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菊芳
【摘要】 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新課標下的教學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 本文敘述了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研究了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分別從轉變學生主體角色,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和利用生活資源展開討論,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教學改革
一、引言
創新是民族、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既包括科學技術等外在因素的創新,也體現在人們自我實現的創新.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面小,綜合思維能力不足,有人認為實施創新比較困難. 但是,這忽略了小學生們活躍的思維,豐富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往往在解決問題上,思維比較新穎、獨特,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學的任務.
二、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培養一批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今教育的核心任務. 有人曾指出,最能發揮創造力的前提是民主,在當今民主與法治的社會,為大力發展學生們的創造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因此,在教學的每個階段都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同時包括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是工具學科,本身的特點是抽象. 曾有數學教育學家指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再創造,即學生把已有的數學知識通過自己消化、理解、總結,再進行抽象創造. 在教學改革的大旗下,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教師的神圣職責.
三、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1. 轉變學生主體地位的角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學生為主體是創新教育的重要原則. 傳統的教學認為,教學過程是個雙邊活動,自然就需要學生們參與,但是學生的參與是否積極,參與程度的強弱、范圍的大小決定了教學效果.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采用演示取代了學生們的動手操作,為了節約時間,通過暗示替代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們的角色相當的被動. 改革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是培養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前提.
可以把教學過程形象地比喻為搭臺唱戲,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搭臺,學生在舞臺上唱戲來展示自己. 搭好臺,教師就是聽眾,仔細傾聽學生們的表演,關鍵時候進行點撥指導,精彩之處給予喝彩表揚. 例如,在學習多位數的讀法時,首先設計懸念,把學生們引入多位數中有0的數字中來. 舉出幾個多位數,請學生起來讀,總結多位數的讀法,提出問題:多位數中有0怎么處理?逐步引入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們始終參與在學習過程中,在知識殿堂自由自在地遨游,每名同學細心地參與,都能深入地領悟到數學知識的特點和規律. 通過分組討論,同學們踴躍回答問題,小組討論交流激發了學生們希望獲取成功的動機. 最后,同學們紛紛回答:從高位讀起,分級進行,億、萬逐級去讀,只要在每級后邊恰當地加上“億”、“萬”即可,當中間有0或者多個0時,只讀一次,并且每級末尾的0不讀出來. 規律總結出來了,再出個題目加強練習,讓學生用3個0和3個5按照要求擺數:(1)擺一個“0”都不讀的數;(2)擺只讀一個“0”的數;(3)擺出要讀兩個“0”的數. 整個過程,學生們都處于主體地位,學得主動,學得快樂,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總結規律,練習鞏固. 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學會了自主學習,學會了合作、獨立自考,培養創新、創造能力.
2. 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創新
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是發揮學生們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 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本的知識設計恰當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促進同學們積極動腦思考. 比如,學到“三角形”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別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每名同學都能正確畫出. 然后,擴展讓同學們畫出各三角形的高,銳角三角形的高都能畫對,直角和鈍角三角形就不那么順利,通過引導后才能畫對,這時不僅不能批評,反而要鼓勵同學們.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善于靈活機智地組織教學,著力營造輕松、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不對學生做太多的約束,素質教育提倡用積極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 讓學生的思維能自由發揮,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獨特見解,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引導他們養成主動參與,敢于發表自己觀點的習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3. 利用生活資源,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數學內容抽象,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身邊生活資源. 現在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 從而,新版數學課本中也編排了多種多樣的生活資源,把生活問題演繹到數學知識,引導同學們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四年級數學中,有“營養午餐”一節,同學們很踴躍地交流自己的午餐吃什么,然后,列出課本中的三種午餐菜譜,讓同學判斷哪種午餐合適,然后談談自己的午餐合不合格,不合格就請同桌給搭配營養午餐. 個別偏胖或者偏瘦的同學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搭配出合適的午餐. 同學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認識到數學知識就圍繞在日常生活中,充分體會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了數學學習和應用的意識以及創新能力.
四、總結
小學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只要用心研究和思考,一批批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就會脫穎而出. 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創新,總結研究更適合章節教學特征、更適合每個年級的學生特征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培養一批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社會接班人,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
【參考文獻】
[1] 李 蓉.挖掘“簡單”背后的“復雜”—— 一年級“用數學”的教學思考與實踐[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1(06)
[2] 盧稚賢.興趣讓學生主動學好數學[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1(06).
[3] 李月蘭.低年級數學課堂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養成教育[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