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平
〔關鍵詞〕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5—0042—01
一、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二、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教育讓學生明確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或許不會馬上應用到生活中,或許不會很快體現出其蘊含的價值,但學習的目的是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對自己的將來、命運,對家庭、社會乃至國家都有價值,都是極有意義的。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 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開發智力的內驅動力,是一個人學習取得成功的原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變不愿學為喜歡學,就能以苦為樂,樂此不疲。我們現在采用的華東師大版的初中數學課本,每章前都有導圖。這些導圖十分貼近生活,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導圖中有的問題很難,大部分學生獨立解決不了,這樣容易讓學生喪失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抓住成功時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點燃學生渴求知識的火花,唯一的能源就是讓學生在勞動中取得成績和歡樂的自豪感。”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盡可能創造條件,為每位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抓住一次小小的成功進行表揚,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使他們發現自己學習很有潛能,進而發現興趣、挖掘興趣、培養興趣。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首先,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這是教師不能代替的。我們只能讓他們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讓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識;其次,教師要把學生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待,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適應他們的實際需要和思想認識的發展規律;再次,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要求,他們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最后,作為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獨立學習的能力。
(3)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規劃。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雖然有學習的愿望,但不知道怎么學,很苦惱。從學習的角度講,光讓學生愿意去學是不行的,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也就是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學習規劃包括學習策略的選擇、學習方法的應用、學習的調控等。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注意的問題
1. 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要有個過程,要靠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教”,教師要有宏觀的計劃,要注意引導和示范,但不能專制,不注重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著眼于獨立而強調依賴或灌輸,學生是無法真正從他主走向自主的。
2. 自主學習必須因人而異。學生的學習情況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學生的學習方法、家庭環境和個性特點等各不相同,必然會導致他們的學習方式、方法的不同。所以,自主學習指導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學習指導計劃,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促使學生的學習完成由他控到自控的轉變。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