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京銘
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為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確定人生目標、選擇職業角色、尋求最佳發展途徑的專門性、專業性輔導,其實質和核心是引導大學生通過自我認識,促進自我成長,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0-0251-02
一、高等學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在大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是就業形勢的需要。大學生是人力資源中最寶貴的部分之一,更是未來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人力資本。自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發展以跨越式的步伐進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歷史階段,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也同樣以每年幾十萬人的數字增長,從1998年的應屆本、專科畢業生不足100萬人,到13年后的2011年上升到650萬人,2012年達到680萬人。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大幅增加,失業或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突出。尤其我省地處邊疆,經濟發展同沿海地區相比相對滯后,人才市場需求有限,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壓力很大并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進程和社會的穩定。高等學校確立的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和培養模式正處于探索階段,學校的就業機制、就業管理體系、就業指導模式、就業指導質量還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新需求。因此研究就業問題、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進行指導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2.在大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幫助大學生解決對職業的困惑,把理想和愿望建立在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上,積極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目前大學生關于對職業市場缺乏了解,包括:(1)職業世界情況如何;(2)職業發展的路徑;(3)職業薪金狀況;(4)職業要求的技能;(5)一個職業的就業機構和單位有那些;(6)一個職業當中性別比例怎樣;(7)是否需要職業資格證書;(8)這個職業有什么行業機構;(9)這種職業的工作方式如何,是否需要經常出差或加班;(10)如何規劃并準備相關經驗以適應未來一個職業的一般要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就是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判斷自我的過程,就是在眾多的職業崗位中尋求最合適自己的過程。
3.在大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促進學校教學模式的改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性化的規劃,主要根據個性類型、價值觀、思維方式、職業生涯目標、能力、現實條件、機會制定的個性化發展方案,是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案。學生必然出現大量的新的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校也非常希望學生學習方式從“讓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因此會積極努力滿足學生的要求。
4.在大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從長遠和全方位的角度制定自己一生的職業生涯道路,積極主動適應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當前我國的就業矛盾:社會發展和畢業生數量的矛盾;產業結構與專業設置的矛盾;專業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市場不規范與人才需求的矛盾;還有就是畢業生就業觀念、就業期望值與社會需求的矛盾。高校連續幾年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意向調查,60%左右的大學生理想的崗位是:大城市、大單位、工薪高、工作環境好,發展機會多。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原則是市場導向和市場調解,實行學校推薦、供需見面、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就業的激烈競爭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這也是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原因。
5.在大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解決大學生的價值困惑,教育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伴隨各自的條件、信息與選擇的不同,呈現出多樣化、多維化、多層化、立體化的態勢。這一方面說明大學生在社會快速轉型中充滿活力,另一方面說明大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價值困惑。著重表現為:在實現高考這一所謂“人生理想”后,出現的目標迷失和動力迷失,在面對求職擇業的壓力與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現實時的茫然若失與對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定位的疑慮,在面對追求金錢和真理的同時梳理不清他們內在的關系與矛盾,在對待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的關系問題時容易自我放大而忽視其他方面對自我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大學生一入校,就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發展目標,把大學生活看成一個接受知識、儲備知識、鍛煉能力的過程,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對自身的發展和事業的成功都會帶來有利的因素。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及具體內容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流動、雙向選擇、能出能進、能上能下、平等競爭原則,都已進入人才管理市場,為人們所認同。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如何規劃和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擺正自己的位置,選擇好適合發展、有利于事業成功的職業,已成為越來越關注的事情。
1.職業、職業生涯。職業是人們為了謀生和發展而從事的相對穩定、有經濟收入、專門類別的社會活動。職業往往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符號,最主要的特征。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中職業經歷過程。不同的人這種職業生活不盡相同。人的職業生涯是從學習開始到職業勞動最后結束,因此,可以說是人生價值體現的主要階段。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要素:認識自我的特點、了解用人單位的期望、抉擇與行動。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進行指導等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依據是個性心理特征的多樣性和職業選擇的多樣性。
三、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目標和方法
1.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目標
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使其將來在社會中扮演積極而有意義的角色;同時,通過合適的工作,充分發揮才能和潛質,邁向豐盛的人生。
2.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指導的方法
(1)幫助學生自我分析。通過相關測驗和職業生涯規劃講座,幫助學生做出自我評估測評,包括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職業能力,使學生清楚了解自己的態度、性格、興趣、能力、智謀局限和其他特征,找到自己的強項,發展自己的優勢。
(2)幫助學生了解職業環境和職業特征。為學生收集并提供職業各種渠道的職業信息,使學生了解當前和未來就業環境、社會需求、人才素質要求等以及國家政策、法規、就業原則等等,幫助學生了解職業占有的優勢、不足、補償的條件、機會和前途,即讓學生清楚成功的條件及所需的知識。
(3)幫助學生進行職業選擇。按三種匹配進行職業選擇,興趣與職業匹配;特殊能力與職業匹配;性格與職業匹配,使大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及職業信息恰當判定和選擇職業方向。
四、切實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1.切實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領導。高等學校應普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將其列入就業指導課程的教育體系,以增加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幫助學生應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是一項科學化和專業化較強的工作,應建立一支專兼職教師隊伍,形成合力,在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時間里不斷給學生指導。
3.在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過程中應不斷深入研究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選擇的內在因素(能力、職業技能、興趣、職業價值觀、人格、性別、社會地位)與外在因素(就業機會多寡、經濟景氣的興衰、職業結構的變遷、國家政策變化)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做出準確的判斷。
總之,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教育,增強了大學生主體意識,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育質量。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大學生事業成功的導航儀,同時也有助于高等院校樹立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遠我.職業總動員[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2]吉林大學就業指導研究室.大學生就業指導[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創新職業指導新實踐[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4]李富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