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松
摘 要: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論以其智力多元化給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開展以啟示。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探討了英語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開展及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個性發展等的培養和促進。
關鍵詞:素質教育;多元智能理論;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321-02
隨著錢學森之問“中國的大學為什么不能培養出杰出人才”備受關注,高等教育更加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也是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
一、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多元智力啟示
多元智能理論(MI)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勒(Howard Gardner)作為一種智能模型于1983年通過《智能結構》這本書較系統闡述出來的,這種智能模型挑戰智商理論(the theory of IQ)的測試觀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按加德納的說法,每個人至少有七種智力:語言智力、邏輯或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或視覺智力、運動或身體智力、人際智力(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內在智力或內省智力(洞察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在七種智能中,語言智能可以說一出生就開始發展了,而語言能力與認知發展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
該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其潛在的發展能力,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開發其所具有的不同智力,通過對《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的學習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開展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扼殺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教育工作者通過因材施教和發揮學生各自的優勢,做到“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一)運用語言、人際智力發展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最理想的語言學習是在自然情境下真實、有趣、有意義的學習,所以,在設計大學英語教學環節時,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語言學習環境,以發掘具有不同個性的學生的語言智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特質。
在講授《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這本書時,利用課前10分鐘讓學生進行演講,演講內容最好與即將學習的內容是相關的。在學習 Writing for myself 時,教師可確定演講的主題為 My teacher,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確定演講內容的難易度。同樣,在學習 ALL THE CABBLE HAD WAS A LETTER時,教師可確定演講的主題為 Friendship,當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演講其他內容。學生也可通過用英語講故事、朗讀詩歌、扮演角色等的方式進行演講。慢慢地,學生就會大膽地說英語,使他們在其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和發展。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促進學生英語交際水平的提高,而更應培養他們與別人協作的能力。
(二)運用邏輯或數學智力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背誦,要鼓勵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教師在講解英語課文時,可避免傳統的平鋪直敘地講解和翻譯,而應讓學生先預習后提出問題。在學習《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第五單元中的A VALENTINE STORY 時,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
John Blanchard stood up from the bench,straightened his Army uniform,and studied the crowd of people……句中的studied 還是學習的意識嗎?
During the next year the two grew to know each other through the mail.這個句子怎樣翻譯?
Id always be haunted by the feeling that you had been taking a chance on just that,and that kind of love would disgust me.這個句中的三個that分別做什么成分?如何解釋?
I felt as though I was split in two,so keen was my desire to follow her,and yet so deep was my longing for the woman whose spirit had truly companioned me and upheld my own.成績較好的學生會直接問“老師,這是倒裝句嗎?”一般的學生會說“不知道這個句子的結構和意思”。
The true nature of a heart is seen in its response to the unattractive.這個句子什么意思。
這樣一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都陷入積極的思考之中,爭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即使他們提出的問題非常簡單,甚至有些幼稚,老師都給予鼓勵和表揚,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另外,在講解《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每單元課后習題Comprehensive Exercises 中的Cloze(A)時,提示學生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上下文的聯系完成,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分析。在涉及到詞前后綴詞(prefixation and suffixation)、近義詞、反義詞等的講解時,鼓勵學生通過借助詞根、近反義詞等推測出新詞的意義。例如:在核對《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學生用書1)第三單元Word Formation時,通過對詞根chairman supply sight abled decided pronounce do park rich condition gain cultural和前綴co under fore dis un mis over mini en pre re multi等的了解,讓學生猜出co-chairman undersupply foresight disabled undecided mini-park mispronounce overdo enrich precondition regain multicultural等新詞的含義。由此鍛煉學生的邏輯辨識、推理思考和數字運算能力。
(三)運用音樂、空間或視覺智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大學生具有活躍、模仿力強、喜愛音樂等的特點。教師可利用教材把學生對旋律、節奏、音調的鑒賞制作能力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第一、二和六單元中Part I部分都涉及到與本單元教學內容相關的英文歌曲,例如:第二單元與本單元教學內容相關的歌曲為Thats What Friend are For(《那就是朋友相處之道》),教師通過安排學生欣賞這首歌曲并讓學生試著學唱,然后通過對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到:A fair weather friend is one who is happy to stay with you when things are going well but leaves as soon as trouble arrives.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擇友的慎重性。通過英文歌曲的學習和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他們鑒賞制作能力。
人們通過感覺器官感知外界信息的,在各種感覺器官中,視覺器官所感知到的信息占絕大部分。在視覺感知到的信息中,直觀的音像信息較文字信息更容易被識記。英語老師在教授新課時應設計相關電子課件,課件和音像都是視覺媒體。在設計課件時應將文字與聲音、圖像、動畫等結合起來,使原本復雜抽象的文字變得直觀、簡單、具體。這樣,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其主動性。
在教學《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第六單元時,先讓了解課文——WHAT ANIMALS REALLY THINK的大意,然后播放一段與動物相關的動畫片,將課文中涉及到的內容展現出來。再結合課文內容向學生展示課文中涉及到的Oranqutan Columbus Zoo the Univesity of Tennessee Seattle Zoo Atlanta Killer Whale Seattles Woodland Park Zoo等圖片。這些視覺空間的直觀教具有利于學生對一些動物、場景和相關英語背景知識的了解,使學生投入空間或視覺智力的活動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素質的形成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內化過程,即教育的內容、要求、影響等經過學生主動的吸收、轉和積淀逐步內化為穩定素質。這一心理過程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教育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運用運動或身體智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福祿貝爾強調幼兒游戲活動的重要性,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是規則和創造性行為的主要來源,布魯納主張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發現學習。這些觀點都強調實踐能力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猶如杜威的“從做中學”。
在教學《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每單元課文時,激勵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幫助學生扮演文中不同角色。例如:在學習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 時,讓學生主動分組進行表演,分別扮演Tony、FrederickC.Crawford和FrederickC.Crawfordwife。這樣,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下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他們的運動或身體能力。
(五)運用內在智力或內省智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促進個性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本質和真諦。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認知特征、欲望需求、興趣愛好、價值取向和不同的創造才能,因而具有不同的個性。個性是個體穩定的心理特征,具有獨特性。所以,學生應借助內在智力或內省智力正確認識和評價和調適自己,既要有自信又能正確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例如:在學習《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1(學生用書)第四單元AMERICAN DREAM 時,啟發學生通過與Tony比較進行自我反省,讓自己明白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應具備那些素養和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智力多元化的理念與當前大學英語素質教育中倡導的發展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學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發展每個學生,發展學生具有的各種潛能。
參考文獻:
[1] Gardner,H.& Hatch,T.Multiple Intelligences go to school: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8):4-9.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