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還是商品的買賣者,今天搖身一變又成為商品的生產者,但都沒忘,兼而有之,工商集于一身,特別是牢牢地依托市場這一強大的磁場在作永不停止的運轉。欠發達地區的大發展也要依托市場這個強大的磁石場,為生產而配套、為生產而流通,才能得到強大的生命力與活力。
馬克思、恩格斯從《資本論》的研究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生產決定流通”。一百多年來這幾乎成為信條,我們曾經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的人深信不疑,因為商品的短缺,生產多少就能銷售多少,工廠只管生產就是了。
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產品出現了供大于求,企業面臨激烈競爭,變成了你能銷售多少就能生產多少,有多少定單就有多大的生產能力。這就演變成市場經濟的新觀點“流通決定生產”,或者是專家講的“營銷決定生產”。
在外招商引資得以近距離地接觸了這樣的事實。
在吳江市見到幾位福建客商,都是30多歲精精瘦瘦的樣子,他們到盛澤紡織品市場打拼已經十幾年了,從最初擺攤位在馬路市場搞買賣,到現在都擁有了自己好大一片工廠,但在盛澤這個市場上仍有一席之地,只不過在我看來更像是很現代很緊湊的工廠銷售部。伴隨著企業幾千幾萬臺織機快速運轉的強大引擎是盛澤這個市場。它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價格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去年銷售額達到428億元,帶動了5000多名企業家在這里發展,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第一布市”。
在浙江蕭山黨山經濟開發區,我們接觸了三名每個廠年銷售額都在幾十億元的企業家,他們談及發展都是依托近在咫尺的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全國有一半的化纖面料在此交易,全國40%的紡織產業為其配套。2005年成交額276億元,在全國數萬個專業市場中連續14年位居第二,周圍的7500家企業的機器為它日夜轉動。
在通州我們參觀了剛剛建成的“中國南通家紡城”,它座落在川港這個并不知名的小鎮,看到最新的市場建筑,仿佛置身于歐洲的小鎮,現代而又典雅,眾多商號林立,心里犯嘀咕不是有全球著名的疊石橋家紡市場嗎?他們笑著用手一指,隔壁就是,但隸屬兩個縣區,正在為統一市場名稱而磋商呢。
2006年,疊石橋家紡市場交易額175億元,通州市家紡城年交易額也高達125億元。在以疊石橋為中心的20公里半徑范圍內,家紡產業已發展成為輻射海門、通州、啟東三市17個鄉鎮,從業人員20多萬人,總生產規模超過500億元的產業集群,僅電腦繡花機就有10000多臺,電腦多針絎縫機2000多臺,工業縫紉機40000多臺。晚上接待我們的通州家紡商會就擁有1200家會員單位。
我們考察了一家“金太陽公司”,已經看不出是工廠還是商號,公司大廈里僅展廳就有1000多平方米,還有眾多的洽談室,更為優勢的是這個公司有120名設計打樣的技術人員。至于生產嘛,把面料采購來找其他廠加工就是了。
在這里我們讀懂了這樣的事實,現在已經沒有了工廠與商店、生產與流通、企業家與貿易家的區別。昨天還是商品的買賣者,今天搖身一變又成為商品的生產者,但都沒忘,兼而有之,工商集于一身,特別是牢牢地依托市場這一強大的磁場在作永不停止的運轉。
這就是市場的魅力,欠發達地區的大發展也要依托市場這個強大的磁石場。現在各地都在建市場群,這還是發展的初期,還要繼續發展,更要提升提高,為生產而配套、為生產而流通,才能得到強大的生命力與活力。
(作者系中共宿遷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