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偉
【摘 要】本文根據作者的教學實踐對情境教學法進行總結:在情境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情境導入新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設情境;新課講完后可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提出情境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目標 情境教學 創設情境 多媒體情境
高中地理新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要求,為了落實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新課程改革強調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這些學習方式能否成功運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有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落實新課程目標的前提。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情境教學法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幾年我一直致力于情境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教學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情境教學法的實踐總結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境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我通過實踐認為,情境教學法比較適合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如果將情境教學法恰當靈活地運用到地理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1、精心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猶如文章的“鳳頭”,雖小巧玲瓏,卻能誘發學生的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入學習的情境中。在講《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情境導入:讓學生聽歌曲《青藏高原》,同時觀賞青藏高原的荒漠和綠洲景觀,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區域差異,從而引出“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在講《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時,我利用科幻電影《星球大戰》激發學生對宇宙的興趣,引起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欲望,讓學生在強烈的學習欲望中進入本節內容的學習。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情境
情境不應該只在導入新課時發生作用,要讓情境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激發、推動、維持、強化和調整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實踐等活動。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多種情境,不斷地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以利于學生主動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講《旅游景觀的欣賞》一課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三日游的情境,通過三天的旅游情境來學習本課的內容。第一日游覽黃山,展示相關景點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認識到觀賞不同類型的景觀,應選擇不同的觀賞位置。第二日游覽廬山、錢塘江大潮和青海湖鳥島,使學生通過景點的圖片和視頻知道有些景觀應該選擇觀賞時機。第三日游覽蘇州園林,通過蘇州園林不同景點的布局,讓學生了解園林景觀的特點,使學生理解觀賞景觀應抓住景觀特點。在三日游的情景中,我還不斷地用語言情景來持續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賞群峰景觀時與學生一起朗誦古詩《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引出群峰類景觀,應從至高點俯視、遠望較佳。在觀賞瀑布時,與學生一起朗誦古詩《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引出瀑布類景觀,應從適當距離仰視。在觀賞香山紅葉時,與學生一起朗誦古詩《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引出香山紅葉的觀賞應把握特定的觀賞時機。利用這些優美的詩文,不但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中國自然景觀和古代文化之美妙,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3、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學以致用
在新課講完后,應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學會學以致用。在《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一課結束時,我留下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請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理論分析,我國西北部分城市引進西歐冷季型草坪是否合理?為什么?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講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課時,我留下了這樣一個情景問題:宇宙中有沒有其他生物,在具備什么條件的天體上有可能存在生物?這樣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情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情境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有以下幾點:
1、情境的創設易華而不實
有些教師往往忽視情境教學的實質目的,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教學形式的豐富,結果使情境華而不實,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如某些老師在講《氣候的形成和變化》這節課時,安排了學生小組討論,在討論前發給每位同學一份有關的資料,其中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學生無須討論,只要看一下資料就可以很全面的回答這個問題了,這樣小組討論活動實際上就是一個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創設恰當有效的情境,且不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
2、過于追求情境教學
過于追求情境教學,希望每節課都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結果不僅浪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容易出現所設計的情境情節冗長,出現了過多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信息,沖淡了情境的主題和主要的教學目標,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下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學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5 月
2.李吉林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3.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師研修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