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是一種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導致的胸部不適或疼痛狀況,常見于冠心病患者。近年來,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心絞痛發作的風險在不斷上升。對于這一突發狀況,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
心絞痛的成因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心絞痛最常見的病因。這種病理變化導致冠狀動脈狹窄,使心肌在需氧量增加時,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誘發心絞痛。其他因素(如冠狀動脈痙攣、血液凝固性增加等),也可能導致心肌缺血。通常的誘發因素包括體力活動、心理緊張、寒冷刺激或飽餐后。在這些情境下,心肌對氧的需求增多,而受損的冠狀動脈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供應,最終引發心絞痛。
心絞痛的特征
心絞痛的典型癥狀表現為胸部中央的壓迫性疼痛,可伴有窒息感。這種疼痛經常向左肩、左臂、頸部、下頜等放射,持續數分鐘至十余分鐘,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通常可緩解。部分患者會出現氣短、出汗、惡心等非典型表現,特別是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心絞痛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前者多在體力活動時發作,后者可能發生在安靜狀態中。如持續時間長,且疼痛加劇,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突發心絞痛的急救處理
面對心絞痛突然發作,首先需要做的是立即停下所有活動,選擇坐下或躺下休息,有助于減少心臟負擔。然后,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迅速緩解冠狀動脈痙攣,恢復心肌供氧。如果癥狀未見好轉,可5分鐘后再服用1次,如此重復3次仍無效的話,要盡快撥打急救電話。在與接線員通話時,應詳細告知患者的癥狀、發病時間、所用藥物及劑量等重要信息。
等待救援時的注意事項
等待救援期間,應保持環境安靜舒適,避免周圍過多的噪音和光刺激,防止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補充飲水,但要避免攝入任何食物,防止誤吸。家中有血壓計、脈搏血氧儀等設備,可監測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并記錄情況供急救人員了解。
心絞痛預防與長期管理措施
預防心絞痛,需從改變生活方式入手。飲食方面,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適當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及全谷物食品;堅持規律的鍛煉,如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于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戒煙限酒;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密切關注血壓、血脂、血糖水平,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隱患。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心絞痛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用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有助于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β受體阻滯劑能通過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減輕心絞痛癥狀;降脂藥物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進展。
心理支持和輔助治療
心絞痛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因為心理支持和干預不可忽視。心理咨詢與心臟康復計劃能增強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減輕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