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斌 袁樂平
摘要:績效考核是各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增進效益的關鍵手段,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成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針對目前國內企業績效考核效果普遍不佳的情況,應用逆向選擇理論對其進行分析,從而揭開績效考核效果不佳的面紗,并從擴大信息透明度、合理規劃計劃成本、優化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創新能力以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五方面提出了化解逆向選擇的對策。
關鍵詞:績效考核;逆向選擇;激勵;約束
中圖分類號:F2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5-0125-02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是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活力的主要手段。而成本的績效考核則是企業的核心問題。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績效都是其賴以生存的關鍵。
一、問題的提出
實行績效考核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一個很簡單的原理就是計劃成本減去實際成本得到的是效益成本。目前,國內普遍采用計劃成本模式,在計劃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增加效益成本,顯然只有在實際成本上下工夫,要盡可能地減少實際成本,才能使績效最大化。效益成本就是績效,績效可以與工資、獎金、職位升遷等掛鉤。企業要想得到好的績效,必須盡可能大的降低實際成本,從而增加成本績效,對績效實行獎懲制度,以激勵成本績效的增加。
國內企業實行績效考核效果普遍不佳,據“2004中國企業績效考核現狀”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國內企業的績效管理體系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具體表現為:(1)大部分被調查企業對績效管理的認識不夠;(2)大部分被調查企業的績效管理體系尚未完善,存在眾多需要調整的地方;(3)大部分被調查企業對績效管理的滿意度不高。
績效考核效果難以提升,國有企業中普遍實行的成本的績效考核方式,但是從實行的結果來看,效果不是很理想。從我國國有企業企業效益和成本來看,有資料隨機抽取357家企業作為樣本,有165家企業利潤已小于零,即虧損企業數高達46%,其中83家企業甚至產值為零。由于許多深層次原因造成企業環境的惡化,加上人為因素形成反向互動的累積結果,使企業背上沉重的債務。國有企業大量縮減,其中宣布破產或被其他國有企業并購的約占16%,其余84%的國有企業通過租賃、承包、合資或出售變成了非國有企業,約有6萬戶國有企業是經地方政府出賣或同意破產的。從此可以看出,企業成本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二、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最先是美國經濟學家阿克洛夫提出的,他于1970年在《檸檬市場:產品質量的不確定性與市場機制》中首次提出了逆向選擇的概念,在這篇文章中,阿克洛夫研究了二手車市場。在舊車市場,賣者知道車的質量,而買者不知,但是賣者知道二手車平均質量,因此只愿按平均質量出中等價格,這樣,高于平均質量的上等車就可能退出市場,買者繼續降低估價,次上等車又會退出市場,演繹的結果是:市場成了次品車的聚集地,檸檬也就是次品的意思,因此二手車市場也稱為檸檬市場。從該例中可以得出逆向選擇的基本含義:第一,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市場的運行可能是無效率的也就是非帕累托最優。那么市場這個無形的手沒有起到資源的最優配置,沒有將好車轉移到需要的買主手中,市場調節下供需總能在一定價位上滿足買賣雙方意愿的傳統經濟學理論失靈了。第二,二手車市場具有逆向選擇的特征:傳統的市場競爭機制應該出現“優勝劣汰”,但這里導出的是“劣勝優汰”。逆向選擇理論給人們提出思考問題的逆向思維方法,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從而解決了很多問題,是經濟學界的一大突破。
三、績效考核的逆向選擇模型
應用逆向選擇模型對績效考核進行分析。我們假設t期計劃成本為Pc■,實際成本為Hc■,t期實際成本績效為Cp■,α為績效分成比例或者與績效有關的獎勵懲罰比例,員工努力程度為e■,t期期望概率即目標實現可能性的大小為p■,t=1,2,3...n
構建逆向選擇模型:Cp■=Pc■-Hc■
員工績效所得為:SR■=αCp■,α∈(0,1)
根據弗洛姆(V. H. Vroom)的期望理論,人們工作積極性的強弱取決于人們工作動機的強弱,人們工作動機的強弱取決于對他們工作動機的激勵力量的大小,而激勵力量的大小則取決于目標價值與期望概率的乘積。于是可以得出:
e■=SR■(SR■)·P■
t+1期的努力程度e■決定了t+1期的實際成本,且與實際成本負相關,即努力程度越高,實際成本越小;努力程度越低,實際成本越大,可以得出:
Hc■=?漬(e■),且?漬■■(e■)<0,?漬■■(e■)<0
Pc■是前幾期實際成本的加權平均數,因此可以表示為Pc■(Hc■,Hc■,...Hc■),也可以表示為:
Pc■=■λ■Hc■,λ■為各期加權系數,且■λ■=1
以下對績效考核進行逆向選擇分析。
對于成本績效,企業一般會定為一個常數,即Cp,可以這樣分析,如果定的太高則不易實現,定的太低則起不到激勵的作用。但是對于員工來說,實際的Cp■是個變數,可以大于0,等于0,小于0。具體含義如下:
Cp■>0,計劃成本有贏余,獲得績效收益。=0,計劃成本有贏余,獲得績效收益。<0,實際成本超過計劃成本,績效收益為負。
假設t期給定的計劃成本為Pc■,實際成本為Hc■,員工以努力程度e■投入工作,獲得績效收益為SR■,進入t+1期,企業參照t期實際成本Hc■,調節計劃成本為PC■(Pc■ 即e■降低,Hc■上升且超過計劃成本Pc■,員工的成本績效Cp■為負,由于企業和員工雙方是信息不對稱的,企業無法觀察到員工的努力程度,所以進入t+1期企業會調高計劃成本為PC■(Pc■>Pc■)以便員工獲得績效收益促進員工工作。如此導致實際成本越來越高或者至少居高不下,這樣導致企業的產品價格上升,在市場上陷入困境,面臨淘汰的危險,企業因此也難以為繼。 四、績效考核逆向選擇的化解 1.擴大信息的透明度。根據逆向選擇理論,導致逆向選擇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的不對稱。即企業管理者與員工雙方信息是不對稱的。如果雙方的信息是對稱的,那么就不存在逆向選擇問題。因此如何使得信息透明,企業對員工作業水平掌握充分,制定出合乎企業實際的計劃成本,則是提高績效考核的關鍵所在。擴大信息透明度的措施主要有:(1)加強成本分析,制定科學的業績標準或成本預算。(2)進一步細化考核預算,化整為零。(3)加強作業過程控制,嚴格考核。 2.合理規劃計劃成本。由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向追求企業可持續成長觀轉變,要為企業未來考慮。在充分了解企業的外部行情和內部實際情況后,逐步降低計劃成本以提高績效的同時,應該考慮計劃成本在某一段時期內,如五年內保持一個較平穩的水平。 3.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獎懲力度,合理調節計劃成本以配合激勵措施,達到激勵效應的最大化。可以對項目合同實行企業內部競爭招標。用以鑒別員工,達到分離均衡,即信息甄別機制的利用。可以對部門管理者實行年薪制,增加其主觀上為企業的著想度。加大競爭力度,推行淘汰機制。對依據市場成本考核未達標的部門和員工,可以實施淘汰,提高企業活力,在競爭中創造績效。 4.加強企業科研力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在制定出合乎企業實際情況的計劃成本后,如果不進行創新,不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管理,那么企業就不會有進步趨勢,只會夭折。增加科研經費的投入,加強技術創新、體制創新、思想創新,發揮員工創造性,增強企業競爭力,才能不斷降低成本,不被市場所淘汰。 5.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弘揚減損增效的主旋律。企業應該加強對員工的成本意識的培養,將成本控制意識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自上而下樹立成本和效益意識。在企業內部加強職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識,同時將對成本發生負有責任的管理者視為成本控制的主體,并消除員工觀念里比如“認為成本無法再降低”這樣的錯誤的成本觀念。 五、結束語 績效考核是企業永恒的話題,也是企業管理者需要共同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而成本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成本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相應的成本績效管理的策略也要“與時俱進”。在不同的形式下主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成本管理問題,保證企業績效,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Akerlof, G. A., 1970. The Market for“Lemons”: Qualitative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488-500. [2]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 [3]胡君成,宋源.績效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