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繼續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明確,政策目標也由“抗通脹”轉向“穩增長”,貨幣信貸開始回升,預計國家將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來實現市場流動性的靈活調控。
今年,我國經濟面臨著嚴峻挑戰,經濟增速和通脹水平雙雙下降、外需疲軟等一系列風險的出現,令今年經濟形勢的復雜程度遠勝于去年。為了保證“穩增長”目標的順利實現,今年的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貨幣政策也將穩中有松,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各大銀行將加大信貸的支持力度,扶持實體經濟和拉動內需就要求了貨幣政策需要再度釋放積極的信號。業內人士認為,在去年1 2月份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之后,存準率仍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預計今年將數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熱錢流出,沛動性減少
央行1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2月份央行和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減少人民幣100e億元,這是繼2011年10月、11月分別凈減少249億元和279億元之后的第三次外匯占款下降;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降至3.181萬億美元,較第三季度末下降了205.5億美元。
“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的減少,是歐債危機影響下近期外匯市場波動的正常表現,符合市場的預期。”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認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影響到短期國際資本的流動方向,熱錢流出的跡象正越來越明顯。
自去年10月以來,歐債危機持續升級,全球經濟形勢也越發不明朗,加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讓市場充滿擔憂,人民幣升值預期大幅下降,不少避險資金開始從新興市場撤出,轉而回流歐美。業內人士表示,從以往的經驗上看,熱錢的出逃往往伴隨著貨幣政策微調,下調存準率就是央行對沖資本外流的主要工具之一。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熱錢大幅流出導致外匯占款下降會減少基礎貨幣投放,因而仍需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增加貨幣乘數來對沖其影響。“雖然央行采取了逆回購的措施緩解貨幣市場資金需求,但在熱錢持續流出及貨幣政策微調的背景下,不排除近期出現下調存準率的可能性,預計未來存準率還將持續下調。”年內調降存準,政策回歸正常化。
自去年以來,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普遍遭遇貸款難問題,業內人士表示,2011年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6次上調存準率、3次加息,導致了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明顯增強。
平安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從中央釋放的信息可以看出,今年貨幣政策的基調是保持穩健并適時進行預調微調,使之能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正常運行,一旦市場出現流動性偏緊的狀況影響到實體經濟,央行會適度加大貨幣政策調整力度。
近幾個月來,我國貨幣信貸有所回升,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新增貸款增加了6405億元,同比增加1800多億元。此外,市場普遍預計,今年新增信貸額度將在去年7.47萬億元得基礎上,增加至8萬億元左右。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今年將是寬松之年,從新增貸款額度的預期增加可以看出明顯的貨幣寬松走向,今年的貨幣政策也將主要以數量型工具為主,價格工具為輔,在今年上半年至少會有三次的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從貨幣政策來看,2012年的工作重點還是避免外匯占款大幅下降導致的貨幣供應緊縮,為保證經濟平穩運行,預計今年存準率會下調4次左右,最主要時段在第三季度之前。”
此外,我國通脹水平的回落也為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提供了動力,CPl連續數月的回落已經為政策放松預留了空間。屈宏斌表示,通脹已經不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風險,經濟增速放緩成為目前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
“通脹水平的回落為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提供了理由,通脹水平已經顯著回落,在沒有突發事件的沖擊下,本輪通脹周期已經基本結束,貨幣政策已經沒有必要維持原先嚴格的緊縮基調,將逐步放松,回歸正常化。”東海證券宏觀分析師鮑慶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如果貨幣政策繼續維持嚴格的緊縮狀態,則有經濟“硬著落”的風險。
目前業內人士普遍預計,今年存準率將有3~4次的下調。不過,專家同時指出,不排除央行視個別金融機構的資金鏈情況,動用差別存準率,對個別金融機構存準率進行更多的下調,鼓勵其在新興產業和三農產業的信貸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