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扣
摘 要:護岸能夠有效確保江、河、海等岸邊不會遭受水流的沖刷,確保雨季、汛期行洪岸邊穩固,以使得城市建筑、道路以及碼頭等安全得到保證,護岸布置應當盡可能減少對河勢造成的影響。因為傳統的河道護岸出現了一些問題,而生態型護岸是在傳統型護岸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與改進,是護岸主要功能的有益延伸。本文主要針對生態護岸在我們國家河道的綜合治理工作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生態護岸河道治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TV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100-01
大部分的傳統型河道護岸工程僅僅具備比如防洪、排澇、引水以及航運等一些主要功能。在設計的時候,為了加強河勢以及河道的防洪安全功能,通過使用塊石、混凝土等一些硬質材料進行施工,幾乎沒有考慮到河道的生態、環保、娛樂、休閑等附加功能?,F有的城市防洪工程設計的技術標準與規范,也沒有針對護岸在生態學方面的功能做出規定,導致很多地方的河道,被人為渠化并且強行對河岸采取硬化措施。
1 河道生態護岸的基本內涵
河道生態護岸工程指的是充分利用植物或者和其余的工程材料的有機結合,在河道岸坡上建立具備生態功能的防護體系,滿足岸坡的抗沖蝕、抗滑動以及盡快恢復生態,以實現保持河岸穩固、改善坡面植物的生存環境、保護生物的多樣化、提高河流自我凈化功能、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等目標。主要包括如下。
1.1 符合河道岸坡防護標準
河道生態護岸工程是護岸工程當中的形式之一,務必符合河道岸坡防護的需要,能夠有效防止水流的沖刷,風浪的淘蝕以及土體滑動造成堤防產生破壞或者失穩等問題。比如德國、加拿大以及日本北海道曾經利用草蘆葦進行護坡,利用在堤坡上進行打樁,然后咋樁與樁之間用棕櫚繩栓住,在其中夾帶草蘆葦種子,目的是為了讓草蘆葦在棕桐繩中生根發芽,以便慢慢繁殖,對于岸坡能夠發揮比較好的防護效果。歐洲有部分國家曾經利用在塑料網下,安裝預制塊或者砌筑帶孔的混凝土,將植物栽種于孔跟之中,從而形成生態護岸系統,其防護效果十分顯著。
1.2 實現生態環境以及景觀的功能
生態護岸的方式多種多樣,在選擇的時候務必要充分考慮和周圍環境的和諧性,不應破壞生態環境。河岸帶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它介于水陸生態系統之間,能夠對水陸生態系統之間的物流以及生物流起到過濾器以及天然屏障的效果。然而它自身也具備了生態的脆弱性、動態性以及生物多樣性等特點。建設護岸工程必須確保河岸帶的生態系統平衡,保護生物的多樣化。除此之外,對于城市以及風景區等沿河區域,建設護岸工程還必須符合相應景觀規劃的要求。
2 河道生態護岸綜合治理工程的實際應用狀況
生態護岸能夠有效滿足護岸工程的結構功能要求以及環境保護要求,在旅游地區具有更加明顯的綜合效益,國外早就已經得到普及、推廣與應用。當前,我們國家的大多數的河道護岸工程治理都采取了生態護岸。生態河堤是聯系河湖系統和外界環境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從而進一步完善了河湖生態系統的功能。此外,生態河堤的坡角護底的孔隙率比較高、有很多巢穴便、流速變化快并且利于生物的多樣化等優勢,為魚類以及一些兩棲類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衍以及避難的環境。生態河堤綠樹成蔭、草叢繁密不但是陸上昆蟲、鳥類等動物的覓食以及繁衍的理想場所,同時浸到水里的柳枝、根系還能夠為魚類產卵以及幼魚覓食、避難提供理想的場所,構成了水陸多生物共存共生的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3 河道生態護岸主要技術以及綜合治理
3.1 生態墻壁護岸技術
在墻壁上預留栽植植物的方形孔,使得植物能夠在懸空狀態下自然生長。然而因為遠離地面,加上北方氣候相對干燥雨水比較少,因此植物的成活率比較低,在北方的河道中使用的并不廣泛。
3.2 石籠結構的運用
石籠結構通常利用提高鋼絲鍍鋅的厚度以及PVC涂層,以便增加網籠的防銹蝕的性能,提高石籠結構的使用壽命,但也提高了材料費用。一般情況下,假如漿砌石結構的基礎處理非常困難,運輸漿砌塊石料的距離比較遠的話,此時石籠結構由于施工更加方便快捷、填料卵石來源更加廣泛等優勢就非常明顯,石籠結構方案的綜合經濟效益更加顯著。另外,這種結構更加容易適應河岸工程的風景以及生態。
3.3 骨架干砌石植被技術
在比較狹窄的河道上通常利用山石進行護岸。山石與混凝土相比其污染更小,并且其顏色更加多樣化,對于營造整體景觀更加有利。與塊石護岸相比,山石護岸在工程造價方面更高,但是其景觀效果更理想。對于非常有限的空間以及少量的山石加以充分利用,還能夠營造山間瀑布的理想景觀,此外,利用在山石上栽植一些綠色藤蔓植物,不僅能夠營造山地的地貌景觀,還可以改善觀山石自身顏色太過單一的缺點,使得整體景觀的色彩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山石做成的生態護岸也能夠為水生植物以及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
3.4 人工近自然型護岸技術
利用自然的植物材料取代混凝土進行護岸,其主要包括木樁型、樹枝壓條型以及棕纖維卷等等。實踐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是木樁型護岸,通常以縱、橫圓木當作水下部分的護岸設置在坡角。打下的木樁能夠有效阻擋水流對岸坡造成的侵蝕,達到穩固坡岸的目的。其主要優點具備良好的生態、景觀效果。不足之處在于安全、穩定性比較差,使用壽命比較短,造價相對更高,對于植物的配置要求比較高等。
4 結語
在設計河道景觀的時候,針對常規段護岸的基本要求是,護岸外表不宜盲目追求絢麗,應以能夠有效融入到整體風景中為標準,護岸的平面形狀應當力求舒適大方,不應過于注重尺寸以及小圓弧式的變化,從而對河川景觀的觀賞效果產生影響;不能因為片面追求景觀的變化而將太多的曲線運用到護岸平面形狀中。
參考文獻
[1] 雷雨,冉春旺,馬瑛.河道生態治理初探[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9,5(4).
[2] 季永興,黃民生,魏梓興,等.上海多自然型河流整治實踐與探索[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