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駕駛的風,從售前吹到了售后。
2月24日,阿維塔推出“智駕無憂服務權益”,價值4000元,覆蓋智能泊車輔助(APA)、遙控泊車輔助(RPA)、代客泊車輔助(AVP)、車道巡航輔助(LCC)、智駕領航輔助(NCA)五大場景,最高保障金額達600萬元。此前,賽力斯已于2024年11月聯合平安財險率先面向問界車主推出類似服務,保障額度最高達500萬元。“智駕無憂權益”似乎已成為車企服務的新“戰場”,這是否意味著車企售后服務已經進入新賽道?
車企服務入局風險保障
從行業領軍車企的動作來看,圍繞輔助駕駛風險推出的服務權益,正在成為汽車服務領域的新熱點。車企紛紛布局這一領域,顯然是為了通過更全面的服務增強產品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
這類服務權益的推出,旨在進一步提高用戶的輔助駕駛風險保障。據悉,在問界的智駕“無憂服務權益”推出前,賽力斯和平安車險經過了多輪的產品研究和論證。相信這種有益于消費和行業的嘗試與創新,能夠推動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得益于該項服務權益考慮的賠付場景相對周全,全方位給消費者以保障,自前也受到了很好的用戶反饋。以問界為例,如遇到事故,用戶只需撥打400官方服務熱線就能享受到專人接待的一站式服務。我們了解到,問界也將定期回訪,不斷優化此項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一位車險業內專家也指出,車企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展現了車企敢于面對責任的態度,同時也發揮了保險公司豐富的駕駛行為數據分析和事故風險經驗。這種合作模式不僅保障了車主權益,還為智駕功能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車主開啟輔助駕駛功能比例明顯提升。
隨著輔助駕駛技術的發展,預計會有更多的車企涉足輔助駕駛保障權益領域。一方面,這反映了市場對智能駕駛安全性的關注和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輔助駕駛保障產品的推出,車企不僅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保障,還能進一步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創新。
從試水到普及,“智駕無憂權益”仍任 重道遠
盡管“智駕無憂權益”的推行對消費者是好事,但仍面臨一些挑戰。深圳鼎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季欣指出,車輛數據主要掌握在車企手中,可能導致車主在權責判定中處于不利位置。因此,建立透明、公正的數據共享機制和引入獨立第三方判責機構至關重要。通過AI技術進行實時事故分析與責任判定,可以極大地提高判責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此外,監管部門也需出臺相關政策法規,保障消費者權益。“智駕無憂服務權益”是L3級別自動駕駛法規落地的前提保障,希望像問界、阿維塔這樣的嘗試能帶動更多車企關注。
車險行業變革:“智駕險”是否會成為標配?
雖然“智駕無憂服務權益”還不是保險產品,但有業內人士表示,“智駕險”會成為新能源汽車服務的趨勢,是車險的有效補充,讓車企放心、車主放心。
輔助駕駛技術的快速進步要求保險產品具備靈活性和適應性。保險公司需要加強與技術提供商的合作,持續更新風險評估模型,及時調整保費策略。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更精準地預測風險,提高理賠效率。
從更大的行業視角來看,“智駕無憂權益”的推出不僅僅是車企的一次服務創新,更可能是車險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縮影。汽車保險正在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化、定制化方向轉型。未來,汽車服務市場將更加多元化和專業化,車企、保險機構和科技公司等各方將加強合作,共同為用戶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
李欣指出,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保險產品具備靈活性和適應性。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可以實現基于實際駕駛行為的動態定價機制,并協助車企和保險公司定制開發輔助駕駛保障服務。
除了“智駕無憂權益”,當前汽車保險領域還有其他新趨勢,如“基本 + 變動”的組合產品、“車電分離”模式下的定制化車險,以及基于駕駛行為的UBI車險。這些創新不僅提升了服務質量,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多選擇和便利。
隨著更多車企的加入和市場的成熟,“智駕無憂服務權益”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服務的重要趨勢,推動汽車服務生態的重塑。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的成熟和政策的完善,輔助駕駛相關保障服務將逐步從“增值權益”轉變為“市場標配”,推動整個行業向更加智能、安全、便捷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