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多元智能的人才觀、能力本位的教育觀出發,對《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改革與建設實踐,可以全面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也引發了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思考。
關鍵詞: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改革;工作過程系統化
隨著社會對網絡服務需求的不斷擴大,“網頁設計與制作員”成為新興的熱門崗位,有著很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和廣闊的人才吸納能力,與該職業崗位相對應的課程之一《網頁設計與制作》是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及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基于職業崗位對從業人員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幾年來我院對《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實施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改革與建設的實踐,全面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也引發了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思考。
課程改革動因
由高職教育引發的思考我國目前正處于高速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高等職業教育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的類型不同、人才定位不同。如果把普通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職業教育課堂中去,通常會看到這樣的狀況:教師雖然在課堂上有“精彩而生動”的表現,但學生要么如聽“天書”,要么毫無興趣,為了考試及格而勉強應付,教師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進而埋怨“生源”質量太差。由此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有其自身的規律與特點,與本科院校相比,學生智力類型不同,培養目標不同,人才定位不同。課程教學中,應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觀,找出學生的長處,挖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的興趣,建立學生的自信。
由職業崗位得到的啟示信息資源的集成、處理、流通與共享技術已成為當今和未來的重要技術之一,其核心與依托是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面向井噴式發展且內容時時刷新的高技術產業,面對一群技術性強、操作性強且技術更新速度快的崗位,要求從業人員不僅具有理論基礎,更應熟練掌握操作技術與技能,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使學生畢業后順利走向職場、走進職場、縱橫職場,應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觀,幫助學生掌握技能、掌握知識,具備扎實、系統的專業應用知識;要引導學生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要啟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
課程改革實踐
課程教學目標《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由具備長期職業崗位經歷的“雙師”素質教師進行開發。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所面向的職業崗位之一——網頁設計與制作員崗位,以校企合作為途徑,通過對網頁設計與制作的實際工作過程進行分析,融入“網頁設計師”職業資格鑒定技能知識要求,明確了該課程職業能力目標為具備信息收集、處理、準備、加工的能力;具備網頁設計、圖形設計、動畫設計的基本能力;能獨立設計一個內容完整、圖文并茂、技術運用得當的靜態網站;具備網站開發、維護和管理能力;具備獨立撰寫網站制作說明等科技文件的基本能力。明確了職業素質目標為按時守信的誠實作風;樂觀向上的敬業精神;溝通協作的團隊意識;知識獲取和應用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索實踐的創新能力。同時根據認知和職業成長規律,將《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與《信息技術》(基礎),《網站規劃與建設》、《ASP.NET網站開發》(后續)等課程相結合,形成滿足職業崗位實際工作需要的課程體系。

工作任務分析網頁設計與制作員崗位具體的工作為:在一種操作系統平臺下綜合利用網頁制作軟件,完成網頁設計制作的工作。對于此崗位的從業人員來說,必須懂得Internet相關知識、GIF動畫、層的應用、表格與表單、媒體應用、動畫與樣式、網頁框架、文本與圖像、鏈接與動作、網站相關知識、網站的設計建立,網站的上傳、更新、維護,建立動態網頁、后臺數據庫設計和建立、通訊及網絡技術等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必須具備一定的平面設計基礎,包括平面構成基礎、基本圖形與文字、動畫應用等等。要勝任此崗位工作,需要進行多門課程的學習。《網頁設計與制作》是其中之一,其典型的工作任務是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網站規劃和網頁設計,同時運用Fireworks、Flash、Dream weaver等網頁制作工具完成靜態網頁的制作,進行網站的測試,最后發布網站。因此,應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要求及高職院校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興趣愛好,進行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提取適度夠用的知識,與工作過程進行整合, 依據網頁設計與制作中Fireworks、Flash、Dream weaver三個屬于同一范疇的工具載體的運用,分解網頁設計與制作學習領域為三個學習情境:網站中的網頁設計、圖形設計和動畫設計,這三個學習情境呈平行和部分包容關系。教學中以真實的工作任務作為學習載體,對應網頁設計與制作學習領域設計了一個模仿型總任務:“NBA精彩回放”網站設計與制作,以完成該模仿型任務作為教學主線,該任務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要求與總體教學目標相當。與模仿型任務相平行,設計了一個開放型任務:制作“我的業余愛好”網站,網站內容依據學生個人愛好自由確定,教師給出原則性要求,由學生去發揮完成,實現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將模仿型總任務劃分成若干個子任務,作為學習情境的載體,環環相扣,依次推進。一些無法涵蓋的或提高部分的教學內容在拓展部分學習。表1為《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學習情境設計方案。
課程教學實施《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全部在多媒體網絡機房進行,整個課程教學分為總任務的導入、逐個完成由總任務劃分而成的子任務、最后完成總任務(獲取工作成果)等過程。教學中采用“六步法”,每個情境都由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等六步構成。首先由教師提出要完成的模仿型子任務,并給出子任務的完成樣本;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就要完成的子任務進行分析,并提出完成該子任務的方法;在了解了完成該子任務的方法的基礎上,確定完成任務的計劃和步驟;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邊學邊做,完成任務,開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多向交流;教師在巡回指導的同時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檢查;學生完成任務后,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等多種方式對完成任務的結果進行評估,并記錄為平時成績。課程中實行以完成模仿任務質量為基礎,以完成開放任務質量為重點,兼顧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協作能力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評價模式。隨著教學過程的進行,學生逐步成為教學的主體,每個學生都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傾注大量心血完成模仿型和開放型兩個網站設計與制作任務,學習有興趣,學習成果明顯。學生建立了自信,在學習過程中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思考
課程體系建設要使課程改革的成果進一步凸顯,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僅靠某一門課程的改革是遠遠不夠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僅要將相關的工作知識提供給學生,而且要將工作知識序化,以優化的知識結構確保學生形成職業能力。可以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模式,解構原學科體系,重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正確處理培養學生高素質與高技能的關系,正確處理培養學生專項操作性技能與綜合職業能力的關系,正確處理培養學生職業崗位的針對性與職業崗位的遷移能力的關系,正確處理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教學團隊建設課程改革與建設的主體是教師,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關鍵是教師。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改革中,應通過加強教師的理論和業務培訓、有計劃地安排教師赴企業進行研修和頂崗鍛煉、提高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和專業教師中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的比例等途徑,形成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教學能力強、教學特色突出、專業技能水平高的課程教學團隊。
評價和反饋課程評價貫穿課程開發和實施的全過程,是課程改革與建設不可缺少的一環,是不斷優化課程設計,推進課程改革與建設的重要手段。要為課程評價設立新的標準,突出對能力目標、能力訓練、課程效果的評價。同時,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技能大賽,進一步推行“雙證書”制度,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新的人才評價與選拔制度。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通過對《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改革與建設的實踐,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也為高職教育課程理論的研究與創新提供了實踐層面的支撐。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3-7.
[2]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
[3]姜大源.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勢及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7).
作者簡介:
顧曉燕(1963—),女,江蘇常熟人,碩士,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教學。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