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夢菊
摘要:普通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如何進行就業定位以突顯專業特色,成為營銷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以武漢工程大學“英語+營銷”雙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例,通過實證分析,探討雙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英語+營銷”;復合型人才培養;通識教育;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257-02
目前,單一外語專業和基礎技能型人才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企業越來越需要外語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2005年申報了《“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實施》的校重點建設項目并獲立項。2009年底,教育部、財政部批準了101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武漢工程大學“E+”雙專業一體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位列其中。本文擬通過對比研究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探析雙專業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效,希望能為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總結出有借鑒意義的結論。
一、理論與假設
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起源于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liberaleducation),意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且對不同學科有所認識,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完全、完整的人。專業教育(specialtyeducation)是指根據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專業劃分,為大學生提供的專門教育,讓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成為該專業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是教育的兩部分,它們的性質完全不同,卻不能割裂或對立。
我國高等教育界逐漸意識到割裂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會導致人的片面發展、背離時代要求及人全面發展的需要,越來越關注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整合的課題。
根據上述文獻回顧,我們得到以下3個假設。
假設1(H1)雙專業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有正向作用。
假設2(H2)雙專業的教學管理和專業教育涉及多個學院,將導致教學環節執行不嚴。
假設3(H3)雙專業面向全校新生選拔,由于學生對專業了解不夠,選擇雙專業時不夠理性。
二、研究方法
(一)樣本
本研究以武漢工程大學“英語+營銷”雙專業的154名學生和市場營銷專業295位在校學生為總體,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采用留置訪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9份,回收率為89%,有效問卷81份。具體方法如下。
1.按照3:1的比例抽取雙專業和營銷專業的學生。
2.由于大一、大二學生對專業了解不夠,采取配額抽樣,主要對高年級學生進行調查。
(二)問卷
本研究借鑒國內外學者對大學人才培養質量調查使用過的問卷,并根據雙專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修改。問卷包括35個題項,其中7個題項使用5級Likert量表,1—5分別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12個題項采用5級評價量表,1表示非常小(或非常弱、或非常不嚴格),3表示一般,5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強、或非常嚴格)依次類推。還有是非題和多項選擇題。問卷內容包括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如課程量、課程前沿性、實驗課)、實踐環節、教學條件、專業對口率、學習收獲(如英語過級、獎學金情況等),以及個人資料。
對問卷中19個態度評價量表進行信度分析,Cronbach's為0.831,表明問卷信度很高。問卷中第2、14和27題由于修正后變量的總相關系數小于0.3,被刪除。進行效度分析其KMO值為0.748,所提5個因子的累積貢獻率為67.151%,說明問卷的效度較高。
三、雙專業培養模式的效果分析
(一)樣本特點
表1顯示了調查的樣本特征。由于雙專業招生時對英語有一定要求,通常該專業每個班只有三四個男生,09級只有1個男生,樣本中雙專業學生占71.6%的比例,所以,樣本中女生占75.3%。
表1 樣本的人口統計指標(樣本數:81)
(二)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
表2 不同專業和不同年級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比較
注:(1)表中第2、3、5至8列數字是平均值。(2)第二列括號中的數據是單樣本t檢驗的p值。(3)第5-8列只統計了雙專業各年級的均值。
表2顯示,雙專業學生對專業定位了解情況的評價為3.36分,顯著高于中等水平(由t檢驗的結果給出),說明雙專業定位的宣傳非常到位。其次,雙專業各年級學生對課程設置量的評價有顯著差異,高年級學生普遍比低年級學生認為課程量大。這是因為學校對09級雙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較大調整,刪減了部分課程。另外,雙專業學生對理論課教學環節執行情況的評價明顯低于營銷專業學生,高年級學生對此問題的評價明顯低于低年級學生,雙專業學生認為實驗課數量較少,對實驗課執行情況的評價,也顯著低于營銷專業學生,且這些差異存在統計意義,說明H2成立。
(三)實習環節
表3 不同專業和不同年級實習環節和教學條件比較
注:(1)表中第2、3、5至8列數字是平均值。(2)第二列括號中的數據是單樣本t檢驗的p值。(3)第5-8列只統計了英語+營銷專業各年級的均值。
表3顯示,雙專業學生認為,實習環節數量較少低于中等水平,實習效果低于中等水平,對上述兩問題的評價也顯著低于營銷專業的學生。但實際上營銷專業實踐環節僅有38學分,雙專業實踐環節有57學分,通過走訪發現雙專業學生的期望很高,所以才有這樣的評價結果。
(四)專業對口率和專業總體評價
表4 專業對口率評價
注:(1)表中第2行數字表示選擇“是”的人數所占百分比。(2)第3行數字是計算的平均值,括號中數據是單樣本t檢驗的p值。
表4顯示了雙專業學生在專業對口率方面的評價。第18題為是非題,第26和28題是單選題,第30題是多選題。第29題是5級Likert量表。表中紅色字體是檢驗顯示差異顯著的部分(p<0.05)。第28題的結果由卡方檢驗給出。
如果學校給一次重選專業的機會,雙專業中65.5%的學生會重選專業(專業反悔率),比例顯著高于50%(二項分布檢驗的結果給出)。說明學生就讀雙專業并非完全出自理性選擇,H3成立。
由單樣本T檢驗可知,學生認為就讀雙專業對就業有一定幫助,對此問題的評價顯著高于中等水平。說明學生對雙專業的整體評價是正面的。另外,51.7%的雙專業學生將按營銷方向找工作,明顯高于打算按英語和其他方向就業的比例,從側面驗證學生對雙專業教育的肯定。雙專業中37.9%的學生選擇去外企工作,營銷專業僅27.3%的學生選擇外企就業。雙專業14.5%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營銷專業僅9%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可見,雙專業學生的就業定位和未來期望都顯著高于營銷專業,H1成立。
綜上所述,假設H1、H2、H3均得到支持。雙專業總體上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有正向作用,但是由于雙專業建設處于探索階段,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的要求無法很好吻合,理論和實驗教學環節執行不夠嚴格。
四、結論與建議
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雙專業學生對課程設置、理論和實驗教學環節以及實習環節數量和實習效果的評價均顯著低于營銷專業學生。但雙專業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發(下轉264頁)(上接258頁)展預期高于營銷專業學生。雙專業學生對專業的選擇不夠理性,但他們認為雙專業對就業有很大幫助,在校期間取得了身心的全面發展,總體而言,雙專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明顯正向作用。
針對雙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以改革。
1.在大一結束后進行雙專業招生選拔。此時學生對學校和專業有了初步了解,當然學校對雙專業宣傳應該客觀,既要介紹其優點,又要說明可能存在的不足,使學生理性選擇,產生正確恰當的預期。
2.建立雙專業學生流動機制。如果學生無法適應雙專業學習的壓力,應該考慮使其退出雙專業。同樣,如果有的同學到大二或大三還想加入雙專業,學校對他們進行選拔測試,非常優秀的可以進入雙專業。這樣,可以強化其精英意識,在全校范圍內由雙專業學生帶動,形成良好學風。
3.與專業教師聯合培養學生。以國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平臺,建立外語教師與營銷專業教師聯合培養的雙導師制,由雙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營銷實踐活動,如校長基金、挑戰杯、營銷學會組織的各項實踐比賽等,強化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還應讓高年級的雙專業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將營銷知識充分融入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著手提高教師素質。努力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方向水平和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學校可考慮每年選送1—2名為雙專業授課的教師到國外參加課程教學培訓、訪問講學或科研合作;逐漸做到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在同一課堂進行,減少雙專業的課程總量。同時,吸引優秀中外企業管理人員進入師資隊伍,或開設講座、指導學生實習實踐。
參考文獻:
[1] 韓高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辨析[J].文教資料,2008,(1):71-72.
[2] 季誠鈞.試論大學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2,(3):50.
[3] 張媛媛,韓高軍.“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131-132.
[4] 柏群,等.我國西部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構建初探[J].重慶高教,2010,(3):28-33.
[5] 何秀煌.從通識教育的觀點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M].香港:海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8.
[責任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