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
摘 要:德育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十分必要,也是切實可行的。在不同的美術學習領域可以有不同的德育內容融入,而且可以穿插進行。同時美術教學有自己特定的內容,德育教學的融入應在適當的原則下進行。
關鍵詞:美術教學;德育;融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強調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節的滲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環節,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過程不能成為學生道德提升和人格發展的過程,這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的最大失職。美術學科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關系、情感關系、認知關系、行為關系,使該學科能夠融入的德育內容更為廣泛、具體。
一、美術課堂教學是融入德育內容重要途徑
1. 在欣賞·評述課教學中,融入德育內容
美術欣賞課是美術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材選錄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優秀美術作品,是引導學生進行美的欣賞、提高審美能力有效途徑。因此,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不但要講授美術的基本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美術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培養,感受人類的偉大創造力,激發學生繼承和發揚這種創造力的情懷,進而增進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美的情感。
欣賞課包含太多的德育內容,我們可以以某一畫面為重點,分析其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藝術,熱愛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如欣賞詹建俊的油畫《狼牙山五壯士》,除了基本的技法分析之外,還應引導學生感受先烈的英雄氣概,描述當時的艱苦環境,讓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的感受,得出英烈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激勵學生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為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努力學習。
在欣賞風景、花卉題材的中外優秀美術作品中感受人類對和平、友誼、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吳昌碩的國畫《牡丹》,白雪石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等,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和聯想,或采用某種形式強烈地表達了這些愿望和追求,也反映了畫家們對生活深刻的觀察和體驗,抒發出人對自然的脈脈情懷,體會藝術家對藝術的不懈追求精神。
2. 在造型·表現課中,融入德育內容
在造型·表現課上,嚴格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物象、全神貫注地進行描繪,務求精益求精,充分發揮自己的所能進行美術創作,以培養鍛煉學生兢兢業業,踏實進取、一絲不茍、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不時地搞一些小組繪畫活動,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團結協作精神,樹立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
在造型·表現課中,當我們教學生描繪美麗的自然景物時,我們不能僅僅從技法上指導他們,還應適時讓學生了解我們生存的地球正遭受嚴重的威脅。環境嚴重污染和生態平衡被破壞,以使人類生存的環境面臨巨大危機,空氣不再新鮮,河水不再清澈。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樹立環保意識,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3. 在設計·應用課中,融入德育內容
在設計·應用課中,學生要完成一件設計作品,在設計階段,就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真、善、美的原則指導下進行創作,使學生的作品在構思階段就應該是符合德育原則的。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遇到難題,教師應鼓勵他積極思考,想盡辦法解決困難,還可以向老師或同學尋求幫助。老師要不斷地提醒學生:在堅持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前提下,提倡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在《瓦楞紙動物造型》這一課中,課堂上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比賽制作瓦楞紙動物造型,要他們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和個人的聰明才智,讓學生切實體驗合作工作的高效和團結協作的樂趣。
在綜合·探索課上,可以視情況,適時融入各項能夠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相關內容。
二、美術教師應給學生以良好的道德示范
教師為人師表,一定要嚴于律己,給學生做好示范。初中生的許多行為受教師影響特別大,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受到的各種品質、言行、意志的培養,都是通過老師來進行的。比如教師要求學生畫完作業后收拾好畫具,倒掉涮筆的臟水,收拾好桌面,而自己卻邋里邋遢,不修邊幅,這樣的老師無論如何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不起講究衛生觀念的,學生的愛護環境意識更是無從談起,教師在這方面的德育內容就無法得到實現。
美術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的一言一行必然引發學生的關注,因此,美術教師要特別注重自我教育與提高自己的修養,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因此美術教師不僅從專業上,還要從各方面豐富自己的學識,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切實認識到美術教學不僅培養會專業技能的人,還是培養有道德的人的重大責任。
三、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內容要恰當
美術課堂教學有自己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不是思想品德課,因此在教學中決不可種了這塊田荒了那塊地。美術課是靠視覺藝術形象或通過藝術審美活動感染、熏陶,使學生得到啟迪,領悟道理,受到教育。只能是在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融入德育教育內容,使美術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
總之,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多方面地融入德育教育內容,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讓學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凈化,同時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播種下一顆顆德育的種子,使他們在將來的生活中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成為有文化、有道德素養的社會人。
(沛縣崔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