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偉 李雪麗
摘要:在教學中,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學生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探究;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幾年來的語文教學試驗,我采用了“討論與啟發相結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我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討論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教師導、學生學的教學程序。
一、激趣點題,自主探究
激趣引題是指教師成為課堂導入者,調動學生情緒,打動學生心靈,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自主探究是指教師指導后的學生活動,教師根據每節課的內容提供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然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解疑導撥,合作探究
學生自主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而疑難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有三種形式:
1.生生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學生發揮各自的學習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
2.小組合作探究,即四人或六人合作探究,有利于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3.全班集體探究,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
三、明理強化,實踐探究
本階段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學會方法。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問題。
四、激勵評價,引申探究
本步驟是總結前三步的收獲,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給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結論,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或相關問題指明方向。
以上的每一步驟都由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或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討論,老師點撥,最后由學生自主思考,探究解決問題,老師給予完整的補充。
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他們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通過開放的教學將學生從語文課堂引向廣闊的社會,豐富他們的知識,擴展他們的視野,開拓他們的思維和創造潛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通過動手演示,模擬操作來獲得感知體驗,領悟原理的方法;通過科學觀測獲得數據,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通過游戲表演、語文競賽等培養學生的參與表達能力,總之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以上的教學方式、方法是我在課改試驗中不斷摸索形成的,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班級規模過大,不能全面照顧所有學生,不利于探究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大膽創新,使探究式教學方法更加完善,爭取在語文教學上有更大的突破,取得更輝煌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顧泠沅.讓學生在創新中成長,2003.
[2]蘇軍.論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2002.
[3]高靜.高中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2004.
(作者單位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