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背景下建設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必要性,分析了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目標與功能定位、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的機制保障、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技術框架等技術性問題,在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基本理論和技術設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資源庫;技術設計;職業教育;政府主導
作者簡介:周勁松(1969-),男,湖南漣源人,副教授,現任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評建辦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3-0044-03
在職業教育全面大發展、大改革和順利實現由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轉變的背景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急需實現職能轉變和角色轉換。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將辦學自主權下放給職業院校,使之能按照教學規律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該積極創造條件,為區域內職業教育的資源共享和均衡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建設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搭建包括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管理部門、職業教育研究機構和企業在內的共享平臺,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提高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益并促進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舉措。
一、建設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必要性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跨越式發展,是推進教育又快又好發展的必然選擇,而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牽頭建設職業教育資源庫,是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應有之義。同時,通過整合以職業院校為主體的各類職業教育機構的優質資源,實現職業教育舉辦者、職業教育實施者、職業教育管理者、職業教育受益者和整個社會對職教資源的共享,有利于凝聚共識,推動區域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建設職業教育資源庫,為學分互認、“學分銀行”、課程互換等職業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創造一個有利的平臺,是半工半讀、工學交替教學組織的前提條件。職業院校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首先要改變傳統的“剛性”的學籍管理制度,建立以“學分制”為特征的彈性學制,而通過職業教育資源庫使“柔性”化和人性化的學籍管理成為可能。其次,通過網絡信息的實時發布和交互,職業院校可以實施對頂崗實習等校外教學活動的遠程管理與監控,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了解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學實施情況。因此,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既是職業院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內在要求,又是推進職業院校自覺開展教學管理改革的外部動力。
在職業院校的基礎能力依然薄弱的情況下,將優質的專業資源、課程資源、實訓基地資源和教學標準作為共享的職業教育資源庫,可以加快職業教育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的推廣應用,可以迅速改變基礎較差的職業院校特別是中等職業院校教學資源短缺的現狀,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豐富的公共學習資源和互動平臺,也可以為職業院校辦學經驗交流提供重要的基礎平臺。同時,通過職業教育資源庫實施對各級重點建設項目的有效管理,發揮政府項目引導資金的效益,必然整體提高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水平,促進職業院校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區域統籌組建職業教育資源庫,可以克服各職業院校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弊端,提高職業教育資源的集成度和建設效率,擴大資源共享的覆蓋范圍。同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通過職業教育資源庫平臺實施對職業院校和各級職業教育管理部門的過程監控,避免傳統集中檢查方式造成的巨大人力財力消耗,也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顯然,建設職業教育資源庫是提高職業教育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是“服務型”教育行政管理的具體體現。
二、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目標與功能定位
從目標上看,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應是一個集中管理、具有區域職業教育有關信息采集、管理、發布和公共資源共享功能的資源庫,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提供實時信息發布與遠程管理的通道,為區域職業教育搭建校企合作的橋梁及有關各方共建共享教育資源的有效機制與現實平臺。一是要建成一個標準統一、符合國家規范、具有集中管理和分散存儲功能的資源開發與管理系統,為各類職業教育資源建設提供管理和存儲的基礎平臺;二是要建成職業教育資源體系,為廣大職業院校提供優質共享資源,為社會提供相關信息;三是要建立規范的職業教育信息采集、管理、發布的工作機制和管理體制,搭建職業教育公共管理平臺,形成教學資源的應用、建設、管理、指導與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與教育教學改革。
為實現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目標,應重點保證公共信息、管理信息和公共網絡課程、精品課程、專業教學資源、頂崗實習企業資源及電子圖書等教學資源的采集、發布和管理功能。一是要建設區域職業教育基本信息管理資源。建立區域內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機構的基本數據采集平臺、教學行政管理部門政策與文件發布平臺,為社會提供適時的公共信息;二是要建設公共網絡課程資源。建立區域共建和共享的網絡課程發布平臺,集成各級各類精品課程和招標建設的網絡課程資源,實現優質課程的區域共享;三是要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建立各級各類精品專業的資源發布平臺,原則上應涵蓋專業教學目標、質量標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模擬實驗實訓、教學指導、學習評價等內容,依靠公共平臺促進專業資源的共享和建設經驗的交流;四是要建設基礎能力建設管理資源,為各級各類重點基礎能力建設項目提供信息上傳的平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據此進行項目管理并對項目檢查結論進行實時披露;五是要建設頂崗實習企業資源。集成區域內(含周邊地區)各企業的基本信息,提供企業信息發布的平臺,為職業院校頂崗實習企業選擇和聯絡以及校企合作提供信息服務;六是要建設教學管理資源。通過建立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信息采集和發布平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職業院校辦學進行過程監控,同時為社會監督職業院校辦學情況提供通道;七是要建設電子圖書資源。集成各職業院校電子圖書,同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區域共享的電子圖書資源,提高電子圖書資料的利用效率。
三、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的機制保障
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要按照“政府統籌,院校參與,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原則,成立職業教育資源庫領導機構,并建立職業教育資源中心和標準化組、資源建設組、網絡技術支持與維護組等專項工作組,從組織上確保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的順利實施。為充分發揮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設計功能,應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要在建設一個標準化資源管理和存儲基礎平臺的基礎上,整合各類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形成服務于區域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享資源體系和公共管理體系。為此,一是要建立過程監控機制。管理部門應利用資源庫平臺加強對區域內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和運行效果的實時監控,職業院校要按規定及時通過網絡平臺上報有關狀態數據和過程記錄;二是要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職業教育機構有提供優質資源的義務,同時享有瀏覽、下載和引用有關資源的權利,應將各級重點建設項目的資源無償納入資源庫的共享資源;三是要建立授權使用制度。通過分配給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管理部門、職業教育研究機構、職業院校學生不同的權限,使不同層級的機構和個人能獲取有用的信息資源;四是要建立社會監督機制。職業教育資源庫中各院校基本狀態信息等公眾信息,一律免費對全體公眾開放,接受包括學生、家長和整個社會的監督;五是要建立職業教育基本信息定期發布和披露制度。由省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授權職業教育資源庫管理部門,定期收集整理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信息,定期予以發布;六是要建立資源集中管理機制。職業教育資源庫中所有資源歸口職業教育資源庫管理部門實施統一管理,資源分類、資源整理、資源發布、資源使用費收取均由職業教育資源庫管理部門執行;七是要建立社會參與機制。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依托職業教育資源庫提交有關資源和信息,設立公共交流區域,接受社會的意見和建議,并對企業注冊成員提供免費的信息發布和資源使用服務;八是要建立重要資源項目招標制。對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專業教學資源、關鍵課程教學資源和企業現場生產案例(項目)資源,通過項目招標制,選擇實力最強的單位負責建設,以提高資源建設質量,形成資源品牌。
四、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的技術框架
從技術層面看,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庫應包括職業教育資源公共平臺和資源模塊兩大組成部分。職業教育資源公共平臺是一個標準統一,符合國家規范,具有集中管理和分散存儲功能的資源開發與管理系統,為各類職業教育資源建設提供管理和存儲的基礎平臺,必須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主持建設;資源模塊是資源庫的實體,承載資源庫的全部功能。
職業教育資源公共平臺的技術需求表現為以下特征:1.主體資源主要由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或提交,中等職業院校是資源的主要收益者;2.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系統建設和資源集成及發布均由職業教育資源庫管理部門全權負責;3.提供強大的資源庫的統一制作工具和統一的用戶(包括管理用戶),實現資源模塊的相對獨立制作;4.可以向區域提供各種教育資源,方便師生和社會應用,并具有區域基本信息資源(不包括教學資源)的整合功能;5.除滿足資源中心的資源管理需求之外,可以實現與學校、企業等資源網站的互聯互通,增強各建設單位資源建設參與度;6.資源使用用戶可以對系統內各種資源方便地進行查詢和應用,具有實時通訊的公共交流平臺和尋呼功能;7.利用管理平臺對國家、省級經費支持的重點建設項目及其資源進行跟蹤檢查并實現網上評價與展示。
基于上述需求,平臺系統的建設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1.解決區域教學資源共享應用的問題;2.解決多家廠商和多用戶(資源建設單位)資源共同管理和資源互聯互通問題;3.建立良好的資源應用機制和溝通體制;4.模塊化構建系統,可以讓用戶根據需求進行組合;5.資源制作與資源的相對獨立。遵循國家標準,能夠進行靈活的資源應用組織,實現不同教育應用領域中資源的共享與重用;6.資源中心和資源來源地對資源分別存儲,確保數據安全。
在搭建教育資源公共平臺的基礎上,可以建立相對獨立的區域職業教育基本信息管理資源庫、公共網絡課程資源庫、專業教學資源庫、基礎能力建設管理資源庫、頂崗實習企業資源庫、教學管理資源庫、電子圖書館等七大資源模塊。為實現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的統一管理,為各類資源建設提供準確的建設思路,七大資源模塊資源結構框架均按照基本信息、網絡資源、資源管理、公共平臺、檢查與評估等五個主要模塊構建,后臺界面可以靈活處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Z].教高[2006]14號.
[2]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3]張健.試論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路徑選擇[J].教育與職業,2006(35).
[4]胡亞梅.建設高等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庫[J].江蘇高教,2004(4).
[5]鄭力明等.基于Web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系統[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3).
[6]張敬齋.網絡教學資源庫構建的研究計算機與現代化[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9).
[7]鄭曉齊等.柔性網絡教學資源庫及其實現途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5(6).
責任編輯張祥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