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班級是高職院校的最小教學組織實施載體,班級建設的狀況直接影響學生培養的質量,事關教育強國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現。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高校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支撐[。新質生產力概念一經提出,便迅速被用于指導各行各業的發展,新質生產力理論不僅能用于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的指導,同樣適用于教育領域。目前高職院校班級建設存在諸多問題,班級高質量建設目標尚未達成。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的核心是創新、數字化和智能化,創新班級建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打造高質量的班集體。鑒于新質生產力對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的重大意義,本文,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班級建設的舉措,以提高生產力構成要素中的勞動者素質,培養出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及其賦能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新質生產力是針對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提出的關于發展動力、發展方式的理論和實踐指導。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科技創新及應用是核心要素和主要路徑[2。新質生產力以更高素質的勞動者為首要動力,以更高科技的勞動資料為重要工具,以更廣范圍的勞動對象為物質基礎3。新質生產力是指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手段[4。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的提出,都是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培養人才。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人才是創新的主體,是生產力要素中的關鍵勞動者。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首要職能,因此對于高校而言,踐行新質生產力理論,就是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班級是高職院校的最小教學組織實施載體,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場所。學生的學習生活、知識的獲得、人格的養成幾乎是在班級完成的,班級培養了生產力要素中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是生產力的三大要素,其中勞動者發揮著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是生產力的主導要素。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影響著生產力要素中的勞動者。新質生產力理論可以指引班級建設,班級的高質量建設又可以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職院校班級建設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三全育人的內涵及其與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的契合性
2017年《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簡稱:三全育人)[5。全員育人強調了育人主體的豐富協同性,教育工作不是個別教師的專有職責,而是所有教師的共同責任;教育工作不只是教師群體的職責,而是學校、家庭、社會共有的職責。全員育人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優勢和作用,協同參與教育管理,充分發揮合力作用。全過程育人強調了育人階段的無縫銜接,從學生踏入校門的大一階段開始,直至大學畢業的大三階段,都要對學生開展持續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教育管理工作。全過程不僅包括大學的每一個年級和階段,甚至包括在校的學習生活以及寒暑假期間的離校生活,對學生的教育引導都是持續開展的,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全過程參與的。全方位育人,強調了育人維度的全覆蓋。對大學生的考核評價,學習成績只是其中部分標準,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與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學生的管理,不僅涵蓋日常事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等方面,還涉及學風培養、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入黨入團、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等方面,關注學生成長成才的不同方面,全方位教育引導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全育人原則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理論指導,其與高職院校班級建設存在一定的契合性。首先,兩者的目標相同,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利于學生成長成才,其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培養高質量學生,契合教育目標。三全育人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培養高質量學生,故兩者的目標一致相同;其次,三全育人原則可為高職院校班級建設提供理論指導,由于兩者的目標一致相同,故三全育人原則可用于指導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班級建設是一個復雜系統的長期性工程,參與主體多,建設維度廣,需要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而三全育人的重點在于全,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可以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從不同的維度、不同的階段進行高職院校班級建設;最后,高職院校班級建設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實踐,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的主體涉及不同人員,體現了全員育人。高職院校班級建設橫跨大一、大二、大三階段,體現了全過程育人。班級建設涉及制度建設、班風學風建設、網絡思政建設、黨團隊伍建設等不同維度,體現了全方位育人。高職院校班級建設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實踐,是三全育人原則在班級建設中的實踐成果,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融合。
三、高職院校班級高質量建設面臨的困境
創新性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征,數字化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表現。在高職院校班級高質量建設中,新質生產力主要表現為班級建設理念的不斷更新,需擴大校企合作中的企業主體、家校共育中家庭的參與力度,同時在班級建設過程中,應重視數字化的運用,以學生信息為基礎,構建互聯互通共享的數據庫,在班級建設管理的過程中,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科學化,推進數字化智能平臺應用,提升班級建設質量的同時,更加符合新質生產力的特征和發展要求。高職院校班級在高質量建設的目標下,存在著以下困境:
(一)企業和家庭的參與不足
班級建設的主體是班主任、輔導員、班委和學院領導等,主要從便于管理的角度進行建設。新質生產力背景下,要求具有創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最終要和企業的需求相結合。而目前的建設主體,并不包括企業,這就導致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有可能和企業實際需求不符,供需脫節。而受制于傳統技術條件的限制,家庭也很少參與學校的班級建設,但家庭也是育人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學生離校后的寒暑假及節假日管理、監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企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應發揮不同主體的協同育人功效。
(二)信息化建設滯后
目前的班級主要依靠QQ群、微信群、釘釘群以及學校自主開發或購買的應用對學生進行管理,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式地參與其中,大部分的應用只是簡單的信息傳達,學生日常事務的處理,以學生數據為基礎的信息平臺尚未建立,班級管理主要以傳統的方式為主,尚未充分發揮科技手段,效率低下,育人效果有待提高。
(三)數字智能化平臺尚未建立
高科技、高效能的管理手段可以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這一目標的實現主要是依靠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搭建數字智能化平臺。學生管理,涉及德智體美勞不同維度,班級建設涉及班級文化、班風學風、班級組織結構、班級凝聚力、班級活動、班級制度、建設主體等不同方面,管理建設的面廣且復雜,這就對班級管理的數字智能化平臺搭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以學生的信息數據為基礎,以學校為依托,開發數字智能化平臺。而信息化建設的滯后,導致了數字智能化平臺的滯后。不同部門搭建的信息平臺不共享、參數設置不一致導致重復收集信息、重復建設等問題突出,一個應用就能解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社交等需求的智能化平臺缺乏。
四、三全育人視角下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職院校班級高質量建設策略
(一)全員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策略 一創新多元主體協同聯動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需要產業界、科研機構、高校等多方主體的廣泛參與和深度協作[。全員育人,即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到的教育教學工作者,也包括校外的實習實訓企業指導教師,還包括父母以及校友等人員。全員育人,充分發揮不同主體在班級建設中的作用。
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背景下,全員育人,應注重發揮企業導師、企業專家在班級建設中的指導作用。企業導師、企業專家掌握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理論實踐水平較高。高職大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是理論知識,而學校里學的知識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實際的發展水平,因此,充分整合企業導師、企業專家的育人合力非常有必要。為班級配備企業導師,定期不定期地向學生傳授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和知識,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同時能及時了解前沿科技,進一步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背景下,在科技的支撐下,家校共育成為可能。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和背景,在校主要是建立學生管理群,家長幾乎不參與班級建設和管理。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背景下,科學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借助于網絡,家長可以快捷方便地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狀況,及時和老師溝通,家校共育得以實現。全員育人視角,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最終形成班級建設的合力。
(二)全過程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策略——數據資源充分整合
全過程育人,指的是學生在校期間的教育管理。依據不同的年齡段,可分為大一、大二、大三階段的管理。各個階段的教育管理側重點有所差異,都強調全過程參與。
數據是新質生產力賦能班級建設的基本要素,從學生入學到畢業,對學生相關數據進行收集,錄入相應的管理系統,同時各個部門、各個管理系統的數據充分共享、互聯,便于進一步分析,形成每個學生獨特的成長電子檔案。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利用大數據,可以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推送適合的學習資源。針對心理測評結果,利用大數據,可以推送有利于心理調適的在線課程和調適方法。針對學生的網絡行為,利用大數據,可以推送寓教于樂的網絡資源實施網絡育人。針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不同年級階段,利用大數據,可以為學生提供從新生入學教育到大學自標制定到畢業求職推薦等個性化服務。以學生的個人數據為基礎,以信息化平臺為依托,在此過程中不斷地評估、反饋和調整,而且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在教師不參與甚至花少部分精力參與的情況下,依靠科技手段完成的,能實現精準、有效的指導,為學生各個階段提升自我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有利于培養高質量的大學生。
(三)全方位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策略——數字賦能、智能升級
數據是新質生產力賦能班級建設的基本要素,以大數據為基礎,以算法為中心,借助科技的手段,提高班級信息化建設水平。有了學生的基礎數據,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對學生進行獎助補貸、學業、心理、社交、網絡行為等方面的管理。在班級建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和傳統的以教師人工管理為主的方式相結合,科技和經驗的進一步結合,定量和定性的管理方式結合,筑好班級信息化建設之基,為下一步的班級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下,全方位育人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的作用,根據不同的建設維度,采用傳統手段和科技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大數據平臺分析,教師可以定量客觀地得出班級建設存在的短板,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制定因材施教的教育引導措施。利用大數據,借助網絡,打破地域時空的限制,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線上活動。分析學生的網絡行為,豐富創新班級文化。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線學習平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班級學風。班級建設的不同維度都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科技的手段,提升班級建設的水平,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量。
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多維度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長,把學生管理的維度落實到班級建設的具體目標中,確保班級建設的重點都是圍繞服務學生開展,營造一個制度合理、班風學風優良、班級活動豐富新穎、班級文化有吸引力、班級管理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的高質量班集體。
結語
新質生產力賦能和三全育人為高職院校班級建設注入了創新元素和科技力量,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的理念、方式方法應進一步和大數據、高科技等相結合。首先,創新引入全員育人中的企業和家庭主體,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其次,重視數據要素,建立學生數據庫,全程對學生進行數字化、精細化管理;最后,在數據和科技的支撐下,智能升級,全方位多維度地創新班級建設新舉措,實現高職院校班級的高質量建設。
參考文獻:
[1]張志堅.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J].河南教育(高教),2024,(05):8.
[2]薛欽源,史丹,史可寒.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邏輯、新質特征和理論要素[J].當代財經,2024,(07):3-16.
[3]徐子涵,張立梅.新質生產力的出場邏輯、理論根基與發展創新[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5,(03):26-33.
[4]朱亞成.新質生產力助推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挑戰與路徑[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24,34(04):50-56.
[5]茍小媛,谷照亮.“三全育人”視域下的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4):108-112.
[6]許夢麟.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應用型高校轉型邏輯、現實挑戰與路向探索[J].黑河學刊,2024,(03):46-52.
(作者單位: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國土空間信息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