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慧
(大連市經濟貿易學校,遼寧大連116023)
中職學生在中學時期由于文化基礎課較差,往往成為被老師忽視遺忘的群體。因為學習成績差,他們對文化課不感興趣,厭學情緒嚴重,因此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看課外書現象比較嚴重。在商務英語課堂教學中,以講授為主的“認知法”和“翻譯法”等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能夠集中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注意力,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每個中職教師研究的課題。
“做中教,做中學”這一理論,也就是“從活動中教,從活動中學”,它使得知識的習得與生活過程中的具體活動聯系了起來,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具體論述如何實現中職學校商務英語課堂的“做中教,做中學”:
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看到教材上密密麻麻的英文,自然流露出厭煩,感到枯燥乏味。此時若能讓靜止的英文創造出鮮活的情景,就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創造情景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讓他們在運用中嘗到樂趣。比如在教授語文出版社《英語》(上冊)中的Unit 5“Food”這一單元,對話內容涉及如何在餐廳點餐,就可充分利用創設情景的方法,讓學生模擬在餐廳就餐的場景,其中一個學生扮演服務員,另外幾個學生扮演顧客,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再如教授單詞時,盡量讓學生運用全身器官參與學習活動,讀到“hurry”一詞時不妨要求學生原地快跑,念到“shy”一詞時讓學生做出害羞的表情,學到“homework”一詞時讓學生布置作業。由于設置場景比較直觀、形象、生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很高。總之,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創設一些場景,讓學生把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在現實生活中以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中專學生學習文化課的積極性不高,這就決定了他們不會長時間地將注意力放在枯燥的英語教學內容上。游戲以其本身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真正的、充分的學習都包含輕松愉快的情緒和樂趣。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能夠幫助學生打開學習之門。而“游戲教學”正是打開學習之門的鑰匙。所以,英語課堂教學不應該拘泥于特定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游戲的潤滑劑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語文出版社《英語》(上冊)中的Unit 2“Family”這一單元時,可采用猜謎的游戲方式,讓學生用已學單詞描述班級中的任何一個同學,讓其他同學猜,猜對的同學給予加分。學生的積極性較高,會主動詢問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形容詞,這樣把枯燥的單詞學習轉化成充滿樂趣的猜謎游戲,讓學生在歡樂中學會了英語。
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英語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主體參與作用,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操作、語言、觀察等能力。在教授語文出版社《英語》(上冊)中的Unit 10“Sports”這一單元時,課文內容涉及馬拉松的相關知識。就可充分利用互動參與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課下提前查找有關馬拉松的英文資料。然后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在課堂上充分地展示出來,然后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這樣學生就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在這一互動參與過程中學生很快掌握所學內容,達到很好的教學成果。互動參與中的“參與”對教學而言,意味著人人參加、平等合作、共同學習。在“做”中學英語,就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學生也是尊重學生,只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從而真正使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總之,實踐證明,“做中教,做中學”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做中學,做中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做”,并在“做”的過程中有所得,是每一位英語教師不懈努力的目標。
[1]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曾玉琴.探索“主體”與“主導”作用的最佳結合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0).
[3]趙明仁.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