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蘭天
[摘要]管理會計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要求管理會計課程必須設計一套科學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本文認為系統的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應以校內實踐環節為基礎,以校外實踐環節為補充,以校內外科研環節為高度。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 管理會計課程 實踐教學
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的將現代管理與會計融為一體的綜合性交叉學科課程,該課程是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務操作性。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較好地掌握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已成為現代企業對財務及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作為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有必要學好管理會計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一、目前我國管理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現狀
管理會計課程雖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目前我國管理會計課程教學中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導,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這種教學形式雖然有利于向學生系統地講授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知識,但導致理論和實際相脫離,學生得不到系統的實踐技能訓練,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差,將來畢業后適應社會能力差。
目前各院校在實踐教學上還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
1.缺乏系統完整的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目前雖然各院校都很重視實踐教學,但實際上很多院校都缺少系統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使管理會計的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很難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2.大部分院校缺乏功能完備的管理會計實驗平臺。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幾所院校擁有比較完備的管理會計實驗平臺,其他大部分開設管理會計課程的院校都缺少完備的實驗平臺。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要想達到預期實踐教學的效果可謂難上加難。
3.管理會計課堂實踐教學方法單一。科學完善的教學方法是培養高素質管理會計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管理會計課堂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而且往往只是針對單一知識點的驗證性分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難以達到提高其綜合實踐能力的目的。
4.缺乏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管理會計師資。目前大多數高校管理會計教師缺乏較強的實踐經驗和能力,他們很多都是從學校到學校,自身就缺少真正的實踐,因此實踐教學上也缺少真實性和生動性,無法達到實踐教學的良好效果。
5.校外實踐環節效果較差。雖然各院校在實踐環節上一般都安排校外實踐,但校外實踐有些只是流于形式,學生往往只能是查看相關財務會計資料,很難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很難達到校外實踐的預期效果。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管理會計課程實踐環節系統性較差,缺乏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對管理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
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以下特征: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特征;人才培養以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為特征;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主要特征;服務面向的基層性特征。可見,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因此,管理會計教學必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新型應用型人才。
強化管理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關鍵是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踐教學體系整合課程中的各個實踐教學環節,把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環節緊密結合,建立起以實踐教學為主體、理論教學為支撐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各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實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管理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設計
本文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應以校內實踐環節為基礎,以校外實踐環節為補充,以校內外科研環節為高度,形成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
1.校內實踐環節。校內實踐環節通常由課堂實踐教學、實訓環節和實驗環節組成,一般結合管理會計課程理論教學進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或課程結束后。
(1)課堂實踐教學。課堂實踐教學一般在管理會計理論教學過程中進行,可采取案例教學、討論教學、項目教學、情景教學、頭腦風暴等多種實踐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音頻、視頻、網絡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管理會計的基礎理論,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初步運用能力,培養初步分析和解決管理會計相關問題的能力。
(2)實訓環節。實訓環節通常安排在管理會計課程結束后進行,一般包括預測模擬實訓、決策(短期、長期)模擬實訓、管理控制模擬實訓、責任考核模擬實訓等。模擬實訓可利用ERP軟件結合管理會計的內容進行,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軟件利用能力。
實訓環節往往模擬仿真的崗位或環境,且賦予學生一定的權限和責任,要求學生在特定角色和環境下履行自己的職責,最好的形式是采取分小組實訓,每個小組的成員模擬企業管理的實際工作崗位,讓學生學會溝通與協作,并對其實訓結果進行評價。
通過模擬實訓給學生創造仿真的環境,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實訓中把講解要領、實訓操作、驗證結果等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學生在受到最基本的管理會計操作技能訓練的同時,更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相關財務軟件的了解,同時也為校外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實驗環節。實驗環節可在管理會計課程教學中或結束之后進行,實驗形式可分為單項實驗和綜合實驗兩種。
①單項實驗。單項實驗通常在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一般針對重要知識點設計實驗項目,如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經營預測、經營決策、投資決策、標準成本法、全面預算模擬實驗等。單項實驗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管理會計基本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②綜合實驗。綜合實驗是在管理會計課程結束后安排的一種專業性實踐教學方式,綜合實驗強調實驗內容的專業性和綜合性,將管理會計課程的主要內容融合在一起,如將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內容綜合起來進行實驗;將經營預測和決策、投資決策、全面預算等內容綜合起來進行實驗。
綜合實驗能夠強化理解理論知識,把管理會計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結合起來,使學生深刻掌握管理會計預測、決策和控制的專業技能。
2.校外實踐環節。校外實踐環節由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組成。校外實踐環節通常于管理會計課程或其他專業課程結束后利用假期進行,較好地彌補了管理會計校內實踐教學的不足。
(1)校外實習。校外實習比較靈活,可進行學期實習(安排在某學期的假期進行)或畢業實習,校外實習適合于所有財經類專業。
(2)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指學生利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參與到企業社會實踐中去,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學會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社會實踐適合于任何開設管理會計課程的專業。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學生可以了解專業動態,了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增強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同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現代化、信息化技術與科學管理水平,較好地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從而鍛煉和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為縮短從學校到社會的適應期打下良好基礎。
3.校內外科研環節。校內外科研環節是對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深化,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提升。通常可以通過諸如畢業論文寫作、參加競賽或創新活動等方式進行。
(1)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寫作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在畢業論文寫作中關鍵要注意論文的選題,提倡選題時要盡可能結合前面校外實習或實踐單位的實際狀況,這樣才能使選題具有一定的業務背景和基礎,畢業論文寫作才更有實際意義。畢業論文寫作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管理會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
(2)參加競賽或創新活動。學生可以通過參加諸如“會計或財務管理知識競賽”、“ERP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形式的比賽活動、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等提升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學生在競賽活動中可受到較全面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培養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引導學生崇尚科學,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成才的熱情。通過科研環節,學生可以針對感興趣的領域做更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升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
總之,通過上述各實踐環節的培養,使學生真正掌握管理會計中的預測、決策、控制和責任考核等專業知識及技能,結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學和微觀經濟學等相關知識,掌握分析、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實際能力。有助于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矛盾,培養具有適應社會需求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應用型財經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丹,李天霞. 對我國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探討. 管理觀察,2011.4(中)
[2]姜琴. 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研究. 管理觀察,2011.11(中)
[3]劉升陽.《管理會計學》教學改革及實踐教學淺析.學理論,2011.12
[4]劉洪海.《管理會計》課程能力本位體系的構建與探索.會計之友,2010.2(中)
[5]齊殿偉,李麗,鄭立文.基于新形勢下的管理會計教學環節設計研究.商業會計,2010.9
[6]華琦.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當代經濟,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