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市初三歷史教學質量分析暨學業質量評價研訓活動中,筆者有幸承擔了一節示范課,內容為統編版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20課“”。現將本課教學設計和一些思考整理成文,懇請同行斧正。
本設計教學明線依空間“曼徹斯特一英國—全球”、時間“短時段一長時段一今日與未來”推進,隱線按認識層面“技術變革一社會變革一文明轉型一思維革命”逐步深化,從而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工業革命在技術、社會、文明、思想等多方面的變革,理解人類雖付出代價,但工業革命總體推動社會巨大進步。
一、聚焦:工業先聲
最先在英國發生,而工業主義新世界最顯著的特征是在英國城市曼徹斯特及其周圍地區。
學習任務一:分析哪些因素促使曼徹斯特成為英國最早的工業城市之一。
設問1:同學們對比這兩幅地圖和材料1的數據,從1750年到1850年,曼徹斯特發生了什么變化?
圖1、2:曼徹斯特城市俯瞰圖對比[1]

材料1:曼徹斯特人口數量:1720年1萬,1801年7.5萬,1830年14萬,1851年30.3萬。
—整理自[英]羅杰·奧斯本《鋼鐵、蒸汽與資本:工業革命的起源》、錢乘旦主編《英國通史(第五卷)》
設問2:請同學們觀察圖片3和4,根據材料2并結合教材知識,說說哪些因素促進了曼徹斯特的崛起?
圖4:1852年水彩畫《來自科薩沼澤地的曼徹斯特》[3](煙囪林立的曼徹斯特)

圖3:1849年曼徹斯特街區圖[2]

材料2:曼徹斯特自14世紀以來逐漸形成了紡織傳統。這里擁有大量的礦產、適宜的氣候;有河流和道路網,在1830年開通了世界最早的現代化鐵路,能夠更方便地進口廉價原料、把產品運輸到歐洲和廣闊的海外市場。第一家水力織布機運作的工廠、第一家蒸汽動力棉紡廠在曼徹斯特先后建立。1838年,設立議會和市政府,擺脫了封建管理體制。
-摘編自[英]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
設問3:通過對工業革命主要進程和標志性發明的了解,同學們認為工業革命是一場什么領域的革命?
設計意圖:地圖能直觀呈現城市發展變化。此環節對比1750年與1850年同比例尺的曼徹斯特地圖,學生可直觀看出城市面積與人口增長,規模變大。教師進而提供材料追問其成為最早工業城市的因素,學生依據街區地圖和油畫,發現工廠及工人住宿建筑多,煙肉濃煙暗示工廠興建與蒸汽機廣泛使用,結合知識能答出城市因工業發展吸引人力,其成為最早的工業城市與手工業基礎、市場、原料、技術革新、交通便利等因素緊密相連。
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基本了解了工業革命的大致進程和主要發明,很容易認識到工業革命是一場經濟領域的技術革命,是從手工勞動轉向機器生產的飛躍。
二、俯瞰:棉都風云
學習任務二:全面認識給曼徹斯特帶來的影響。
設問1:請閱讀材料3、4,兩人對曼徹斯特的印象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產生這些不同?
材料3:清政府最早派赴歐洲考察的官員,斌椿,1866年:
此地人民五十萬。街市繁盛,為英國第二埠頭。…織機萬張,刻不停梭。每機二三張以一人司之。計自木棉出包時,至紡織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
—斌椿《乘槎筆記》
材料4:曼徹斯特衛生局秘書,詹姆斯·凱,1832年:
發動機一開始,人們就必須工作一一男人、女人和孩子們都一起被套在鋼鐵和蒸汽的軛具下動物機器被緊緊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勞的鋼鐵機器上。營養不良、住房不足、缺少衣物和燃料、居住環境潮濕而不潔、空氣污染、極端的勞動,造成了身體不適。
—[英]詹姆斯·凱《受雇于曼徹斯特棉紡工廠的操作人員的精神和身體狀況》
設計意圖:兩則均為一手史料的材料,呈現出對曼徹斯特截然不同的印象,這極易引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深入探究后可知,斌椿身為清政府考察官員,在1866年時,因中國正開展洋務運動而著重關注西方先進技術,且其到訪時間距詹姆斯·凱發言已過30多年,期間城市狀況或許有所轉變;詹姆斯·凱作為曼徹斯特衛生局秘書,職責所在使其聚焦于城市環境與工人境遇。
由此可見,由于人們在國籍、社會身份、所處時間以及知識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對同一歷史事物的認知往往大相徑庭,歷史認識具有顯著的主觀性與局限性。故而,若要全面洞悉工業革命給曼徹斯特帶來的影響,就必須廣泛搜集充足的材料,拓展觀察的范圍與時間跨度,并秉持相對中立的立場予以客觀評判。
設問2:請同學們先閱讀材料5,然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析給曼徹斯特帶來了哪些影響?
材料5:曼徹斯特大事年表(節選)[4]
1816年曼徹斯特獲得自來水供應。
1819年曼徹斯特舉行工人大會、游行示威,發生了大屠殺:騎兵沖向抗議人群,造成15人死亡,400多人受傷。 (曼徹斯特在議會中沒有議席)
1824年機械學院成立,曼徹斯特大學科技學院的前身。
1832年議會改革后首次英國大選,曼徹斯特選出了兩百多年來的第一批國會議員。
1839年曼徹斯特出版了第一份全國鐵路時刻表,遵守時間逐漸成為普遍觀念。
1842年曼徹斯特爆發了工人運動,要求取得普選權、提高工資,又叫憲章運動。
1846年女王公園、飛利浦公園以及皮爾公園等作為世界上首批免費公園開放。
1865年第一屆河流污染委員會開始調查曼徹斯特和其他地區的河流。
1867年召開曼徹斯特婦女選舉權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設問3:通過對工業革命對曼徹斯特影響的探討,同學們說說工業革命還是一場什么領域的變革?
設計意圖:該年表涵蓋政、經、文教、社會生活等多方面,清晰呈現曼徹斯特近半世紀重大事件。學生經閱讀討論,可歸納出工業革命使城市規模擴大、基礎設施完善,改變生活與時間觀念,推動民主政治、教育發展及女性地位提升,同時加劇污染、激化階級矛盾。借史料分析交流,學生能多視角認識其影響,進而明白工業革命不只是技術革命,更是深刻社會變革。
被認為是現代人類歷史的入口。目前為止我們對它的探討還停留在曼徹斯特這個城市中,筆者引導學生把觀察的視野拉大、拉遠,看看工業革命給這個世界還帶來了哪些時代的劇變。
三、遙望:時代劇變
任務三:參考表格中的示例,請將置于一個特定的時空框架下,利用資料包中相關材料,小組討論后,跟全班同學談一談你們對影響的認識。
(1)短時段(1760年代——1850年代),空間范圍:英國(2)長時段(原始社會——19世紀末),空間范圍:全球
(3)未來視角(1850年——今天、未來)

表1:任務三可用表格
參考資料包:
材料 ① :英國國民生產值(單位:百萬)

—錢乘旦主編《英國通史(第五卷)》
材料 ② :當年的英國一世上唯一的工廠、唯一的大規模進出口國唯一的海軍強權、唯一擁有真正世界政策的國家英國便是開天辟地的主人。
—[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工業與帝國》
材料 ③ :1715——1815年英國工業發展概況圖(略)錢乘旦主編《英國通史(第四卷)》
材料 ④ :他們(瓦特等人)自信地認為,他們可以探索每一種元素,而科學最終可以賦予人類幾乎“無限的力量”。
-[英]詹妮·厄格洛《好奇心改變世界:月光社與工業革命》
材料 ⑤ :十九世紀中后期的世界貿易示意圖(圖片略)
材料 ⑥ :列強在亞洲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圖片略)
《中外歷史綱要(下)》材料 ⑦ :人類農耕圖(圖片略)材料 ⑧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和石油成為新能源,汽車、飛機等出現(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圖片略)
材料 ⑨ :第三次工業革命,空間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得到應用發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并邁向了太空(20世紀四五十年代后)(圖片略)
設計意圖:這一學習環節提供給了學生大量不同類型的材料,學生需要恰當地選擇使用,以論證自己的主要觀點,很大程度上考驗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
通過討論,學生們發現在不同的時空維度上,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也不斷刷新著學生對工業革命的認識:它首先是一場技術變革,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飛躍;同時它也是一場社會變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它還是一場人類文明轉型,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最后,我們發現工業革命還是一次思想革命。人類在這場變革中付出了不少代價,但整體上它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是一個開端,它讓人們感受到了蒸汽轟鳴的力量,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偉大和無限可能。使人類對人的智慧和能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人類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狀態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并且使“變革,創造,成為人類社會存在的主流”。或許這才是工業革命最深刻、最隱性的影響。
本節課最后,將學生的視野再次拉回到今天的曼徹斯特,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工業之城,如今已經成功實現了產業結構轉型。它通過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努力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逐步成為了英國的“創意之都”。這座城市一直在詮釋著改變的力量,而這正是工業革命的核心理念一一革新、創造的體現。
【注釋】
[1]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AP EuropeanHistory DocumentBased Question.1.USA:College Board,2002.2-9.The 1750 map:W.H.Thomson,History ofManchester to 1852,1850's. The1850map:Adapted fromAshleyBaynton-Williams,Town and CityMapsoftheBritishIsles.1800-1855,late1850's.
[2]NickBurton:ManchesterSheet33Manchester1849,Oxford Streetamp;Gaythorn,1988.
[3]RoyalCollection Trust:RoyalTreasures:AGoldenJubilee Celebration,London,2oo2,andHolbeintoHockney:Drawingsfrom theRoyal Collection,London,2004.
[4]整理自曼徹斯特和蘭開夏郡家族歷史學會網站:https:// mlfhs.uk/research/reference/manchest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