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之常
[摘要]水庫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即在汛期攔蓄洪水,削減洪峰:而枯水期則根據灌溉、發電、水運,工業與民用供水等興利部門的要求,從水庫中放水,提高興利供水流量。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套完備的防洪兼供水的水庫管理方案,從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及如何供水這兩個方面做些探討。
[關鍵詞]防洪 供水 常規管理
中圖分類號:TV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20169-01
水庫一般都建在河流的上游或中游,修建初衷是洪水季節攔截洪水,枯水季節補給河水。就目前我國的水庫建設來說,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是多方面的。如防洪標準低、供水緊張、污染嚴重、生態惡化,但對具體某一水域來說,它所面臨的問題在不同發展階段必然有不同的內容。時間上,汛期來水偏多,產生洪水災害,非汛期來水偏少,不能滿足用水需求;空間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東部水多,西部水少。而這種不平衡還時常產生變異。實際上在我國汛期發生干旱、非汛期產生洪水,南方發生干旱、北方發生洪水的災害情況并不少見。對于發展經濟來說,洪水與干旱兩者都是災害。水庫的主要作用是對陸地降水即河川徑流在時間、空間上進行調節,以達到
防洪、灌溉、發電、養殖、航運以及城鄉工業與生活供水等目的。
一、水庫的防洪與供水工作相輔相成
水庫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防洪,同時安全供水也是水庫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功能。如何協調水庫的防洪與供水是水庫的常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長期以來水庫被用來作為防洪的主要工具,卻忽視了水庫在供水方面的需求,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水庫的供水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水庫在我國充當著防洪保安的作用
我國是水旱災害頻發的國家,洪澇災害依然是人民群眾的心腹之患。上世紀50年代,中國興起修水庫的浪潮,至90年代,已建水庫8萬多座。如果沒有這些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建立完善的以水庫、堤防、分滯洪區等構成的防洪工程體系對洪水進行調控,形成的洪災損失將十分巨大。此外這些星羅棋布的水庫大壩,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防洪工程體系不僅有效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保衛了國家經濟建設秩序和改革開放的成果。如我們西部地區水庫由于存在著防洪標準低、壩體單薄、大壩滲漏、泄洪設施損壞嚴重、管理設施陳舊、調度手段落后、管理人員素質低等主要的安全問題,我們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以下措施對西部地區水庫進行防洪工作:
水庫是解決西部地區缺水問題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防洪和供水同樣重要,水庫低標準現狀難以適應西部大開發對水庫防洪安全的高要求。這就需要加緊大壩安全鑒定,經安全鑒定為病險庫的要盡快做好除險加固設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除險加固進度。中央財政應加大對西部地區水庫除險加固的力度,并適當降低配套比例;認真做好安全度汛工作。
(二)水庫在保障供水方面發揮的作用
水庫大壩是調節配置河流水量,保障飲水安全、糧食安全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用水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十年努力,我國有效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保障了糧食安全,近些年糧食持續豐收,與水庫有效發揮灌溉保障作用是密切相關的。同時,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口達到峰值時,水資源供需緊張的矛盾還將進一步加劇。水庫在調整城鄉水資源供需關系,緩解城鄉供水壓力方面發揮的作用意義重大。
二、防洪兼供水水庫的管理方法
建設一座水庫不易,管理好一座水庫更難。不僅要不斷提高庫區人民管理好水庫的自覺性,更重要的是要立法,依法管理,違法必究。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庫管理的法規制度。水庫管理工作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水庫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研究工作為龍頭,加大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力度,進一步完善水庫綜合管理體制,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突出重點,切實做好水庫管理的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工作。
按照常規管理,汛期到來之前,要騰空庫容,迎接大汛,這樣風險小,但要放出近億方的水量。如果關閘下放水,不騰空庫容,碰到大雨時將承擔很大的風險。水庫在自身存在眾多缺陷的狀況下,還要承擔經濟社會發展所賦予的艱巨任務,在維護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因此,加強水庫的建設與管理始終是水利工作的重要責任。最終達到供水實施合理配置,實施定量供水,滿足人類的需求。
下面將分別從如何加強小型供水水庫安全管理和大中型供水水庫安全管理,來說明如何確保水庫工程安全運行,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如何加強小型水庫的供水管理
具體應做到以下幾方面: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安全責任;健全管理機構,落實管理經費;加強安全檢查,推進規范管理;搞好前期工作,加快除險加固;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積極推行水庫降等運行與報廢制度對符合降等運行或報廢條件的小型水庫予以降等或報廢,并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只有按照每一個要求切實做好了水庫的相關管理,才能保障在需要時能及時的提供水源,發揮小型水庫的作用。
(二)對于大中型水庫,要用新的理念指導水庫的供水管理
1.對水庫實施風險管理。只有做好了對洪水的風險管理,才能保證水庫的其他功能更好的發揮,這樣安全供水才能夠得到保障。建立科學的調度管理體制和機制、協調好防洪與發電、航運等綜合利用的關系、加強與防洪調度相關的專題研究、水情、泥沙實時監測、加強水庫庫區河道管理。
2.從實際出發,實現洪水資源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確立供水水庫水資源保護管理體制、組織編制供水水庫庫區環境保護實施計劃、做好供水水庫建設運行期的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大供水水庫水資源保護基礎研究、供水水庫水產養殖和水質保護關系研究、強化庫區水資源保護監督管理、加強庫區水環境及生態環境監測、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體系。只有做好了以上的工作,才能使得水庫供水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3.把維護良好生態列為水庫的重要功能。不能只為了防洪、供水等利益而無止境的修建水庫,在新建水庫時更要注意生態安全,在管理與運用時,充分利用水庫的獨特優勢,高舉生態大旗,明確地將“生態效益”作為水庫的主要功能之一,調整調度運行方案和計劃。
4.不斷利用新理論與新技術,提高水庫的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水庫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建立和完善洪水預報系統水庫作為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其管理水平要與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相適應。
三、關于水庫管理的建議
水庫管理應堅持水庫資源保護和利用并重的原則;維護水庫多功能綜合性協調的原則;水庫管理機構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中央統一領導與各相關部門協同工作、地方政府具體負責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