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7-0072-03
一、腰旗橄欖球大單元教學設計依據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單元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引領,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出發,遵循腰旗橄欖球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水平三大單元學習的基礎上進階教學。以腰旗橄欖球的位置劃分與核心技戰術“傳跑組合”為出發點,從5v5項目實戰的視角進行結構化教學,注重腰旗橄欖球技戰術的學練與運用,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
(二)腰旗橄欖球項目特性分析
腰旗橄欖球是一種安全的“非沖撞性”運動,規定不允許抱人和推人,防守方扯下持球進攻球員腰帶上的一條腰旗時,進攻即被阻止。“嚴禁身體接觸和沖撞”的規則有效降低了運動風險,且腰旗橄欖球不需要佩戴沉重的護具,適合各種體型、各種年齡且不限男女。在腰旗橄欖球大單元中,通過真實情境的學練組合及比賽中技戰術的不斷滲透,學生能逐漸明確腰旗橄欖球運動中的位置職責,掌握精細化的傳跑時機與路線,最終有效達陣。同時,通過跑、跳、投、接、躲閃等技術的學習,可不斷提高力量、速度、靈敏等多樣化體能。另外,大單元注重真實比賽情境,將各技術動作有效銜接,結合簡單的戰術,可使學生逐步完成5v5的對抗。
腰旗橄欖球的各種戰術配合不僅需要有技術的保證,更需要隊員的相互合作,以及正確分析場上的情況并在一瞬間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這項運動提高學生快速反應能力、預判能力和決策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
(三)八年級學生背景分析
八年級學生身體機能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理解能力與思維方式趨于成熟。他們樂于嘗試類似腰旗橄欖球的新興體育項目,而且此類項目需要很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所以,開展腰旗橄欖球運動將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腰旗橄欖球總體來說就是“傳、接、跑動、躲閃”四個方面,無需太多運動基礎。在經歷七年級體育課學習后,學生各方面身體素質有了一定的發展,具備學習的條件。在每節課的學習中,通過游戲化教學、球員各位置的專項化練習、簡化規則的教學比賽、多種形式的體能練習,使學生最終能夠完成5v5比賽,展現出腰旗橄欖球“敢拼、敢贏”的精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二、腰旗橄欖球大單元教學設計思路
(一)大單元學習目標
1.運動能力
掌握腰旗橄欖球扯旗、跑動、傳接球、開球等基本動作技術,能明確說出四分衛、中鋒、跑鋒、外接手、守衛的位置職責并且掌握2~3種相對應的練習方法;能夠完成 8~10 米的長傳球動作;能較熟練地掌握不同位置的組合動作技術和戰術配合,采用簡單的“真假交遞”“交叉掩護”進攻戰術和“區域聯防”“人町人”防守戰術,完成2v2、3v3、5v5等攻防對抗練習和比賽;能夠在比賽開始和結束時主動與對手握手或擁抱,知道達陣、安防、護旗等基本規則和裁判手勢;能參與班級內的教學比賽,擔任班級比賽的裁判工作,對比賽進行簡要評價;通過課課練的方式發展心肺耐力、位移速度、靈敏性等體能。
2.健康行為
課上能積極參與練習和比賽,課后積極復習與鞏固,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健康管理,知道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并能安全地在比賽情境中運用;積極與同伴合作、交流,面對失誤能夠及時調控情緒,保持良好心態;適應不同場地、不同同伴、不同練習與比賽的環境。
3.體育品德
在腰旗橄欖球展示或比賽中,能表現出堅韌不拔和積極進取的體育精神;提高規則意識,在游戲或比賽中能尊重裁判、尊重對手,誠信自律、公平公正;在團隊比賽中具有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能正確看待比賽的勝負,真正展現出腰旗橄欖球“敢拼、敢贏”的精神。
(二)內容要點與課時分配
依據《課程標準(2022年版)》專項運動技能的要求,將八年級腰旗橄欖球大單元確定為36課時,以“位置協同,精準傳跑”為主題進行設計,旨在提升學生在5v5實戰比賽情境下的技術運用能力和戰術素養。其中基本技能方面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開球、扯旗、傳接球技術,以及根據球員不同位置的相應職責,進行對應的練習。由于練習內容較多,共計12課時。腰旗橄欖球最吸引球迷的是復雜而精確的戰術配合,每一條路線的改變都可能形成新的戰術。在教學中,依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教授一些常用簡單的戰術,例如“假傳真跑”“區域聯防”等,共計8課時。腰旗橄欖球專項體能與一般體能的4課時將結合技戰術的學習而進行。規則與裁判法及觀賞與評價滲透在每節課的教學中,與展示或比賽共計12課時(表1)。
(三)5v5腰旗橄欖球大單元學習方案
本單元學習方案共有36課時,每節課以學、練、賽為抓手,促進學生專項運動技能的掌握與運用,同時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第 1~9 課時主要學習腰旗橄欖球基礎理論知識,扯旗、傳接球的基本技術;第10~23課時腰旗橄欖球不同球員位置進行專項技術的學練,其中 10~19 課時學習進攻組技術,包括四分衛、中鋒、外接手、跑鋒技術,20~23 課時學習防守組技術,包括角衛、線衛、安全衛技術;第24~30課時是建立在前期各種基本技術與組合技術基礎之上進行的戰術學習,其中 24~27 課時為進攻戰術,包括跑鋒 45° 魚鉤戰術、假傳真跑戰術等, 28~30 課時為防守戰術,包括區域聯防、人盯人防守;31~32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裁判知識,并進行5v5實戰比賽,強化不同技戰術的靈活組合運用; 33~36 課時為班級、年級內的腰旗橄欖球小賽季,以賽促練、以賽促評,進一步鞏固、強化和提高前期所學的腰旗橄欖球的規則、技術和戰術能力,培養學生勇于展現自我、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見二維碼)。
三、腰旗橄欖球大單元教學策略
(一)突出知識結構化,助力能力進階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體育課堂應注重引導學生學練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本單元在水平三學生掌握基本動作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結構化的螺旋式進階,學練主要的基本動作技術、組合動作技術和簡單的“真假交遞”“交叉掩護”進攻戰術,并融入比賽的基本規則、判罰的方法、手勢及運動中的安全防護等知識,增加學生對腰旗橄欖球運動的全面了解。例如,“本單元第8課時,設計原地、有防守的、接球后連續擺脫、 90° 魚鉤路線、6v6比賽;第9課時在第8課時的基礎上進行梯度進階,設計4種路線的擺脫練習,學生自主練習、6v6比賽”,以促進組合動作技術和教學比賽的螺旋進階,教師再進行適時的點撥、指導、評價等,學生能對橄欖球運動項目有完整的體驗與認知,運動能力逐漸得到提升,以此來更好地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課程理念,實現教、學、評的一體化。
表1內容要點與課時分配

(二)注重教學情境化,促進素養提升
情境化的體育教學是將知識點和技戰術融于復雜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主動運用知識與技能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學練熱情。例如,本單元第7課時傳跑組合中,創設兩人一組移動傳接球的簡單運動情境, 90° 魚鉤技術、真假交遞球中等運動情境和5v5教學比賽復雜運動情境,進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組合的結構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練與比賽。此外,教師可以創設角色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體驗和理解知識,例如,5v5比賽中,進攻方的球被防守方抄截時,要求場上隊員快速反應,從防守狀態迅速調整到進攻狀態,以培養學生在面臨變化、復雜、真實的情境中提高技戰術的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構建學練鏈式化,關切個性發展
本大單元課時結構化教學以課時主題為導向,以掌握并運用所學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實情境設計動態練習鏈,練習任務趨向于掌握并運用所學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如腰旗橄欖球傳接球技術,從球員位置層面設計動態練習鏈1:中鋒長開、短開球動作與四分衛接球動作;四分衛與跑鋒短傳、假交遞球動作;外接手接長傳球動作。從移動路線層面設計練習鏈2: 45° ( 90° 、135° )魚鉤向內側、外側移動接球路線練習、“BOX”練習、“W”移動練習等。從比賽節奏、個人或局部技戰術需要層面設計練習鏈3:變向擺脫后接球練習、跑鋒與中鋒交叉掩護下傳接球、2-1-2區域聯防下傳接球技巧等,通過基本技能、動作組合、技戰術的運用實施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結構化的知識技能。同時根據學生的技能儲備水平的差異自主選擇練習內容,關注個體發展,保證每名學生都有收獲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