新就需要圍繞跨境金融服務的實際需求而不斷更新迭代。海南自貿港提出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和全球離岸金融聚集區,FT賬戶創新就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貿易業態服務解決方案。
深化FT賬戶創新探索的政策建議
一是構建自貿試驗區發展需要的FT賬戶體系。總結上海自貿試驗區FT賬戶試點經驗,將FT賬戶金融創新納入法治化軌道。進一步放寬FT賬戶試點范圍,分步驟分階段將FT賬戶試點拓展至更多自貿試驗區。以FT賬戶改革創新為突破口,倒逼自貿試驗區和監管部門改革創新,提升自貿試驗區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環境下的管理運作水平。引導自貿試驗區根據產業發展特色,因地制宜差異化推廣FT賬戶創新體系和應用案例,統籌整合FT賬戶及其他跨境金融工具,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自貿試驗區跨境金融生態。
二是打造以FT賬戶為基礎的跨境金融示范區。總結FT賬戶金融創新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將試驗成果以制度形式予以固化并在更大范圍推廣復制。在更多自貿試驗區和金融要素聚集區復制推廣FT賬戶,打造以FT賬戶創新為基礎的跨境金融示范區。以FT賬戶系統創新優化為突破口,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和最新金融服務標準,全面提升自貿試驗區金融機構對外金融服務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FT賬戶有關的金融創新活動項目作為展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窗口平臺。
三是鼓勵金融機構開展FT賬戶的改革創新。放寬FT賬戶金融服務準入門檻,鼓勵金融機構特別是外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共同營造跨境金融服務全鏈條生態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客戶業務要求優化改進FT賬戶操作流程,完善用戶體驗,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鼓勵金融機構開展FT賬戶金融產品服務創新,緊密圍繞實體經濟的現實需求,尋求在服務高新技術企業、中小微企業和民生事業的新突破。提高金融機構FT賬戶業務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滿足不同類型跨境金融客戶的個性化需要。探索在具備條件的自貿試驗區開展境外機構利用FT賬戶對國內私募股權和金融市場等進行直接投資試點,將FT賬戶跨境投資試點升級為國家資本項目開放示范工程。
四是完善FT賬戶及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體系。整合監管資源,搭建覆蓋金融監管部門、自貿試驗區管理機構和行業組織的監管綜合服務平臺,有效推動監管創新政策實施和監管信息交流共享。在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優化完善金融監管機制,維護自貿試驗區金融秩序穩定,有條不紊擴大FT賬戶開放。加強金融數字化監管技術應用,建立對跨境資金流動常態化動態監測機制,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化監管。深度挖掘金融數據資源服務智能監管科技應用,完善FT賬戶跨境資金流動相關金融數據采集處理報送機制。搭建跨部門跨地區的監管執法協調機制,糾正FT賬戶運作中的違規行為,堅決落實“三反”原則,嚴厲打擊利用跨境資金流動渠道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在跨境金融流動、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的監管執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