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香云
摘 要: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當善用“期望效應”,學生向善發展,促進班級整體進步。
關鍵詞:期望效應 愛心 引導
期望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爾塔效應”。這個效應源于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希臘雕刻家皮格馬利翁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麗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摯的愛感動了愛神阿勞芙羅狄特,愛神賦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終皮格馬利翁與自己鐘愛的少女結為伉儷。后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森林塔爾等人為首的許多心理學家進行一系列研究,其中有在一所小學里做了一項有趣的試驗研究:他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中,每一年級各抽出三個班,先都進行了智力測驗。然后從中隨機抽取約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并告訴他們的教師說,這些學生有很大的“學業沖刺”的潛力,他們的能力今后會得到很好的發展,使教師對這種發展的可能性寄以期望。但不讓教師知道,這些學生是由實驗者隨機抽取的。八個月后,又對全部學生進行了第二次智力測驗,并對預言有很大“學業沖刺”潛力的學生和其他學生的智商的變化做了比較。結果是被期望的學生比未被期望的學生,智商有了顯著的增長。此外,教師對被期望的學生所做的關于行為和性格的鑒定也給以好評。這一結果,是從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這種由教師的期望而在學生身上產生的符合期望的效應,就叫“期望效應”。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我:一個敬業的教師應當在工作實踐中充分應用“期望”教育,對自己學生的未來有一個美好的期望是一富有愛心的老師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之一。將之運用班主任工作,也會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2007年9月,我被學校臨時任命為一個出了問題的班級的班主任,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這是一個棘手的工作,搞不好會毀了我這“一世英名”,而如果不接受這項工作對我而言,更是愧對教師職業。因為十幾年教學身涯已使我無法無視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點滴困惑與挫折,盡力而為已成為我教書育人的宗旨之一。盡管一籌莫展,我還是欣然接手了。
面對那一雙雙猶疑不定的眼睛,為了穩定班級,也為了讓同學們盡快接納我,我先不急著否定班級原來的一切。而是向他們講了這樣一番話:“天生我才必有用。班級出了問題或許證明咱們班人才濟濟,只不過沒有將聰明才智集中用于班集體的發展上,希望大家群策群力,為班級做貢獻。我對大家充滿期待……”
接下來的日子不斷有同學為班級發展而獻計獻策,四十多雙眼睛也不再猶疑不定,而是灼灼有光了,我知道這群孩子還大有希望。我的期望正在發揮效應,可是我需要借什么事來鞏固這點進步,正好開學一個月后的校運會為我提供了這種方便。
那次校運會是我接手這個班級以來學校組織的第一次大的集體活動,如果組織好,對后面的工作的開展將大有益處,思來想去,我將此次工作全權交給體育委員,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說:“我期望你帶領大家創造輝煌,走出曾經的陰霾……”體育委員是一位酷愛體育運動極富責任心的孩子,我的話使他備受鼓舞,那次校運會不但他參加的比賽項目都取得了優異成績,而且他還將其同學的比賽也組織的井然有序。再加上班級經過了一時期的混亂,大家都憋足了勁想要爭口氣,同學們個個發揮出色。最后,我們班破天荒地打敗了體育強班,團體總分高居年級之首。這是一個非同一般的成功,對我們這個正逢多事之秋的班級來說這只是成功的開始。我們歡呼雀躍,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我們可以從頭再來……
事后我想是期望給了孩子們希望。接下來的工作是物色一位能帶領全班快速前進的班長,因為離中考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了,同學們必須盡快進入潛心學習的狀態。
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一位女同學很出色,便先提拔她做語文課代表,工作中她很有見解,而且在同學中威望也挺高。于是我萌生了讓她當班長的想法,并且明確告訴她:“我期望她能當這個班的班長。”這樣在很多關鍵時候我都有意鍛煉她,一段時間后,時機成熟了,在大家的提議下,她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個班級的班長。
我對她的期望是:組建一個無私、無畏、辦事效率高、樂于為大家奉獻的班委會,領導班級更創輝煌。
在接下來的近兩年時間里,我都滿懷希望的激勵我們班的同學不斷進取,多創佳績。不懈努力成了同學們共同的追求。在班委會的領導下,我們班創造了一個奇跡:在校內大大小小的考試中穩居年級第一;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各類學科競賽,在年級獲獎人數最多;學校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就更不必說了,只要有組織,我們班必然獲獎。
連學校領導也說我們班脫胎換骨了,只有我明白其中的奧秘:那就是滿懷愛心的“期望”。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可塑性很強,關鍵看老師如何引導他們,引導的關鍵是要讓他們持續不斷地看到你的期望所指,這樣他們就會不斷地向你期望所指的方向努力。
在班主任中恰當使用“期望效應”對于潛心教育的你大有益處,不妨試試。期望雖小,收獲卻大。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