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賃物類型創新是融資租賃行業創新的重要表現形式。融資租賃自引人我國以來,租賃物的范圍在不斷拓展。初期的租賃物主要以生產設備、工程機械等為主,后來逐漸發展到飛機、船舶、機動車等特殊動產,近年來又延伸到無形資產、生物資產等新領域。新類型租賃物是否適格、合法是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時隔十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于2024年對《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其中涉及租賃物類型的變化值得關注。
金融租賃公司適格租賃物的類型
租賃物的正面清單
在我國,金融租賃公司因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對于金融租賃公司可經營的租賃物類型,修訂后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沒有延續過去“適用于融資租賃交易的租賃物為固定資產,銀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規定,而是采取“列舉+兜底”的方式,于第五條規定:“金融租賃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的租賃物類型,包括設備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以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的其他資產。”要理解該條規定,需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何為設備資產。《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雖未置明文,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2024年8月下發的《關于印發金融租賃公司業務發展鼓勵清單、負面清單和項目公司業務正面清單的通知》(金辦發[2024]91號)中,“發展鼓勵清單”明確列舉了農林牧漁業、煤炭、電力、新能源、核能、石油、天然氣、鋼鐵、石化化工、醫藥、機械、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汽車、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輕工、鐵路、水運、航空運輸、信息產業、現代物流業、衛生健康、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業母機等27個領域的設備資產。金融租賃公司項目公司業務“正面清單”包括:航空器(含發動機)、船舶、集裝箱、海洋工程結構物、工程機械、車輛、算力中心設備、集成電路。據此,“發展鼓勵清單”和“正面清單”中列舉的設備資產當屬適格的租賃物。
何為生產性生物資產。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財會[2006]3號)第二條規定,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從國際規則看,國際統一私法協會《租賃示范法》第二條關于“租賃物的定義”規定:“租賃物,是指所有承租人用于生產、貿易及經營活動的財產,包括不動產、資本資產、設備、未來資產,特制資產、植物和活的以及未出生的動物。”其中,“植物和活的以及未出生的動物”顯然是指生物資產。從國內政策看,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下發的《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兩份文件也分別規定“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步探索將租賃物范圍擴大到生物資產等新領域”“探索將生物資產作為租賃物的可行性”。為順應國際立法趨勢,貫徹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修訂后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首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肯定生物資產可作為租賃物,無疑是我國監管立法的重大進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生物資產都可作為租賃物。生物資產可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三種類型。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第三條規定,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將適格的租賃物限定為“生產性生物資產”,其實也就變相否定“消耗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可作為租賃物。這一區分立法的做
法是妥當的。
首先,消耗性生物資產因不滿足租賃物的“可使用性”,故不能作為租賃物。租賃物應能通過使用產生收益,且其自身價值不能因使用而消耗殆盡。消耗性生物資產,如肉雞、肉豬,以及一次性收獲的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等,本身就是勞動目的或勞動成果,其價值僅體現為交換價值,不具有“可使用性”,不能通過使用獲取收益,故不能作為適格的租賃物。
其次,公益性生物資產因所有權無法轉移、不具有可使用性且違反監管政策,也不能作為租賃物。其一,公益性生物資產往往屬于國家所有,所有權無法轉移至出租人,不具有可流轉性,難以實現其擔保功能。其二,公益性生物資產通常服務于社會公共利益,并非用于生產經營活動,無法獲取收益,與租賃物的“可使用性”特征相悖。比如,防護林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環境,而不是營利。在承租人違約后,法律也不允許出租人用砍伐防護林的方式取回租賃物,可見租賃物不具有可流通性。其三,公益性生物資產不符合監管要求。原銀保監會《關于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銀保監發[2019]23號)明確表明以“公益性資產”作為租賃物系違規行為。原銀保監會《關于加強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業務合規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2]12號)也要求租賃物須滿足“非公益性”的要求。
最后,生產性生物資產因具有“可處置性”“可流通性”“可使用性”,可作為租賃物。生產性生物資產是以收取自然孳息的方式來實現收益目的(如奶牛產奶、綿羊產毛、蛋雞產蛋、果樹產果等),與機器設備無實質性差別。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 ?lt; 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 gt; 答記者問》的相關內容,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屬于管理辦法所指的生產性生物資產。
需要指出的是,融資租賃公司以生產性生物資產作為租賃物,需要注意滿足“特定化”要求。從司法審判的角度來看,客觀上無法特定化的生物資產不能作為租賃物,比如螞蟻、蜜蜂等。客觀上雖能特定化但實際上并未特定化的生物資產也不能作為租賃物。例如,某奶牛養殖場以其所有的100頭奶牛中的50頭奶牛進行售后回租,但未采取技術手段對該50頭奶牛予以特定化,因租賃物不特定,法院認定不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融資租賃合同糾紛類案辦案要件指南》就規定:“以生物資產為租賃物,且能夠特定化的,可以認定為融資租賃法律關系。”實踐操作中,融資租賃公司可采取懸掛不可拆卸的標牌或標記等方式來實現租賃物的特定化。
如何理解“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的其他資產”。所謂“認可”,并不拘泥于以國家正式立法的形式來認可。“認可”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至少包括以下三種形式。其一,《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中其他法條認可的資產自然應包括在內。例如,《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金融租賃公司的專業子公司可經營的租賃物包括飛機(含發動機)和船舶(含集裝箱)。其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方式認可的資產。《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第七十六條規定:“金融租賃公司應當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鼓勵清單和負面清單及時調整業務發展規劃,不得開展負面清單所列相關業務。”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是以《關于印發金融租賃公司業務發展鼓勵清單、負面清單和項目公司業務正面清單的通知》(金辦發[2024]91號)這一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形式發布的租賃物鼓勵清單和正面清單。在上述清單范圍內的租賃物自然也就在認可之列。其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其他方式認可的資產。比如,針對“金融租賃公司在津設立的項目公司可以拓寬哪些租賃物范圍”這一問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024年10月在其官方網站上答復如下:“金融監管總局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貫徹落實《關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現有項目公司正面清單基礎上,以試點方式探索拓寬在津項目公司正面清單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設備、礦山機械、農業機械和衛星等。”根據上述答復意見,在天津范圍內,新能源設備、礦山機械、農業機械和衛星等資產應在認可之列。
租賃物的負面清單
對于金融租賃公司禁止經營的租賃物類型,《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二條第2款在繼承舊規定第三十四條“不得接受已設置任何抵押、權屬存在爭議或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的財產或所有權存在瑕疵的財產”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得以低值易耗品作為租賃物,不得以小微型載客汽車之外的消費品作為租賃物”這一新要求。
低值易耗品、消費品之所以不能作為租賃物,是因為其價值會隨著使用逐漸消耗殆盡,無法起到擔保租金債權的作用。我國曾經起草的《融資租賃法(草案)》(第三次征求意見稿)第二條就規定融資租賃交易的租賃物為非消耗性動產。司法實踐中也對消耗物作為租賃物持否定態度。比如,《天津法院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審理標準》第四條“裁量標準”中明確“以易耗物、消耗品等為租賃物的,不認定為融資租賃合同關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融資租賃合同糾紛類案辦案要件指南》亦要求租賃物須為“非消耗物”,并規定“以無法返還原物的消耗品作為租賃物的,不宜認定為融資租賃法律關系”。
在《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之外,金融監管部門還通過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對禁止開展的租賃物類型進行了列舉式規定。原銀保監會辦公廳2022年2月下發的《關于加強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業務合規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2]12號)規定:“嚴禁將道路、市政管道、水利管道、橋梁、壩、堰、水道、洞,非設備類在建工程、涉嫌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以及被處置后可能影響公共服務正常供應的構筑物作為租賃物。”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023年10月下發的《關于促進金融租賃公司規范經營和合規管理的通知》(金規[2023]8號)規定“嚴禁將古玩玉石、字畫、辦公桌椅、報刊書架、低值易耗品作為租賃物,嚴禁以乘用車之外的消費品作為租賃物,嚴禁新增非設備類售后回租業務”;2024年8月下發的《關于印發金融租賃公司業務發展鼓勵清單、負面清單和項目公司業務正面清單的通知》(金辦發[2024]91號)規定“發展負面清單(禁止范圍)包括:構筑物、古玩玉石、字畫、辦公桌椅、報刊書架、低值易耗品、消費品(不含乘用車)”。
綜上所述,不適格的租賃物類型包括:基礎設施(道路、市政管道、水利管道、橋梁、壩、堰、水道、洞);非設備類在建工程,非設備類售后回租;構筑物;藝術品(古玩玉石、字畫);低值易耗品(辦公桌椅、報刊書架);低值易耗品;消費品(手機和小微型載客汽車之外的消費品);其他(已設置抵押、權屬存在爭議或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的財產或所有權存在瑕疵的財產)。
商業融資租賃公司適格租賃物的類型
在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租賃公司與普通商業融資租賃公司采取分類監管政策。普通商業融資租賃公司的主要監管依據仍是原銀保監會2020年5月出臺的《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第七條規定:“適用于融資租賃交易的租賃物為固定資產,另有規定的除外。融資租賃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業務應當以權屬清晰、真實存在且能夠產生收益的租賃物為載體。融資租賃公司不得接受已設置抵押、權屬存在爭議、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的財產或所有權存在瑕疵的財產作為租賃物。”可以看出,上述暫行辦法與《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在規定上具有較強的一致性。二者的區別在于:一方面,暫行辦法規定租賃物必須為固定資產;另一方面,“另有規定”未明確規定的主體必須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此兩方面的問題有待厘清。
何為“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并非法學上的概念,而為會計學上的概念。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財會[2006]3號)第三條規定,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從法律角度看,民法上的財產包括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有形財產又分為動產與不動產。一般認為,固定資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不包括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的內涵與外延要寬于《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的租賃物類型。規定租賃物為固定資產,會產生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普通商業融資租賃公司以《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允許的資產作為租賃物,自無法律上的障礙,但若超出《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規定范圍又屬于“固定資產”的,如何評價其適格性?另一方面,將無形資產排除在外會阻礙無形資產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三條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當前,將無形資產作為租賃物是行業發展的新動向。例如,上海和合肥的地方立法均肯定無形資產融資租賃。《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第四十一條第2款規定:“鼓勵融資租賃機構開展企業無形資產融資租賃業務。”《合肥市科技創新條例》第三十二條第2款規定:“鼓勵融資租賃機構為科技創新企業開展無形資產融資租賃業務。”可見,采取“固定資產”這一表述方式不僅會與新修訂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產生齦,還可能會給無形資產融資租賃帶來阻礙。
何為“另有規定的除外”。一方面,“另有規定”的主體不明,是僅限于該暫行辦法的制定機構原銀保監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還是包括其他行政主體,如地方人民政府?另一方面,另有的“規定”指的是哪一級別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國家正式立法自然應包括在“規定”的范圍之內。然而,當前關于租賃物范圍的規定散見于行政監管部門的各種通知、決定、辦法、細則等行政規范性文件之中。上述行政規范性文件是否屬于“規定”范圍?《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省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本辦法制定本轄區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視監管實際情況,對租賃物范圍、特定行業的集中度和關聯度要求進行適當調整,并報銀保監會備案。”依體系解釋,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實施細則當屬“另有規定”。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另有規定”的制定主體包括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形式包括國家正式立法以及行政規范性文件。這就會與《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第五條中其他適格租賃物只能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的規定不一致。
統一租賃物范圍立法的建議
綜上,我國現行監管政策對金融租賃公司的監管要求更加嚴格,而對普通商業融資租賃公司則相對寬松。按照分類監管要求,在租賃物類型上對二者區別對待,是否合理,值得探討。筆者以為,租賃物的類型不應因融資租賃公司的性質不同而存在差異。
出于統一監管要求。根據2020年1月原銀保監會公布的《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 ?lt; 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 gt; 答記者問》,針對“如何理解此次《辦法》關于租賃物范圍、監管指標等方面的調整和設定”這一問題,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解答是:“《辦法》在租賃物范圍、集中度管理等監管要求上與《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有關內容保持基本一致。”可見,原銀保監會在制定《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時,關于租賃物范圍的規定是有意與當時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保持一致。正是因為當時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租賃物為固定資產,銀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作出類似規定。遵循此邏輯,在《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作出調整后,《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理應“對標”新修訂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作出相應調整,以保持二者規定的一致性。
出于建設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之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2年3月下發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就提出:“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規定的租賃物范圍要比“固定資產”狹窄,同時還有租賃物負面清單的束縛。若租賃物范圍規定不一致,可能會導致金融租賃公司在與普通商業融資租賃公司進行市場競爭時處于劣勢地位,不利于營造公平的營商環境。
出于司法裁判標準統一性要求。公平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司法審判要求對同一行為作同一評價,不能因主體類型不同而區別對待。按照金融協同治理要求,司法審判要尊重金融監管規則。若金融監管規則本身不明確、不協調,就可能會造成司法裁判規則不統一。若經營同一類型的租賃物,金融租賃公司因租賃物違反監管規定被司法否定,而普通商業融資租賃公司卻因不違反監管規定被司法肯定,將有損司法的公信力。
當前,在金融租賃公司與普通商業融資租賃公司分類監管的基礎上,有必要實現租賃物范圍的統一。為避免二者監管規則不一致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破壞,當務之急是盡快啟動《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修訂工作,在租賃物范圍上與《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最大限度保持一致。一是摒棄“固定資產”這一籠統的表述方式;二是明確“另有規定”的制定主體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建設,為普通商業融資租賃公司制定業務發展鼓勵清單、負面清單。
(作者系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金融審判合議庭四級高級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