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晶
摘 要:課程是指學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構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系統。課程設置是學校為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安排,課程設置的結構就是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性課程體系和實踐性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是否科學,關系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問題,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人才質量的高低。公安高等學校作為培養公安人才的重要基地,應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戰技能的高素質公安應用人才。而課程體系改革是決定人才素質和質量的基礎工程,公安院校在研究和探索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同時,應積極適應新形勢對公安工作人才的要求,適應人才競爭的需要。
關鍵詞:高等教育 公安教育 課程 探討
一、公安高等(專科)教育課程建設的主要特點
我國的公安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定向性。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在教育的功能和培養的目標上與職業教育基本上是一致的,具有高職高專教育的一般性,遵循高職高專教育的一般規律,這是進行教學改革與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公安高專教育由于其所居行業的特殊性,也呈現出和其他高職高專院校不同的若干特征,職業的特殊性;職業崗位對人才更高的要求;公安高專教育面臨的社會背景發生變化等等以上這些因素都是我們公安院校面臨的特殊情況,也是我們在進行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調整與設置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則很難取得應有成效,達到改革的目的。
公安高專課程教育的課程應該堅持職業性、應用性、實踐性,真正擺脫傳統的學科教育束縛,以培養職業應用能力為主線,構建公安高專教育課程體系。
二、公安高等(專科)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方案
我們在課程建設與改革過程中,要遵循高職高專教育規律,擺脫傳統學科教育的束縛,以“必需、夠用”為度壓縮公共課的比重,按照“第二十次全國公安會議”提出的“突出公安特色、強化專業技能”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出發點,以公安一線民警需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線,結合公務員(招警)考試對各類知識、技能的需要,根據課程體系的整合原則對各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結構進行創新與改革:
1.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質量標準
學校要組成由公安機關專家參加的專業建設指導小組,面向各級公安機關開展人才需求調查,通過對調查的資料和數據的處理分析,形成專業人才培養基本需求的意見,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具體包含政治素質要求;法律素質要求;專業素質要求;身體和心理素質要求;文化素質要求及警務基本素質要求。
培養目標和學科質量標準的確立,為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指明了方向。
2.重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
在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要特別強調突破傳統高專教育“學科型”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目標,按照所開各類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設置既能靈活組合又有相對穩定的模塊課程。
(1)建立公安大平臺課程模塊
平臺課程模塊的設立旨在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基礎扎實、知識交叉的人才;平臺課程的建立在于增強學生就業的適應性,涉及到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整體優化和教學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該模塊應包括警務基礎課和警務技能課兩大部分;警務基礎課和警務基本技能課應體現各專業的基本素質要求和基本技能要求,應能滿足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需要并能適應整個公安職業崗位的基本技能需要。警務基礎課包括人民警察職業道德,大學英語、法學概論等課程。
(2)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核心課模塊
依據專業崗位需求和對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分析設置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是體現各專業的職業能力需求,其開設應能滿足學生就業的需求以及適應本專業崗位工作的需要。專業技能課主要是與本專業崗位需要的技能課程。
(3)專業發展課和選修課模塊
專業發展課和選修課是在本專業學生修完以上課程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特長和意愿所開設的課程,包括素質教育等拓展課程。通過專業能力發展課和選修課的開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社會競爭能力,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和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該模塊包括交際與禮儀、書法、電腦制圖、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學發展觀與公安工作等課程。
在此相對固定的模塊課程基礎上,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用以指導學生便利地找到適應自己的職業崗位。
3.著重能力培養,強化實戰訓練,構筑實踐教學新模式
針對基層公安機關急需的是既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又具備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狀況,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強調以學生職業技能的熟練掌握為核心,緊緊圍繞崗位群要求,確定學生必備的實踐能力要素和結構,將各要素分解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構成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在仿真和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實訓、實習,將原來的以驗證性實驗教學為主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為以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為主的實訓、實戰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4.注重警學合作,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校局合作”發揮學校和公安實戰部門的各自優勢,共同培養公安一線需要的人才,這是公安高專教育辦學的顯著特征之一。加強學校與公安實際部門的合作,教學與實戰的結合,學校積極構建“學警協作、校局雙向介入”的警學合作機制,校局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基地加強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
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就我國目前高職高專發展的現狀來講,其課程改革工作在現階段是一項探索性工作,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然,作為高職高專教育一部分的公安高專課程體系建構脫離不了這個大環境,我們需要做的是,遵循高職高專教育規律,以教育理論為指導,借鑒學習同類院校改革中已經取得成果,在改革過程中對專業課程體系不斷加以修改、調整,逐步完善,促進課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楊鳴主.《公安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編.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
2.柳衛民著.《關于我國公安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群眾出版社
作者單位: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