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生意很難做了。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超市Top100企業銷售規模約9000億元,同比僅微增0.3%;與之對比的是,門店數量同比下滑9.8%—一邊是營收增長陷入停滯,另一邊是線下門店運營成本高、客流被線上渠道持續分流,傳統超市陷入“不拓店難增長、拓店虧損”的兩難困境,行業也出現“規模不增、門店收縮”的疲軟態勢。
這時“折扣超市”這一細分賽道卻悄然崛起,為零售市場增添了不少亮點。
2024年,中國硬折扣超市的市場規模已越過2000億元,部分品牌新開門店數量同比增幅超50%,以“極致性價比”為核心的經營模式,精準擊中了當下消費者“省錢、剛需”的購物需求。不過,與德國42%、日本31%的折扣業態滲透率相比,中國僅有8%,屬于剛起步的狀態。
但鮮少有人知道,折扣超市的“火”并非突如其來。早在14年前,一家源自湖南的超市品牌—樂爾樂,就率先以折扣超市的定位切入賽道,成為國內較早布局這一領域的玩家,提前多年吃上了“折扣”這碗飯。
1976年,樂爾樂創始人陳正國出生在湖南邵陽一個貧苦農家,父母早逝,留下他和弟弟相依為命。為改變命運,他發奮讀書,考入湖南理工學院師范專業。畢業后捧上“鐵飯碗”,但他卻很快發現每月800元工資根本無法供弟弟繼續讀書。
只當了5個月老師,他便辭職重操大學時的舊業—擺地攤。大二那年,為了學費和生活費,他賣過書、磁帶和雨傘。沒有本金,就憑著邵陽人“重義氣、講誠信”的商幫傳統,他靠批發市場的老鄉賒貨起步,“幾十個批發商扶持一個零售商”,一年下來竟攢下十幾萬元。
這段經歷不僅解決了他的經濟窘境,也讓他悟出兩條樸素的商業哲學:一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把價格做到最低;二是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依舊沿著傳統的商業模式,那么行業前幾名的現在,可能就是這門生意的天花板了。

2011年,35歲的陳正國帶著全部積蓄32萬元,在長沙—中南大學后門一棟舊樓的二層開出第一家“樂爾樂”超市—店名取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后天下之樂而樂”,面積僅123平方米,沒有裝修,貨架薄得差點垮塌,夏天只靠幾把吊扇降溫。
極致的低價很快讓學生們排隊購買。舉個例子,同樣是康師傅500ml的冰紅茶,普通超市里賣3元/瓶,零食店賣2.5元/瓶,電商平臺也要2.2元/瓶。而在樂爾樂,一瓶僅需1.9元,農夫山泉0.9元,比周邊便宜三四成。并且,它不只是飲料便宜,而是全品類都便宜。
前三個月,消費者們懷疑“便宜沒好貨”,門可羅雀;三個月后,口口相傳帶來裂變式客流,小店日銷6萬元,周末沖至10萬元,“我記得,一年能按壞二十幾個計算器”。
陳正國把省出來的每一分錢都反哺到價格里:租金選最低的二樓,燈具用最低瓦數,紙箱拆開當托盤,高貨架焊在墻上增加坪效。憑借“硬折扣”模式,樂爾樂像滾雪球般擴張—2014年80家店、2017年500家、2023年3900家,2025年預計突破9000家,年銷售額從3億元一路飆升至500億元,且閉店率不到2%。
今天,當業界復盤樂爾樂時,常把“極致低價”歸功于陳正國獨創的“超市不良資產改造”:接手瀕臨倒閉的門店,換門頭、調品類、壓縮毛利,一個月便讓虧損變盈利。而他仍堅持最初的念頭:“我自己淋過雨,就想為學生撐把傘,讓他們拿父母的錢也能買到正品。”
推開長沙市樂爾樂上河國際總倉店那扇門,迎面撲來的不是冷氣,而是轟隆作響的工業風扇。頭頂的燈管只亮一半,照得兩萬多平方米的賣場像深夜的菜市場,但這卻擋不住排隊掃碼的消費者。他們會吐槽“裝修太寒磣”“太熱了”,但看見500ml的阿道夫洗發水售價18.2元、550ml資生堂沐浴露售價38元,又默默把購物車堆得更滿。
樂爾樂的“破”,從第一眼就寫在了臉上:水泥地、二手貨架、紙箱直接墊在底下當托盤;沒有射燈、沒有美陳、沒有導購,連空調都舍不得裝,夏天就靠十幾臺大風扇“人工降溫”。
破是精打細算的結果。
樂爾樂每平方米的裝修成本被死死壓在272元,而行業平均是1000元;選址堅持“好商圈差位置”,專挑二樓或地下室,房租立省25%~30%。陳正國告訴記者:“如果上河倉的利潤加一個點,一天能多賺3萬多元,但我不會這么干。”因為省下來的每一分錢,最終都要變成貨架上的低價子彈,精準擊中顧客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沿著堆得像小山的貨垛往里走,樂爾樂的“窮”藏在更深的細節里:燈管在低峰期只開一半,電費一年能省幾十萬元;高貨架焊在墻上,既省空間又省立柱錢;商品條碼直接貼在貨架層板上,連價簽打印紙都薄得能透光。誰敢跟我比價格、竭我所能,為您省錢……標語隨處可見,就像一把刀,把“省”字刻進了顧客的心里。
窮只是成本,不是品質。
樂爾樂用“硬品牌、硬品質、硬品控”給自己設了底線:每個品類只選兩三家頭部品牌,定期考核,達不到標準直接下架;周轉天數從28天壓到18天,臨期商品幾乎絕跡。
陳正國曾舉了個例子,茅臺跟牛欄山,樂爾樂一定是首先選擇賣牛欄山,不會有人天天喝茅臺,但牛欄山可能會,這就是樂爾樂的選品邏輯。“把最有性價比的商品,以合理的價格輸送到老百姓手中”,這個觀點很樸實。

對于自有品牌,樂爾樂一直堅持慎重的態度,原則上是不采用白牌(指一些小廠商生產的沒有牌子的商品),“很多普通超市,老是拿不透明的商品,把毛利率加得很高,賺消費者很多錢;但品質不達標、不值這個價”,陳正國認為這樣的操作,是對信譽的沉重打擊,品質應該是第一位的。
同時消費者也不用擔心商品便宜買到假貨,因為在第一家樂爾樂開業時,陳正國就敢貼出“假一罰十”的告示,用一句狠話換回了第一批學生的信任。
當傳統商超還在用生鮮、場景、服務講故事時,樂爾樂用一把鐵算盤把故事拆成了最原始的算術題:省一塊,就能讓消費者少掏一塊;省十塊,就能讓門店多活一天。極致的性價比最終形成了一條飛輪,平均售價比周邊低30%以上、18%的毛利率、6000元的人效,讓樂爾樂在“窮”里跑出了高速度。
專家李鳴濤說,“硬折扣”和“極致性價比”走熱的背后,其實就是一個關鍵詞:契合。硬折扣的核心邏輯在于依靠品質加低價形成核心競爭力,這種超市業態有效契合了當前理性消費時代,消費者購買低價優質商品的需求。一方面使得消費者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買到有品質保障的商品,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這種明確的商業邏輯,會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樂爾樂任何一家門店,表面看是“摳”,背后卻是樂爾樂“讓加盟商先富、再一起富到老”的底層邏輯。
2014年,第一家門店日銷6萬元的火爆場面,讓隔壁店老板排隊求“帶飛”,陳正國順勢開放加盟。截至2024年底,樂爾樂有7200家門店,其中直營店占比約8%,加盟店占比約92%。
供應鏈就像加盟商的養老金,不是便宜,而是“便宜得穩定”。怎么做?
首先是樂爾樂與眾多品牌商簽訂了直營合同,并采用現金結算方式,這使得他們的商品進價普遍比同行低8%~22%。其次是高橋大市場“前置倉”。長沙高橋大市場有9000多家商戶、170萬種商品,年銷售額1670億元,規模僅次于義烏。樂爾樂把辦公室直接搬進高橋,采購團隊每天在市場駐點,現金直采,跳過市、省、大區三級經銷商,進貨價比傳統超市低10%~20%。陳正國14年堅持“現款現貨”,從不拖欠供應商,從而直接穩定了加盟商。
當然,對于小白加盟商來說,樂爾樂會通過“總部全托管+標準化復制”模式實現“傻瓜式”加盟:統采統配覆蓋600+廠商,商品成本直降12%~18%,加盟商無需操心進貨;智能系統管理庫存、定價,200平方米標準店裝修成本壓至18萬元內;總部提供選址評估,確保新店6~9個月回本。換句話說,想嘗試的玩家只需按流程執行即可開店。
面對新零售趨勢,樂爾樂投入億元級資金搭建會員大數據平臺,通過AI算法分析消費行為,為門店提供個性化營銷方案。數據顯示,使用系統推薦的促銷策略后,門店復購率提升40%,會員客單價增長18%。加盟商還可依托線上商城與社區團購模塊,拓展“線上下單+門店自提”模式,有效提升3公里商圈的市場滲透率。
這種模式本質是通過供應鏈能力替代個人經營能力,讓加盟商在“躺賺”與“資產增值”間找到平衡點,尤其適合三四線城市創業者。
“從選址評估到開業策劃,總部專家團隊全程護航,首月營業額就突破45萬元。現在日均穩定在1.8萬元,比預期提前6個月回本。”浙江加盟商王先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樂爾樂有三種店型,共同支撐起門店密度與結構:第一種是300~800平方米,這種店型是最多的,占比80%左右;第二種是1000~2000平方米,可能位于廠區、位于農貿市場或下沉鄉鎮市場;第三種是5000~6000平方米,可能落地到區縣,是做供應鏈輸出的店型,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店能輻射100公里范圍左右倉配。
任何商業模式能給出答案的只有消費者,畢竟數年前,沒有人相信,有一天拼多多的市值會超過阿里巴巴。
最后用陳正國的三句話來總結為什么“窮鬼超市”不窮:
“樂爾樂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品質加價格,在標品這個板塊,全國暫時還沒有競爭對手”;
“我相信老百姓追求的是性價比,而不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環境”;
“盡我所能,為您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