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會對患者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生活中,很多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糖尿病離自己很遙遠,不重視飲食、生活調養。為了提高大家的重視程度,本文介紹糖尿病的相關知識。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一種因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機體對胰島素缺乏應答(胰島素抵抗)所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特征。
糖尿病的類型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1)1型糖尿病:好發于兒童及青少年,由于自身免疫反應,使胰島細胞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為了控制血糖,患者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
(2)2型糖尿病:這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其發病機制與遺傳、不良生活習慣(如高糖高脂飲食、缺乏鍛煉),及肥胖密切相關。早期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量、口服藥物等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部分患者需要進行胰島素治療。
(3)妊娠糖尿病:這是一種女性在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疾病。
(4)特殊類型糖尿病:因遺傳、感染、藥物或化學物質影響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如果父母有患糖尿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并不一定會遺傳,而是有遺傳傾向。
生理因素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過度操勞,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調,對心、腎、肺、肝臟和血管功能產生不良影響,造成胰腺功能出現障礙,胰島素分泌不足,也會引發糖尿病。
肥胖
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顯著高于體重正常者,主要與內臟脂肪堆積、胰島素抵抗等因素相關。
自體免疫
臨床中,不少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重癥肌無力、惡性貧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病毒感染會引起胰島組織和 B細胞出現炎癥反應,進而導致自身免疫應答的發生。當在病毒和抗體聯合作用下,胰島細胞會受到更多的損傷,從而降低胰島素的分泌能力,進而引發糖尿病。
生活因素
餐餐肥甘厚味,會導致熱量攝入過多;出門以車代步,運動量嚴重不足;生活節奏快,心理壓力增大,這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合并典型糖尿病癥狀的患者
對于存在多飲、多尿、多食、原因不明體重減輕等典型糖尿病癥狀的患者,如果隨機血糖
>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h血糖>11.1 mmol/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未合并糖尿病典型癥狀的患者
無上述糖尿病典型臨床表現,僅有一次血糖達到以上標準,則需改日復診。復查時,空腹血糖
>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 h血糖>11.1 mmol/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
糖尿病癥狀
多尿
多尿是糖尿病早期典型癥狀,這是因為血糖過高,超過了腎糖閾(8.89~10.0 mmol/L),腎臟濾出的葡萄糖不能被腎小管完全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隨著血糖的升高,葡萄糖排泄增多,尿量增加,有些患者的24 h尿量在5 000~10 000 mL。
但對于一些老年人及腎病患者而言,由于腎臟糖閾值的增加,存在尿糖排出障礙等情況,所以在低、中度血糖升高的情況下,多尿并不明顯。
多飲
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過高,導致血漿滲透壓明顯升高,再加上多尿,使身體過度失水,同時還會刺激口渴中樞,造成口渴多飲。
多食
糖尿病患者多食機制尚未明確,很多學者認為主要與葡萄糖利用率(動靜脈血與組織細胞之間的葡萄糖濃度差)下降相關。對于正常人群而言,空腹時動靜脈血葡萄糖濃度差減小,對攝食中樞產生刺激,進而引起饑餓感。攝食后血糖升高,動靜脈血血糖濃度差拉大(>0.829 mmoL/L),對攝食中樞產生抑制作用,飽食中樞被激活,進食需求消失。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的絕對缺乏或相對缺乏,或是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不夠,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能力降低,所以盡管血糖水平很高,但是動、靜脈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相差不大,組織細胞實際上處于“饑餓狀態”并刺激攝食中樞,造成饑餓和過度進食。此外,身體對葡萄糖的利用不夠充分,大量葡萄糖由尿液排出,身體實際處于半饑餓狀態,也會導致食欲亢進。
反復感染
糖尿病患者經常會出現膽道、尿道、肺部、皮膚等部位感染的情況,具有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
皮膚瘙癢
血糖升高會導致細胞脫水,致使皮膚的含水量降低。糖尿病患者還常存在外周神經損傷的情況,會對人體的神經末梢產生刺激,感到皮膚瘙癢。另外,血糖升高會降低白細胞的殺菌能力,導致皮膚的免疫功能降低,進而易發生毛囊炎,出現皮膚瘙癢。
體重降低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雖然進食量正常,甚至還有所增加,但體重卻在不斷下降。這主要是因為胰島素的絕對缺乏或相對缺乏,或是胰島素抵抗,導致身體無法對葡萄糖進行充分的利用,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增強,消耗太多的能量,進而出現體重下降,甚至消瘦的情況。
乏力
乏力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癥狀,主要是因為葡萄糖無法被完全氧化,身體不能有效加以利用所致。此外,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負氮平衡等,會導致身體乏力、精神萎靡。
視力下降
很多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視力下降或視力模糊的癥狀,這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引起晶體滲透壓的變化,導致晶體的屈光度發生變化所致。
糖尿病的預防
堅持鍛煉
堅持鍛煉具有改善內分泌功能、增強抵抗力、減肥、改善脂肪代謝和促進葡萄糖氧化運轉等作用,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方式鍛煉,每天堅持30 min。
控制飲食
高熱量、高脂飲食極易誘發糖尿病,所以平時應控制飲食,以低熱量、高纖維素的食物為主,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粗糧等。
控制體重及血壓
肥胖,特別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想要防止糖尿病,必須先控制體重。高血壓是導致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平時做到低鹽飲食、積極運動、定期測量血壓。
定期監測血糖
定期檢測血糖可以幫助診斷出無癥狀的糖尿病,建議成人應每年體檢監測一次,糖尿病高危人群應每6個月監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