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鳳科
【摘要】 情境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情境;實效;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建或模擬一個探索數學知識的情境. 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給學生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圍中,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學習中去,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一、創設問題情境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 這就是說疑是思之源,思是學之始.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探究欲. 但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且具有一定的難度,還要能服務于教學內容.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創設懸念型問題情境. 如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教師可以設置懸念情境:一張厚度約0.1毫米的紙裁成兩等份,把裁成的兩張紙摞起來,再裁成兩等份,如此反復下去,第43次后所有紙摞在一起的高度相當于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你相信嗎?學生很是好奇,紛紛討論起來,迫切想知道是如何得到這樣的結果的. 要想知道過程,就要通過學習“有理數的乘方”來解決,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還可以創設沖突型問題情境,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用富有探究性、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陷入困境,引發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如教學“無理數”時,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現在有兩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你能通過剪拼得到一個大正方形嗎?這個大正方形的邊長可能是整數還是分數,為什么?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最后得出大正方形的邊長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 教師接著問:既不是分數,也不是整數,但是大正方形能拼出來,說明邊長是存在的,那是什么數呢?這給學生造成一個認知沖突,學生臉上顯現出迷茫,迫切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是數學教學目標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需要. 生活中處處皆數學,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因此,數學教學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將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熟悉的事例,以情境方式展示給學生,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講授“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李奶奶家有一塊等腰三角形玻璃,小明不小心把它打破成兩塊,小明很是內疚,想去玻璃店給李奶奶再配一塊同樣的玻璃,是不是必須把兩塊玻璃都帶去?帶一塊去行不行?為什么?學生陷入深思,教師趁機引出定理. 這樣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創設動手操作情境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思維從動作開始,切斷思維與動作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人手與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就是說動手操作有助于發展思維. 新課改倡導“做中學”,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還要引導學生發現知識、探索知識. 初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改變,學生要通過參與活動學習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因此,數學教師要善于創設動手操作情境,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可以先讓學生回顧三角形概念,教師提出問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是否存在某種關系?這個問題還不能起到確定的導向作用,學生開始可能會研究三角形的角是否相等或不等、兩個角之和與第三個角之間的關系等,逐漸他們會發現這些研究只適用于特殊的三角形,故他們轉變思維可能會思考: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否有一定規律?學生思索到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畫出直角、鈍角、銳角三角形,再讓學生用量角器量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再把測量結果相加,觀察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有什么規律. 經過測量計算,學生會發現三個內角和大概都在180°左右. 教師再進一步指出:測量會存在誤差,三個內角和在180°左右,是不是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呢?請把三個角拼在一起,看看結果是什么?學生做后會發現是一個平角,由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引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四、創設故事、游戲情境
數學在發展過程中,產生過很多值得紀念的、富有趣味性的歷史故事. 在數學教學中,融入這些趣味性的故事,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 如講授“三角形相似”時,可以講泰勒的故事. 數學游戲富有知識性與趣味性,是較好的益智活動.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游戲情境符合初中生心理特點,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又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動力,從而使數學學習充滿樂趣. 如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各象限內的坐標符號時,可以先讓兩名學生手拉手表示一對有序實數,即坐標,左邊的學生代表橫坐標,右邊的學生代表縱坐標,面向大家是正數,背向大家是負數,然后讓任意兩名學生手拉手,并用布蒙上眼睛,在教室地面上畫上平面直角坐標系. 兩名同學不斷地變化前后方向,并說:我們是一對盲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誰能送送我們啊?這樣的游戲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創設數學情境有很多種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教師都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黎明.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創設[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5).
[2]竇娜.初中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