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熊林
〔關鍵詞〕 體育教學;教學模式;快樂體育;特點;實施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4—0058—0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但在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中,長期沿用著以“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被動聽講、練習”為基本特征的教學模式。這使得原本在課外顯得生氣勃勃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卻變得死氣沉沉。他們的個性發展受到抑制,缺乏表現自我的機會,在步入社會后仍不知體育課上學了些什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這種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為此,體育教師有必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能夠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新型教學模式。下面,筆者結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談一談如何使體育教學由傳統模式向快樂體育教學轉變。
一、快樂體育教學的特點
1.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快樂體育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和體育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注重學生運動興趣的激發。其強調通過個性化的課程設置,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運動需求,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
2.以啟發式教學方式為基礎。快樂體育教學要求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要從調動學生的思維入手,以啟發式教學方式為基礎;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所講授的內容應生動有趣;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競爭與創新。
3. 把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作為體育教學的長遠目標。在快樂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作為教學的長遠目標,在豐富學生運動體驗的同時,要使其掌握基本的體育與保健知識及運動技能。
4.加強學生正確體育態度的培養。其主要包括體育意義的闡釋,對學生運動興趣的激發及主動鍛煉意識的培養等。
二、快樂體育的實施策略
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今天,快樂體育已成為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實施快樂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讓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那么,應如何轉變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實施快樂體育教學呢?
1.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實施快樂體育教學,教師不能一味地注重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應努力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并啟發、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及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與鍛煉,讓其在學中樂、樂中學。
2.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在快樂體育教學中,從教學方法上來講,精講多練不再是唯一的方法,教學方法應多樣化和科學化。教師可適時地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在學生練習遇到困難時,再進行必要的講解和示范。應通過趣味化的教學導入方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適度的啟發、點撥,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習方法的滲透,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此外,還要根據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教學組織形式。如,采用游戲的形式。其不要求規范統一,但要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要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能夠讓他們學有所得。
3.合理地安排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學生易受外界干擾是影響體育教學秩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則需要教師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體育場地、器材及無意注意規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快樂情緒的產生與其內心需要的滿足及運動興趣的激發有著緊密聯系。合理有序地安排體育場地和器材,是實施快樂體育教學的前提。學生一旦對場地、器材安排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地進行練習。
4.選擇實用的教學內容。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科學地選擇和搭配教學內容,是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快樂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選擇那些新穎實用的教學內容,開展富有趣味性的訓練,這樣會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他們獲得快樂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