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厚祥
【摘要】 本文擬從閱讀數學課堂現場的四個方面,即核心點、關鍵點、著力點、落腳點來思考、闡述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鮮活起來、靈動起來、深刻起來,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生命的潛能,更好地建構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提升數學素養.
【關鍵詞】 數學課堂;鮮活;現場;生命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是教師們最神圣的殿堂,教師的一生就是從一個課堂走向另一個課堂. 課堂上,一旦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老師潛心創設的教學氛圍所吸引,似已超脫時空限制,思維積極、小手直舉、小臉通紅、情態可掬,即表明學生已經獲得現場感. 教師在課堂的最重要任務不僅是完成教學內容、講解練習,而是要不斷地閱讀課堂現場,讓爛熟于胸的內容不斷地變換呈現方式,讓學生飄遠的思緒、生硬的理解、冷漠的情感逐步進入課堂現場中來,讓冰冷的知識化成火熱的思考,讓枯燥的計算變成趣味的思考,讓單調靜態的內容變成動態的形成過程,以此達成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一、潛心琢磨課眼,直面數學課堂現場
文有文眼、戲有戲眼、課有課眼,一堂數學課如果沒有課眼,就如同一幅肖像畫沒有畫上眼睛,頓然沒有了靈性,每一節課都有重要的、核心的知識,如果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融會貫通了這部分內容,則領悟起來勢如破竹,其余的知識也將迎刃而解.
1. 找準教材泉眼,在課眼處濃墨重彩
一節課的課眼不能簡單地理解成課題,有的數學課的課眼既是教材的省略點,又是新知的生長點,還是學生學習的疑點,卻往往是教者的盲點. 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反復揣摩、找準課眼,這樣在教學預設和教學實施時,才會舍得花時間,把一節課僅有的時間花在刀刃上.
2. 找準學生認知的起點,做到胸中有數、有的放矢
研究學生具有什么樣的現實起點、真實觀念,而且更應注意研究學生這些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容易形成哪些錯誤的觀念,如何在課堂上促進這些觀念的改進、重組或發展. 十分清楚所教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數學經驗的聯系.
二、用心揣摩學生、用心讀懂學生、用心啟發學生——閱讀數學課堂現場的關鍵點
1. 閱讀課堂上學生思維的噴發點
也即摸清思維的突破口,教師在課前就要摸清、預設出本節課學生思維的噴發點在何處,怎樣引導、調控,激發出學生思維的噴發點,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 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預設不是單維的、嚴密的、封閉的、主觀的線性教學設計,而應該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的框架式設計,這樣,學生思維的噴發點就會多起來、高起來、立體交叉起來. 真正好的預設空間可以伸縮、目標可以升降、環節可以增補、順序可以顛倒,為學生思維噴發提供自由馳騁的空間.
2. 閱讀課堂上學生思維的興奮點
數學課堂上學生迸發的思維興奮點,如果不及時捕捉,機會稍縱即逝,甚至可能不會再出現,如果不及時把握,可能會失去再次生成深層、高層教學資源的機會. 教師在課堂現場應具有閱讀學生思維興奮點的能力,使得課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領生命向課堂縱深處漫溯. 教師在數學課堂現場要學會并善于在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中捕捉;在數學的游戲活動中捕捉;在思維的轉折處捕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捕捉;在學生錯誤的發生處捕捉. 使生命的能量通過捕捉興奮點、激活思維得到增殖、提升和擴展.
3. 閱讀學生的認知困惑點
一節課,如同帶領學生進行一次旅行,哪里有溝溝坎坎、哪里有深水激流 、哪里是一馬平川,課前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對學生認知理解要舍得花時間,做到大站要大停、小站小停,無站不停. 還有對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把握,學生在交流中可能會出現認知偏差、教師要根據教學,現場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 在困惑處、在疑問處、在似懂非懂處創設陷阱,在不斷反思中解決理解上的盲點、困惑.
三、預設多套方案,游刃有余地調控課堂、引領課堂、駕馭課堂——閱讀數學課堂的利器、著力點
課堂教學過程的預設要設置一定的空間,給予一定的彈性、不能也不可能把每一步都預設,把每一個預設都框住,只有這樣才能使預設脫去僵硬的外衣而顯露生機,才會使數學課程的生成成為可能. 預設其實就是一個教師課前備課所須做的多方面工作,它不僅包括對教材的解讀,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設定,課堂上可能發生影響教學進度與目標達成的其他變數等因素的預先思考,以及相關的應變策略. 教師不僅要預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還要預設教學過程、教學活動、學生問答. 只有準備充分了、考慮周全了、多套方案醞釀成熟了,閱讀課堂現場才會處驚不變、準確應對、現場調控、激活思維.
四、聚焦數學課堂,適時總結提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閱讀數學課堂現場的拓展點
所謂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研究活動中解決問題的根本想法,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 也是在對數學知識和方法作進一步認識和概括的基礎上形成的一般性觀點. 數學思想包括化歸與分類思想、集合與映射思想、函數與極限思想、歸納與演繹思想、數形集合思想. 數學方法是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為解決實踐和理論上提出的各類數學問題而創造出來的,數學方法的產生也同時豐富和發展了數學思想.
五、激揚生命,盤活思維,提高理解深度,完善認知結構——閱讀數學課堂現場的落腳點
教育就其本意來說,是珍視人的生命、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 教師課堂上要心裝一個理念:站在 兒童的立場,一切為了兒童,因為每名學生都是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生命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教師在數學課堂現場要尊重生命的邏輯、傾聽生命的律動、促進生命的成長,讓每一個生命在課堂上鮮活起來、涌動起來.
因此,教師在閱讀數學課堂現場時,要注重燒全魚,不能掐頭去尾燒中斷,也就是在實施課堂教學時,特別在新授環節,要重視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讓學生充分地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運用的過程. 從而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