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永能
摘要: 語文教師一般注重寫作技巧的傳授,而輕視學生的寫作實踐。作者用以“三本”培養學生的作文創作意識,從三個方面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從而達到了寫真事抒真情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 作文教學“三本”創作意識
作文教學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現實教學中,作文教學常常遭遇“冷板凳”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固然與高考閱卷中學生作文分值不會拉開太大的“功利”現實有關,但更與作文教學的“無效、無法”有關。很多學生見作文就搖頭,很多老師(包括我)也是見作文教學就覺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學不只是簡單的方法指導和技巧點撥,還是一種長期積累下來的語感的再現,是一種很難復制的復雜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綜合了各種生活體驗的情感和思想的載體,因而它是一種極具個人化的或者說是一種比較自我的表達。
因此,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意識,引發學生創作的沖動,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方面,只有養成這種主動作文的意識,才能讓學生對作文不再恐懼,不再應付了事,形成一種主動、積極的創作意識。為此,我用“三本”指導學生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發自內心的創作意識的方法。
一、準備言行記錄本:養成觀察感受生活的良好習慣。
我從初中時代起,一直到現在,都有記錄他人言行的習慣,在此基礎上,經過自己的加工,在忠實于原味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篇篇隨筆,可以說,我的語言很多來自我接觸過的家人、親戚、朋友的口中,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很實用的。
受此啟發,開學伊始,我就讓學生準備一個言行記錄本。鑒于現在很多學生對親情有一種錯位理解,意識淡薄,我強制他們每次回家記錄父母說的話,特別是對有哲理意義的話作一個詳細的記錄。開始,很多同學只是記錄一些問候性的套話,沒有什么實用價值,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很多學生不再是記錄簡單的話語了,而是能記錄提煉出有深意的句子了。
一個學生這樣記錄:“做人如同這塊板,常磨就會光滑,閑置就會霉爛。”他在父親的話語后有一個心得體會:“聽父親的這句話,我仿佛從一個懵懂的孩童,突然間得到了人生的真諦,我不敢相信這是從我父親——一個農民的口中吐出,我霎時對父親有一個前所未有的理解,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多么的淺薄,多么的無知,從此,打心底里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不再輕視農民,發覺農民從實踐中總結出的都是哲理。我讀懂了我的父親,讀懂了千百年辛苦勞作的農民,讀懂了自己。”
讀了該同學的肺腑之言,我很欣慰,我的努力終于有了些回報。從言行記錄本中看到的都是真實的,而且有著一種對人性的深深的理解和把握。此后再寫親情文章,學生不再感到恐懼,而是才思如泉涌,空洞的套話被拳拳的赤子之情取代了。更重要的是,在對親人的言行記錄中,他們更多地理解了親情,知道了父母對自己的那份良苦用心。作文在這個記錄本中變成了樂趣之所在,這就是最大的收獲。我感覺到,主動創作的意識已在每個學生的心中慢慢形成。
這樣,讓學生養成觀察感受生活的良好習慣,作文時就能夠寫真事,抒真情,寫出的作文就有了感染力。
二、備有專用的讀書筆記本: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
生動的語言來自對經典佳作的模仿,創新的思維來自對生活的思考、對他人思維的再思考。
本著這一出發點,我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讀書,和學生一起讀書,讓他們對讀書形成一種興趣。開始時,我主要是讓他們摘錄一些自己感覺很好的語段,不定期進行摘錄語段交流討論,最后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其寫感受,這樣,就最大限度地讓他們形成自己的審美感受,發表自己思考的問題的看法。就在這樣反復的摘錄—討論—總結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形成了一種主動、創新的思維模式,不再人云亦云,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一個學生在粗看了《紅樓夢》后,他摘錄了很多關于林黛玉的言行,在討論時,他這樣說:“我很喜歡林黛玉。”話一出口,很多同學哈哈大笑。
在哄笑中,他接著說:“我很佩服她,她寧愿在寂寞中凋謝,也不愿在繁華里怒放。這就是兩千多年來封建思想影響下形成的婦女形象。”
說完后,教室里沉默了,不再有學生的笑聲,我震驚了,震驚于他對林黛玉的理解,震驚于他對《紅樓夢》的理解。
短暫的沉默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自己對這部小說中人物的評價,不再是套話,更多的是自己的見解,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就是這樣,專門的讀書筆記本讓學生的作文不但增添了文采,而且具備了一定的深度。
三、備有言行記錄轉化本
言行記錄本、讀書筆記本只是一個個建筑材料。積累了這些后,更重要的是要把生活的真實和摘錄轉化為自己的文字,經過重新組合,從而達到“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效果,而不是寫流水賬式的文章。
轉化,建立在學生的真切感受上。學生對親情、友情、師生情等有了深刻的認識后,先是用別人華麗的言辭抒發自己的感情,然后逐步發展到用自己的文字自如表達心中的感悟。作文由苦事變成了樂事。這比盲目的隨筆要好得多。一個時期后的作文交流課不再冷場,每個同學都沉浸在彼此的心靈里。
再后來的作文課堂變成了學生展示的平臺,學生暢所欲言,談父母不再那么單調,談老師不再那么嚴厲,談同學不再是綽號,而都能有典型的動作語言,讓人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筆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總之,作文教學應著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思考社會、思考人生,教會學生用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作為準繩評判社會。我的“三本”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辯證的思考,多方面、高強度地進行訓練,使平時的寫作教學真正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這樣,學生成竹在胸,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