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視頻課程到AIGC微短劇:一個出版人的三次創新實踐。
數字閱讀、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媒介的迅猛發展,瓜分了讀者有限的時間與注意力,紙書的陣地不斷遭到蠶食。出版業站在十字路口,是固守傳統、坐以待斃,還是破釜沉舟、另辟蹊徑?作為一名深耕教育出版十余年的出版人,本人親歷了從音頻課程到視頻課,再到AI生成內容(AIGC)微短劇課程的三次轉型,課程出版這條曾被質疑的小徑,正逐漸成為出版融合轉型的新干線。
第一次突圍:聲音重塑知識一一在紅海中開辟學科藍海

2018年,知識付費市場方興未艾,我在岳麓書社旗下成立了湖南澡雪新媒科技有限公司,試圖開發明星及名家資源。然而,與平臺聯手打造的國學名家課程市場反響遠不及預期,這讓我清醒認知到:用戶需要的不是權威背書,而是可執行的學習方案。彼時,我當機立斷選擇回歸出版本源,依托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深厚的K12教育資源,打造有聲教育品牌—一小鹿聽課。
有的老師買了課程扛著錄音機到課堂上放給學生聽。在沒有投流的情況下,小鹿聽課開發的初中核心素養音頻課程系列全部上榜“喜馬拉雅年度好課”,并創下首年平臺“12.3知識服務節”三天銷售77萬元的佳績。蜻蜓FM在首頁為小鹿聽課開設課程專欄。
第一款《初中歷史核心素養音頻課》一經上線,便用戶熱捧。各地歷史教師自發宣傳,“小鹿聽課”精準預判國家中考改革省級統一命題的趨勢,以初中“小四科”(政史地生)為切口,在全國首推《初中核心素養音頻課》。以國家級教材專家把關知識體系,確保內容的權威性與準確性,筑牢課程根基;以省市教研名師打磨內容腳本,將核心素養要求轉化為結構清晰、生動有趣的知識講解;以專業主播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演播,帶給學生沉浸式體驗;以出版專業團隊嚴格把控編校質量,共同構建起“四重專業壁壘”。以“每天10分鐘,學習好輕松”為理念,為全國中學生提供高品質碎片學習音頻課程。
為突破學生在校使用音頻課程的網絡局限,同時整合傳統出版的線下渠道優勢,我們創新推出“課程盒子”,將音頻課程內置入定制的MP4,并配以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可翻閱的考點速記口袋書,以融合出版物方式投放線下市場。
為把握2020年短視頻平臺的流量風口,我們與快手平臺合作,打造小鹿聽課學科矩陣號,將音頻課程轉化為視頻短片,推出“一分鐘學歷史”“一分鐘學地理”等學科短視頻,創下一周漲粉10萬的紀錄,三個月累積260萬粉絲,播放量達4億多次。
事實證明,立足自身專業優勢,精準把握市場發展風口,以小成本小切口爆款開路,整合與激活出版資源優勢和渠道優勢,即使是紅海,也能找到突圍的路徑。
第二次突圍:直錄播視頻課程一用技術填平教育鴻溝
2021年,我們深入湖南各區縣一線,在調研過程中痛心發現:全省還有近7000個鄉村教學點,有的教學點全校沒有一個專業教師,教師跨年級跨學科教學是常態,除了語文、數學,其他學科師資都沒有保障。以小學科學為例,全省專業師資缺口是5000多人。國家課程“開不齊、開不好”成為最大痛點。為此,“e堂好課”項目應運而生。
基于中南傳媒湘版教材名師資源,e堂好課創造性推出“三師直播課程”。通過組建專職專業的直播教師團隊,由省市名師團隊精心設計課程、直播教師線上授課、鄉村教師線下組織教學,三師協同,共創“一堂好課”。其中直播教師也是鄉村教師教學時的全流程學科助教,課前提供直播教學的教研指導,課后為學生提供專業答疑服務,不僅建有學科大群進行集體交流,更有一對一的貼身服務,體現出教育的溫度。
e堂好課還打造了雙師錄播課程,以“《導教案》+錄播視頻課程+互動教學軟件”相結合的方式,讓鄉村教師打開教學設備就能根據《導教案》的提示,與錄播授課教師從容配合,上出一堂好課。在《導教案》中,教師可以一目了然地快速了解一節課的教學自標與重難點,了解錄播課程內容與時長,了解教學互動的形式與評價建議。錄播視頻會在教學互動環節自動暫停,教師可通過手機遙控靈活把握互動時間。
e堂好課在安化縣服務期間,在一個有54名學生、半個專業老師的鄉村教學點——廖家坪完小,僅用半年時間就創下了三年級英語全縣第一、五年級科學全鎮第一的教學奇跡。在全省不同縣市的鄉村學校,孩子們像盼過節一樣盼著e堂好課的直播課。2024年10月,e堂好課幫扶安化縣教育的實踐案例榮膺農業農村部“第五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實踐證明,國有企業響應國家戰略,直擊民生痛點,為鄉村教育提供的精準、適切服務,既是出版社會擔當的彰顯,也是課程產品的市場價值體現。
第三次探路:AIGC教育微短劇課程 —“情境學習”新浪潮
2025年,生成式AI(AIGC)的爆發期與微短劇風口期形成疊加效應。其中微短劇依托IP展開的情境化敘事,完美契合各學科課標對“在真實或擬真情境中促進知識遷移與素養形成”的要求。加上AI的技術賦能,出版業再次迎來突圍機遇。
出版業擁有豐富的IP資源,這點在教材中的體現尤為明顯:幾乎每科教材都有李雷、韓梅梅這類經典IP,如湘少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小恐龍Dino,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貝貝、玲玲等。依托這些陪伴孩子們成長的IP形象開發的系列主題情境教育微短劇,能讓孩子們在引人人勝的情節和近乎真實的情境中主動探索、發現,輕松獲取知識,掌握自主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習素養。
AIGC技術飛速發展,可以高效生成符合課程要求的微劇本、分鏡、虛擬角色及初步音視頻素材,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以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劇本創作、角色設計等工作,如今在AI的輔助下,效率得到數倍提升,同時又能保證創意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我們從未放棄對出版品質的要求。基于專業編輯的視頻內容審校,是AIGC在出版領域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對于教育微短劇課程的研發,必須確保由專業教研團隊主導,讓微短劇情節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嵌人互動學習任務與探究引導。每一段劇情、每一句臺詞都經過精心設計,既保證故事的連貫性與吸引力,又讓知識的傳遞精準到位。
我們還持續探索“微短劇引流 + 深度課程/服務變現”“IP周邊開發”“B端(學校/機構)定制解決方案”等多元商業模式。免費微短劇可以吸引大量用戶關注,激發他們對深度課程的需求,進而實現商業轉化。同時,開發與微短劇相關的IP周邊產品,如玩偶、文具、游戲等,可進一步拓展盈利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為學校和教育機構提供定制化的微短劇課程服務,滿足不同教育場景的個性化需求,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廣泛的群體。
對于AIGC教育微短劇課程的研發探索,不僅是課程產品形態創新,更是以“情境化、故事化、互動化”重構知識傳遞邏輯,讓出版IP在AI的熔爐中煥發新生。AIGC是超級賦能工具,出版人須以教育本質與用戶需求為錨點,善用新技術激活沉睡IP。同時也要警惕淪為純技術試驗場,內容價值與教育實效仍是根本。技術是帆,內容是船,只有二者相得益彰,才能在教育出版的海域中乘風破浪。
回望三次課程出版實踐,出版人在其中深刻蛻變角色上,從“內容搬運工”到“解決方案設計師”,從“資源消耗者”到“資源放大器”;思維上,從“產品思維”到“生態思維”。
課程出版的突圍,本質是出版內核價值—一知識的篩選、組織、傳播與服務一在數字時代的適應性進化與價值重塑。突圍之路雖艱難,但唯其艱難,方顯勇毅;唯其磨礪,始得玉成。當AI的代碼在出版IP的沃土上生長出教育的新芽時,課程出版的故事才剛剛翻開更具想象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