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5-0034-02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要避免在課堂上孤立、靜態地進行單個知識點或單項技術的教學,每堂課都應該讓學生進行多種動作技術的學練,參加形式多樣的展示或比賽,增強知識點之間或動作技術之間的有機聯系”“重視問題導向,注重活動和比賽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在面臨真實的活動或比賽情境時能運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凸顯了“結構化教學”的重要性。筆者以《足球突破過人與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的組合運用》課時教學為例,聚焦“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學習任務、問題情境”四維結構化,體現從零散轉為一體的結構化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圖1)。
一、由點及面,設置結構化教學內容
結構化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實施應注重實踐和應用,其最終目標不是學會某個技術,而是要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項目中的單一技術都應該服務于該項運動。結構化教學強調“學以致用”的目標導向,教學內容結構化,能夠讓學生通過結構化的學習,由部分(點)到整體(面)深度理解所學內容的整體形態,在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初步學習并掌握動作技術后,教師可將學會的動作技術與其他動作技術關聯并形成組合,增強各動作技術之間的有機聯系,使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結構化的運動技能。
如本課教學內容的設置(圖2),以突破過人基本技術為出發點,充分考慮與突破過人相關聯的技戰術有哪些?其包括了突破過人與運球、防守、傳球、戰術等的關聯。由此,具體內容的設置有:1.突破過人技術;2.突破過人與運球組合;3.突破過人與防守組合;4.突破過人與傳球組合;5.突破過人與戰術組合;6.3VS3展示與比賽。學生通過這種結構化的突破過人及其相關聯的技戰術組合的學練與比賽活動,系統地理解組合內容中的突破過人與運球、防守、傳球、戰術等之間的關聯,進而形成由點及面的突破過人相關技戰術的結構化認知與運用能力。
圖2教學內容

二、內容為據,銜接結構化教學環節
結構化教學環節應凸顯“學、練、賽、評”的完整性和關聯性(圖3),設置“學”基本知識與單一技術;“練”以單一技術為基礎的組合技戰術;“賽”所學技戰術的掌握與運用;“評”貫穿于學練賽全過程。在進行結構化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在保證“學、練、賽、評”環節完整的前提下把握好各環節的銜接。
如本課各教學環節的銜接中,學練環節:學習內容“1突破過人技術”,學生通過觀看iPad視頻和教師講解示范等手段,在“學”中更加直觀地學習突破過人的方法;練習內容“2.突破過人與運球組合”,進行固定防守(標志桿)無對抗簡單條件下的突破過人練習,讓學生在學練中掌握正確的運球突破過人動作技術。在學生基本掌握突破過人動作技術后,銜接學習內容“3.突破過人與防守組合”“4.突破過人與傳球組合”“5.突破過人與戰術組合”的練習,通過有人防守(從消極防守轉為積極防守)的1VS1、2VS1對抗條件下的突破過人組合技戰術練習,讓學生在接近實戰的對抗練習中提高技戰術學習和運用的能力,實現從動作技術學練向實戰對抗比賽過渡,為銜接比賽環節奠定基礎;比賽環節:通過學、練環節活動,學生已基本掌握突破過人及相關聯的技戰術,此時銜接教學內容“6.3VS3展示與比賽(突破過人與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選擇與運用的比賽)”,以此來強化學生在比賽中運用所學、練技戰術的能力。同時,在學練賽各環節貫穿學習表現性評價。“學、練、賽、評”各環節圍繞具體教學內容展開,凸顯環節環環相扣、內容層層遞進的結構化特征。

三、環節推進,進階結構化學習任務
在學、練、賽、評各教學環節中,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學習任務中,習得這些環節中涉及的多種組合技戰術及其運用,增強學生的實戰運用能力。
如本課學習任務的構建(圖4),“學習任務1.在學練中掌握突破過人與運球、防守”,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無防守和有防守條件下初步掌握突破過人技術;“學習任務2.在學練中掌握突破過人與傳球、戰術配合”,是在學習任務1的基礎上,學生面對防守無法完成突破過人時,是采取傳球還是二過一戰術配合?“學習任務3.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所學技戰術”,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任務1和任務2基本掌握突破過人及其關聯組合技戰術的基礎上,能夠在實戰中運用。3個學習任務呈現難度遞進關系,教師視學生學練的具體情況讓學生參與到不同的學習任務中,學生則以3個學習任務展開進階式學習活動:“學習任務1”環節,教師布置、講解好任務單上的項目,學生2人1組輪換攻防角色練習,達成較好的任務完成度。經過“學習任務1”的學與練,學生掌握水平逐步分層;根據學生學、練狀況的差異重新分組,技能掌握還需鞏固的學生繼續進行“學習任務1”的練習提高熟練度,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學習任務2”的練習,能熟練掌握“學習任務2”的學生進行“學習任務3”的比賽。
圖3教學環節


四、任務為引,創設結構化問題情境
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并促進其認知發展,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具象化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實戰運用場景。創設結構化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的情境中,逐步接近并理解關鍵問題的本質,加深對動作技術的理解與運用。
如本課問題情境的創設(圖5),關鍵問題是“如何運用突破過人與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其關鍵問題的解決涉及3個子問題,其中子問題1:進攻時如何突破過人和防守時如何壓迫盯人;子問題2:回傳反切二過一時如何順利銜接傳跑接;子問題3:如何快速決策運用突破過人或二過一配合。這3個子問題正是學生在完成3個學習任務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因此,以3個子問題為導向,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1:在1VS1攻防場景下的進攻時突破過人與運球、防守時壓迫町人”“問題情境2:在2VS1攻防場景下的突破過人與傳球、戰術組合”“問題情境3:在3VS3攻防比賽中的突破過人與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的選擇性運用”。教學中,學生在“問題情境1”的學練中,對應思考和解決遇到的問題“1.進攻時如何突破過人和防守時如何壓迫盯人?”在“問題情境2”的學練中,對應思考和解決遇到的問題“2.回傳反切二過一時如何順利銜接傳跑接?”在“問題情境3”的比賽中,對應思考和解決遇到的問題“3.如何快速決策運用突破過人或二過一配合?”因此,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解決了相應的問題,在3個問題情境中的親身體驗與深度思考,能夠讓學生了解在面對所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法和面對不同情境時的應對策略,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學習任務、問題情境“四維一體”結構化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較為系統地學習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提升所學技戰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體育結構化教學實踐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H2375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