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二頓
摘 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在這個背景下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等等。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做出全面、正確的評價。從教學的效果上來講,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激勵學生的學習,而且還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評價 作業評價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實施素質教育,并不是要改變知識及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而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使學生經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掌握具有遷移的生動的活潑的知識結構。那么,應該如何評價小學數學課“掌握知識”的教學,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內容。
二、“感知、理解新知”的評價內容
1.為導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實;
2.感知材料的選擇是否包羅新知的本質屬性;
3.感知階段的誘導是否便于學生盡快進入新知的最近發現區,展開求知探索;
4.新、舊知識交接點的確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學生認知的正遷移,教師的點撥是否有助于激起學生“短兵相接”的思維交鋒,順利完成認知的“同化”或“順應”;
5.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學生省時優質地發現和理解新知的本質。
三、“抽象、概括新知”的評價內容
1.思維階梯的鋪設是否有助于學生在揭示新知本質的求知過程中,展開高效的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判斷與推理、抽象與概括;
2.學生在歸納總結新知的過程中是否經過了一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支柱,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又將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認知往返歷程;
3.學生對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學生對新知本質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淺出,表述具體嚴謹,是否達到了課時教學規定的教學目標;
4.學生在探求、獲取新知中個性意識傾向性作用的發揮如何,全員參與的競爭質量與程度怎樣;
5.教師指導學生求知獲取的“投入”與學生學會求知方法,得到收獲的“產出”是否成正比。
四、小學數學作業的評價
批改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鼓勵上進
學習是一項復雜的認識、實踐活動。造成一些學生作業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采取客觀評價與鼓勵上進相結合的批改策略。當學生通過努力,在作業的某些方面有所進步時,或者在特殊困難面前沒有退縮,能照常完成作業時,就可以不失時機地適當抬高評價等級,對他們進行鼓勵,使其體會到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2.一題多改
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學生難以一次使作業達到較高水平,得到自己滿意的等級。為了調動學生進一步改進作業質量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取一題多改,逐次提高等級的批改策略。當作業發給學生以后,如果他們能夠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或者補充更好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視情況給以提高等級。
3.暫不評判
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優生也可能有失誤的時候。當學生的作業錯誤過多、過嚴重時,為了避免學生作業等級太低,心理壓力太大,以及產生知識上的脫節和惡性循環,可以采取暫不評判等級的批改策略。等學生弄清了錯誤原因,補充了所欠缺的知識,將作業重做之后,再進行評判。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思考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在學生對數學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思考中,教師適時地發揮評價的魅力。巧妙地運用評價,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再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是學生自主動腦、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這樣也就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接受知識的快樂殿堂,更為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師逐步完成新課標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理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贛榆縣宋莊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