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國
【摘要】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法是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它不僅可以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更能夠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挖掘不同學生身上的潛能,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本文對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幾點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期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供幫助.
【關鍵詞】 分層教學法;初中數學;策略
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名學生受益,是初中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分層教學法也已成為一線數學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 它以兼顧學生的共性與個性的和諧發展為出發點,將不同的學生分層,采用針對性的教學,讓每一層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 分層教學法是符合“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文在已有的數學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幾點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期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供幫助.
一、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 對學生進行分層
學生分層是數學分層教學的首要環節. 學生分層要遵循多元性、動態性和穩蔽性,首先是多元性,要通過調查、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以及上學期末的學習成績、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來確定每名學生的層次. 層次的劃分是隱蔽的,不向學生透露,教師自主掌握. 根據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習慣、接受能力、刻苦程度等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如優等層、中等層、學困層等. 其次是動態性,要建立各層次之間的流動機制,對于不能適應所在層次的學生,學生自主提出調整層次,及時予以調整. 對于沒有要求調整層次的學生,如果不適合本層次的學習,可以根據其具體情況,與其交流談心,說明利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動員其流動. 最后是隱蔽性,學生分層的具體情況教師應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數.但又不向學生公布,不將其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
2. 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層次和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水平,預設經過學習之后三個層次學生所要達到的不同目標. 優等層的學生不僅要理解教學內容,還要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等層除理解教學內容外,還要適當提高,形成一定的數學能力. 學困層要求他們能夠理解學習內容,基本學會基礎知識,弄清基本概念. 如在學習求根公式時,可以指定共同的學習目標: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制定分層目標:讓優等層學生能正確地推導求根公式,能熟練應用求根公式. 讓中等層學生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會應用求根公式. 讓學困層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識記求根公式. 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進步程度,要把教學內容分為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材料,要做到既適應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又能促進學生向高一層次目標遞進.
3. 對課堂教學進行分層
課堂教學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其教學手段和方法也不同,就是為了適應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所以在教學中要考慮不同基礎學生的學法指導,把握教學過程的速度,在落實知識點時,應放緩坡度,注意梯度,在例題配備時應區別對待這四個方面的問題,也就是教師教的方法要真正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給予中等生和學困生較多的機會. 教學要著眼于學困層的學生,中速推進,課中輔導兼顧中等層和優等層,努力為數學學困生創造條件,來提高教學效果與效率. 在提問環節要考慮好某一問題是針對哪一層次學生而提的,明確問題的對象指向,還要考慮提出某一問題讓某一層次學生回答的目的是什么,明確問題的目的指向. 在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前提下,使每名學生都有進步,每名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 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
由于學生的先天條件和基礎不同,在評價時要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在評價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增強,注重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前進,避免一刀切,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對學困層學生評價重過程評價,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富有個性地發展. 分層評價因層而異,重在激勵,不能要求學困層的學生達到優等層學生的水平. 對于學習成績沒有提高,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觀察,并不斷進行個別談話式評價,同時不放棄對于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尊嚴的維護,不斷和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談心,了解其學習困難所在,并給予幫助.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須注意的問題
1. 分層教學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來開展,要將因人施教的理念落到實處,實現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目的,要在科學、合理分層的基礎之上進行,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
2.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要有隱蔽性,就是科任教師經過協商后,對學生進行分層,但不具體告訴學生其所在的層次,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金字塔式層級給學生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避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
3. 分層教學法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教師在熟悉教材內容、加深鉆研教材外,還要特別了解自己的學生,特別對于剛剛參加工作的老師和不是班主任的老師,這就對教師的能力和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己,通過教師的輔導來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鄭元陽.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0.23.
[2] 黎雁嫦.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探討[J].新課程,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