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25)18-0066-04
《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對高中學科教學育人方式的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項目式學習以問題為導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為深度學習、真實學習的發生提供機會和平臺,能進一步推動學習方式變革。
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出的“ AI+ 教育”體驗板塊,展現了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2020年,在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上,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鄭富芝先生指出,要充分利用各種智能設備,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課堂學習與場館學習等多種學習形式結合起來,創造更加適合每一個學生所需的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注重時代性,構建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這一《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要求,也呼喚著數字化賦能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的有效落實。
故而,要想讓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在數字化時代真正落地生根,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力,就需要探索數字化賦能下的相應實踐策略。
一、數字化賦能下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的內涵
(一)語文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按照學習內容分為微項目學習、學科項目式學習、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以及超學科項目式學習(跨學科、跨學段的IB課程)。本文主要研究學科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立足學生學習力提升的學習方法,是基于情境問題、致力于新知構建、指向學科素養的動態學習過程。語文學科項目式學習聚焦語文學習問題,致力于通過創設語文學習情境,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語文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則是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輔助語文學習的教、學、評過程。
(二)數字化賦能下的語文項目式學習
數字化賦能下的語文項目式學習強調通過數字技術為語文項目式學習提供更大的空間。這一空間包括收集與整理信息、呈現信息、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點評交流五個維度。對教師而言,數字技術是收集與發現學生真實問題,輔助設計能解決學生問題的項目任務,呈現學習情境與必備知識,進行師生一對一交流點評的工具;對學生而言,數字技術能為其完成項目任務、呈現項目成果、進行生生交流點評等提供幫助。數字化賦能的語文項目式學習與一般語文項目式學習的區別在于數字技術工具的引入。引入的數字技術工具涉及獲取信息的人工智能工具、信息檢索系統等,整理信息的云盤等,推動交互(課堂交互與課外交互)的釘釘、希沃等,呈現信息的視(音)頻、辦公軟件等。數字技術在語文項目式學習的全過程中為推動語文活動,促使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培養語文學習力提供了幫助。
二、數字化賦能下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對語文學習力發展的意義
余建祥認為,學習力主要包括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管理、學習心智、學習動力與學習意志。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的改變,都會對學習力的提升產生影響。
數字化賦能下的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對發展行為類的學習力有較為明顯和直接的作用。
(一)搭建新型讀寫循環模式
在語文項目式學習中引入人工智能工具與信息檢索系統轉變了傳統的讀寫學習模式,學生需要以獲取解決問題的有效信息為目的進行讀寫活動。
如學生與信息檢索系統交互(如圖1),學生首先根據項目任務,即問題解決的需求向信息檢索系統提問,而后閱讀信息檢索系統的反饋,并將反饋與任務進行比對,辨析信息的有效性。如果為無效信息或信息不夠充分,學生必須改變提問方式,再次擬寫問題,直到獲得相應答案,形成成果。
圖2學生與人工智能工具交互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先圍繞任務的關鍵擬寫交互內容,生成需要辨析的對象,然后通過辨析相應信息的有效度,明確下一交互內容的擬寫。這形成了以獲取完成任務所需的有效信息為目的的新型讀寫循環模式。
(二)培養在探究和解決語文問題、呈現與評估語文學習成果過程中的良好習慣
數字化賦能下的語文項目式學習重在培養學生在探究和解決語文問題、呈現與評估語文學習成果過程中的良好習慣。
數字技術讓學生有機會跨越時空收集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為學生培養主動、自覺解決語文問題的習慣提供條件。繁雜的信息促使學生不得不進行辨析,這有利于學生逐漸養成辨析與篩選信息的習慣。
數字技術有助于培養學生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呈現工具的習慣。學生可根據成果類型選擇呈現方式。邏輯性較強的成果可通過思維導圖、流程圖等呈現,形象性較強的成果可通過視頻、圖畫等呈現。
圖1學生與信息檢索系統交互

又如學生與人工智能工具交互(如圖2),學生先根據項目任務,即問題解決的需求擬寫交互內容并提問,然后對人工智能工具的回答進行辨析,判斷其是否有效。人工智能工具的回答與一般的信息檢索系統的回答相比更具延展性,學生可根據人工智能工具的回答進行追問,直到獲得有效且充分的信息,并形成最終的成果。
數字化賦能為檢驗學生的語文項目式學習成果提供了平臺。除常規的教師評價外,學生還能通過暢言智慧課堂或雨課堂等平臺及時了解他人的成果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
(三)有利于學生自主進行語文學習管理
在語文項目式學習中,學習管理主要以項目任務為核心,指向學生制訂項目任務計劃的興趣、完成計劃的效果和質量。數字化賦能對語文項目式學習的計劃、執行和監控三個方面的管理產生影響。
數字化賦能可激發學生的語文項目式學習動機,減少學生的語文學習焦慮,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如今,大量與語文學習相關的現象、問題都可以通過“互聯網 +′ ,以視頻、圖片等為載體呈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人工智能工具與信息檢索系統的應用,消減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語文的焦慮,使學生能根據需求進行信息收集,以解決個性化問題。
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對項目任務進行規劃與監控。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與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多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因此,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規劃不僅指向每一階段的任務計劃,還涉及小組成員的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在探究與解決問題的各個階段的任務分工以及任務完成情況,影響著項目式學習的最終效果。數字化賦能可讓各小組在探究的過程中借助QQ、微信等促進組員間人際關系的和諧,同時還有利于組員間交流學習技巧,相互監督任務的完成進度與質量,
三、數字化賦能下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促進語文學習力發展的具體實踐
(一)數字化賦能下語文項目式學習的基本流程
數字化賦能下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基本流程如圖3所示。
在學情分析與真實問題驅動階段,可應用智慧課堂等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調研與觀察,并進行學習問題的收集與處理。在項目設計與分工階段,可通過信息檢索系統或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讓學生參與個性化項目任務的設計。在研究過程中可利用數字技術幫助學生獲取信息,確保研究過程可視化、可儲存、可修正,同時保證學生的參與度以及交流的即時性。在呈現成果階段,可提供多樣的成果呈現工具,使多樣化評價成為可能。在成果評價階段,可引導學生利用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參與評價量表的設計,同時利用交互工具提高成果評價的學生參與度。
(二)通過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設計和成果評價
項目設計包含項目情境設計與項目任務設計,二者相互獨立又密不可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提出“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因此,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的情境同樣講求“真實”。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為創設高中語文項自式學習的真實情境提供更多便利。以“中國現代詩歌\"項目式學習為例,教師可借助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啟發學生進行探究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還可將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應用于項目任務的設計。傳統的項目任務大多由教師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與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在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任務的設計。仍以“中國現代詩歌\"項目式學習為例,可讓學生借助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DeepSeek,以小組為單位了解中國現代詩歌的賞析要點等,再根據興趣設計項目任務。如小組A對朦朧詩的表達技巧感興趣,便詢問DeepSeek“中國現代朦朧詩的特征”。DeepSeek從“主旨情感\"“手法技巧”“意象意境”“節奏與結構”“美學特點與文學史意義”五個維度給出答案。小組A便基于此,設計了以下三個任務:(1)認識中國現代朦朧詩常用的表達技巧——象征;(2)中國現代朦朧詩常見意象研究;(3)中國現代朦朧詩的前世與今生。
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成果評價中也可發揮重大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與其交互得到量表涉及的維度,再結合實際情況,自行設計評價量表,從而增強自身在項目式學習中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如在完成“中國現代詩歌朗誦\"這一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與DeepSeek交互,得到了“發音”“表達\"“表演”與“文本理解”四個維度的評價標準。
在分析討論后,學生認為“發音”與“表達\"維度的評價標準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因此將這兩個維度修改為“發音標準”“節奏與語速”“語調與情感”,從而設計出更為完善的朗誦評價標準。
學生個人設計的任務在全面性和系統性上可能存在不足。但數字技術,尤其是交互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的不足。
(三)善用信息收集與整理類數字技術工具
信息的收集與整理主要集中在學情分析與真實問題驅動和研究過程兩個階段,涉及教師與學生兩大主體,要求發揮信息收集與整理類數字技術工具“跨時空、長效性、條理性\"的特質。
在學情分析與真實問題驅動階段,信息收集與整理類數字技術工具的運用主要指向拓展教師觀察的時空,保證學情資料的長時間存儲,對學情資料進行便捷的收集與數據化處理。
傳統學情分析法有五種:課堂觀察法、資料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與教育教學理論分析法。這五種方法大多受到課堂時空的限制,且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紙質資料。以“形象化說理\"項目式學習為例,在信息收集與整理類數字技術工具的幫助下,教師不再局限于觀察學生的課內寫作,能對學生在各類交流平臺上發表的言論進行了解,對其表達自己觀點的方式進行研究。同時可利用掃描、截圖等方式保留學生的寫作內容,這便于對學生長期以來的說理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其存在的形象化說理問題。在處理調查問卷方面,可利用信息收集與整理類數字技術工具,即時存儲、處理大量的調查數據,并從中發現學生存在的知識問題。
研究過程階段同樣要運用信息收集與整理類數字技術工具,發揮其“跨時空、長效性、條理性”的特質。以“中國現代詩歌\"項目式學習為例,學生在探究“中國現代朦朧詩常見意象研究\"這一任務時,先利用信息收集與整理類數字技術工具,檢索收集到大量的中國現代朦朧詩,并從中選取相應意象進行個性化分析,從而了解意象選取和意境營造的特點,再在此基礎上,將相關研究成果數據化,以進行長時間的存儲。
(四)利用交互工具構建即時性強、參與度高、可存儲、可修正的評價交流平臺
評價可分為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兩類。在研究過程階段,學生之間與師生間都要對相應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階段性的交流與評價。借助交互工具,除了能進行跨空間交流,還能提高評價參與度,并落實評價的儲存、修正。如在“形象化說理\"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通過QQ群分享與存儲賞析不同類型文本中的形象化說理的階段性成果。QQ群的構建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他人階段性成果評價活動,加強了階段性評價的學生參與度。
傳統終結性評價大多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互評為輔,且評價載體多為紙質材料,因而學生和教師只能輪流閱覽,即時性差,可同時參與評價的人數較少。在數字化賦能的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可利用交互工具構建評價交流平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對他人的成果進行評價,同時能對評價結果進行收集與反饋,以實現即時的、學生參與度高的評價。
通過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力發展是當前研究的要點,數字化是當前時代的特征。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需與時代發展相融合,借助數字技術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習力。
[參考文獻]
[1]王雪薇.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高中語文教學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3.
[2]余建祥.余建祥學習力六要素理論:學習力六要素說[EB/OL].[2024-10-27].http://www.xxljy.cn/a/li-lun/yu/2023/0617/289.html.
[3]閔麗麗.初中語文學困生學習習慣分析及課堂管理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2.
[4]楊梅.高三下期班主任對學生學習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H中學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是”與“非”: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訪談[J].語文建設,2019(1):4-7.
[7]沈芳.基于教學全過程的小學語文學情分析框架構建及應用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2.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