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雪凌 李 靜
[摘要] 目的 探討米非司酮輔助常用引產藥利凡諾對瘢痕子宮中妊引產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對于192例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要求引產的對象,隨機分兩組,觀察組96例給予米非司酮加利凡諾引產,對照組96例只給予利凡諾引產,觀察兩組宮縮發動時間、產程、胎盤胎膜剝離情況、出血量及并發癥。結果 觀察組成功引產95例,引產有效率98.96%,對照組成功引產87例,引產有效率90.62%,觀察組用藥后宮縮發動時間早、產程短,胎盤剝離完整出血少,未出現并發癥。結論 米非司酮輔助利凡諾聯合用于瘢痕子宮中妊引產能縮短引產時間,減少出血及預防并發癥發生。對于瘢痕子宮中妊引產是安全有效的。
[關鍵詞] 瘢痕子宮; 中期妊娠;米非司酮; 作用
近年來,隨著產科手術的發展,許多困難的陰道分娩及陰道助產手術被相對安全的剖宮產所替代,致使剖宮產率上升,而有剖宮產史意外妊娠者相對增多,中妊引產的風險相對增大,而傳統單純用利凡諾引產,對于瘢痕子宮中妊引產危險較大。有必要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引產方法,我站利用米非司酮輔助利凡諾用于瘢痕子宮中妊引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收住我院自愿引產的瘢痕子宮孕婦192例,孕期16~24周,年齡22~39歲,均有一次剖宮產史,剖宮產距引產時間8個月~6年。
1.2 孕婦入院后進行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彩超排除中央型前置胎盤。觀察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12 h 1次,共服2次后行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引產,同時仍按時繼續服用米非司酮,共服總量為200 mg。對照組只行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引產。
1.3 觀察內容 ①宮縮發生時間,產程進展;②胎盤、胎膜娩出情況及出血量;③有無宮頸裂傷及子宮破裂情況。
1.4 療效評定 宮腔注入利凡諾后72 h內胎兒胎盤完整排出或胎兒娩出后胎盤胎膜部分殘留均為引產成功,72 h內妊娠物未排出者為引產失敗。
1.5 統計學方法 t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2.1 引產效果 觀察組成功引產95例,有效率98.96%,失敗l例,給予陰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于3 h發動有效宮縮,10.6 h分娩,對照組成功引產87例,有效率90.6%,失敗9例,有7例給予陰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 1~2次后5~7h引發規律宮縮,2例陰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次后無宮縮行再次利凡諾注射引產。于注射藥物后30.2~40 h分娩。
2.2 宮縮發動時間、總產程、出血量 觀察組用藥后(21.3±3.1) h出現規律宮縮,總產程為(6.73±1.58)h,出血量(105 ±26)ml,對照組(33.56±2.42)h出現規律宮縮,產程為(20.56±3.68)h,出血量(183±38)ml,由此可見,觀察組在發動宮縮及總產程均比對照組明顯縮短,出血量較少,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胎盤、胎膜娩出情況及并發癥 兩組胎兒自然娩出后均給予縮宮素20 U肌肉注射,胎盤多在5~20 min娩出。胎膜不完整者行清宮術,胎盤胎膜殘留,觀察組為2例,發生率2.08%,對照組為7例,發生率為7.29%,觀察組無1例宮頸裂傷及子宮破裂,對照組有2例宮頸裂傷,給予縫合,1例子宮下段破裂,給予修補。
3 討論
一直以來,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引產是臨床上終止中期妊娠的主要引產方法。但用利凡諾在引產中對于宮體部的作用較強,而對于宮頸擴張作用較為緩慢,使宮縮強度與宮口擴張程度不協調而使產程長、出血多,并發癥亦增加,而瘢痕子宮中妊引產時,其宮頸堅韌子宮又有瘢痕,單純用利凡諾引產易出現與宮頸成熟不同步的宮縮而導致嚴重引產并發癥,子宮破裂或宮頸裂傷。而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口服易吸收,通過競爭激素受體拮抗孕激素而使雌激素增加,能刺激宮頸組織產生膠原酶,使膠原組織的降解增加,使宮頸變軟易于擴張,同時提高子宮肌層的活動性,使產程縮短、出血減少,最重要的是減少子宮破裂及宮頸裂傷。本院對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者在用利凡諾引產前的24 h及同時服用米非司酮,可使宮頸軟化程度與宮縮強度相協調,當宮縮出現后宮頸正處于成熟狀態,從而使規律宮縮與宮頸口擴張同步進行,從而提高了瘢痕子宮引產的安全和有效率。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952596.
[2] 馬玉艷.中期妊娠引產的適應證及方法選擇.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