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民
〔關鍵詞〕 過程性評價;提高素養;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2—0036—01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習慣于用書面考試來評價學生,給學生一個分數,被評價的學生往往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沒有得到必要的尊重。其實,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依賴于人文素養的培養,而人文素養的培養應“潤物細無聲”般地貫穿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
一、輕松講述或主題演講
1.課前輕松講述。語文課前,可以安排一些講述活動。介紹名人名言、講成語故事、講預習心得、講預設話題等等。這種面向全體、難度又不是很大的活動,很容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材料的能力。低年級學生語言表述能力差,這樣的活動可能收效一般,但是堅持下去,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表述能力會大大提高。
美文賞析。那些有意義的、引起內心深刻感觸的美文,教師可創設情境讓學生相互交流,品味,漸漸地達到賞析的程度。不僅提高了文章的鑒賞能力,而且對事物的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熱點話題評述。信息化時代,學生通過各種媒體獲得不同的信息,應該鼓勵他們對各種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對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評價,一定要有實效。打分并記錄是個不錯的法子。每個人講演結束,全班同學給講演的人打分,課代表進行統計,算出每個人的得分情況。活動結束后,評出周冠軍和月冠軍。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積累式的分數評價,能形成有效的推動力,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主題演講。主題演講,則是教師預設的較為大型的口語和書面語的訓練。事先設計好一個主題,如“心懷感恩”,“我愛你中國”,“陽光體育,強身健體”,然后組織學生參加,教師現場打分點評,從語速、感情、表情、感染力、思想性多個角度進行評價,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思想水平同步提高。教師現場的點評,一定要留有足夠的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對學生進行評價。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二、進行讀書、背誦競賽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該讓學生多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學期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指定閱讀書目,在學期開始的時候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閱讀計劃,每半個學期進行一次閱讀交流。 對于古詩文,專門設置背誦的“考級比賽”,對此學生會產生極大的興趣,
經過這樣的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生喜歡讀書了,并且表現出來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做事的專注程度,做學問的認真勁頭,常常會令教師感到欣慰。
三、注重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到生活中用語文。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中學語文。除了完成教材中要求的語文實踐活動外,我們還可自設一些操作性強的活動來進行訓練,把學生帶出去,參觀、訪問、游覽。活動范圍拓寬了,活動的內涵加深了。如在賑災捐款、助殘互幫、孝親敬老等活動中,讓學生填寫匯款單,寫倡議書,寫感謝信,寫祝福語……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體現了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描述生活的新理念,彰顯評價內容的實踐性。
四、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
“成長記錄袋”的主要特點,是匯集學生作品以展示學習上的進步,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一方法進行發展性評價。
記錄袋的內容不可貪多求全,要有針對性。可設各次競賽成績記錄表、“最佳表現”、“我的心得”、“自我評價”、“家長寄語”、“實踐活動作品”(如手抄報)、“獲得的獎勵”等。在記錄中,力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以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激勵性的評價。例如:“你很有發展潛力!”“你的表現很出色!”“你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我們共同研究一下。”學生的注意、參與、思維、情緒等方面的表現,都可以成為教師評價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依據。這種即時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種低起點、小目標、勤評價、快反饋的做法,是學生們最容易接受的。實踐表明,它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
??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