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大志
摘要: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直接影響人們就業,這也關系到高職教育學校的發展和生存。那么高職教育在這種境遇下該如何走向、如何應對,如何走出一條適應自己的辦學模式,本文就這些方面做出論述。
關鍵詞:技術創新;產學研;高職教育
當前由于整個世界的經濟都是伴著經濟危機處于低谷狀態,各國都在積極努力尋求解決的途徑。在這種大氣候下,我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就業率也在縮減,因此,高職教育的產學研在這種境遇下該如何走向、如何應對,關系到高職教育學校的發展和生存。
一、什么是真正的產學研
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面向經濟主戰場的高校承擔起科教興國的時代重任,產學研結合成為一條極其重要
的途徑。芬蘭外貿部長保拉·萊赫托邁基這樣說:“在我看來,芬蘭最大的競爭力來源于科研和教育。”作為一個小國,在經濟上要求發展,必須要彈性地適應國際變化、適應市場需求,要通過政府、大學、科研機構和公司之間的精誠合作。這就是產學研最簡潔的詮釋,密切的產學研結合使芬蘭打造了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國家創新體系。我們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地去了解芬蘭在實踐中的最有說服力的創新例證,從而轉換成我們的經驗,汲取他們的長處,以便我們在不斷摸索和前進中作為一個方向的引導。因為,我們要承認現實,我們的職業教育比這些發達國家要落后得多。在當前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我們更不能盲目,否則浪費的不只是財力和物力,更可怕的是浪費人力資源,不能實現規劃最終目標。這種失敗損失是巨大的,是我們無法彌補的。所以我們應從國情出發,研究芬蘭,研究那些先于我們發展的而且有成績的國家職教成功例證。承認他們的產學研的成績和地位,并不是表明我們要照本宣科。我們要采用適合我們自己的方式,實踐出真知。
二、技術創新工程提出的主體
技術創新工程提出的主體當然是高職教育學校、企業和科研單位的三家聯合。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環環相扣,將智力資源與科技優勢導向經濟建設領域,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產業能級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等起到有力的推進作用,產學研結合日益成為各創新主體的內在需求。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壓力,必須依靠大學和科研機構解決發展中的技術支撐問題。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單靠企業自身的能力難以滿足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外部的壓力需求。借助外部科研力量,與大學和科研院所合作解決發展中面臨的技術難題,就成
為企業的現實選擇。
三、高職教育類型分析
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學校由于發展起步晚以及歷史方面的原因,所以不是一手齊的。和我國那些重點和非重點高校一樣分為大型院校和中小型院校,所以其所能夠呈現的社會價值和影響還有擔承的任務也會有層次分別。產學研結合和實現的程度也不同,那些大型職業技術學校對于科研任務承受能力要遠遠強于中小型職業技術學校,那些大型院校所進行的是產學研的項目技術創新工程,所培養的則是企業高層技術管理人員,是企業的中高層;那些發展中的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出來的則是企業的核心一線技術工人。
四、各類職教對于技術創新工程的實現方式
技術力量雄厚的學??梢試@重點產業振興,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與知名大學構
建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形成產業技術創新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支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利用學校的設施資源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服務。技術力量薄弱的學校就立足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支撐服務和一線技術人員技術支持等。所以我認為這些學校要立足根本,認清形式,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資質能力,理智辦學,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長處,合理規劃,承擔產學研辦學計劃。關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培養方向,這些都得從實際出發,并結合學校所在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和所合作的企業發展需要。如今經濟低谷時期,我國工商業都受到沖擊,同時我國2008年又遭遇地震災害,所以我們也要適時改變辦學方向,在加強和企業合作的同時,應該將目光放在廣大農村,面向三農,而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和人力資源的支持也是中小型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個發展契機。
學校雖然是獨立辦學,但各類學校之間的聯盟也是必要的。圖書資源可以共享,技術遠程探討和支持,互相協作,這樣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才更具特色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 費安萍.校企合作開拓高職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