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寧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體育課程對農村留守兒童身體及心理各項指標的影響。為期4周的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學生在經過為期一個月的體育練習后,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有了一定的改進,同時心理測試的結果也要遠遠高于對照組的學生的身體心理指標值。
關鍵詞:身心健康? 體育課程? 農村留守兒童
1 前言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體育是實現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體育課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經過大量查閱文獻得知,利用體育課程來分析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課題值得深入去探究。
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
2.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從體育課程的角度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因素進行試驗研究,探索體育鍛煉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從而利于體育鍛煉促進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2.2研究意義
本研究的意義在于通過體育干預,研究如何使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豐富我國有關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理論,為提升我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解決策略。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獻資料法、實驗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在湖南科技大學借閱了大量的有關體育課程對兒童身心健康影響的書籍,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搜索引擎查閱相關文獻,同時觀看了多種視頻資料,為本研究制訂體育運動方案及論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學依據。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認知領域的改善
認知領域包括記憶、注意、智力、感知覺、學習和工作六個方面。實驗前留守兒童組在認知領域的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觀察能力不強、學習不理想等,但是通過體育課程的實驗后再認知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改善:注意能夠長時間集中、觀察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學習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體育課程的過程,體育教師大多采用了講解與示范相結合的體育教學方式,在模仿示范過程,使得留守兒童的記憶、注意、智力、感知覺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4.2思維語言領域的改善
思維領域包括思維內容、思維過程、思維的自覺性、語言理解的語言表達的理解。在體育課程實驗前留守兒童在思維語言領域的主要表現為:不善于與他人交流、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理解能力不強。而在體育課程之后,留守兒童的社交能力取得了很大的提高,語言表達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課程的實驗過程都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在各個小組內留守兒童通過完成體育鍛煉中的活動,并進行互相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農村留守兒童的表達能力和理解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3情緒領域的改善
情緒領域包括愉快體育、情緒反應、焦慮體驗這三個方面。在體育課程的實驗前留守兒童在情緒領域的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等。而在實驗后留守兒童在情緒領域的具體表現為:心情愉快了很多,能夠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事物。在本次的實驗研究中,同樣也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使留守兒童能夠共同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互相鼓勵、關心。
4.4個性特征領域的改善
個性領域包括:自尊自信、責任感、安全與信任、活潑性等等。在實驗前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領域的表現為: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和責任感。但是在體育干預的實驗后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領域的具體表現為: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于班級的責任感也增強了,性格也變得開朗了。農村留守兒童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增強了他們的自信,而在團隊的體育比賽里,一個團隊里的學生互相鼓勵,對于這個團隊都有責任感,樹立了他們的責任意識。
4.5體質的改善
體質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標,本次采取的體質指標是:1000米長跑和800米的速度的指標,在進行體育鍛煉實驗前,雖然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質水平達到了我國的平均水平,但是通過了體育課程的實驗,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又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主要是因為農村留守兒童對于體育鍛煉的主動性不高,所以體質水平屬于一般水平,但是通過參加這些體育活動,農村處留守兒童的體質水平取得了大的提高,因為體育能夠促進身體機能的增長,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效果。
5 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體育課程可以有效地改善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各項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情緒領域的改善是由于參加體育鍛煉使留守兒童的情緒得到釋放;個性特征領域的改善是由于在體育鍛煉中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樹立了責任意識;體質的改善是因為提高了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鍛煉。經過為期1個月的體育干預后農村留守兒童身體健康測試水平明顯提高,其中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等各項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5.2建議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規范、團體性體育鍛煉活動,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和體質健康;心理健康包括很多方面,所以通過體育進行改善只是其中一方面,需要多學科和多方面的干預。學校和教育部門應落實好學生在學校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開展多種體育項目,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體質健康測試,及時掌握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并對其提出適合自身的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