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折舊方法計算同樣固定資產的年折舊額不相等,直接影響到當期成本、費用的計算,影響企業的收入和納稅額,從而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研究和探討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很有必要。
關鍵詞:企業;折舊方法;固定資產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088-02
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消失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損耗的這部分價值,應當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形成折舊費用,計入各期成本。為了保證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必須把轉移到新產品上去的這部分固定資產價值,從銷售商品的收入中及時地提取并積累起來,以備將來更新和恢復固定資產之用。
不同折舊方法計算同樣的固定資產的年折舊額不相等,直接影響到當期的成本、費用的計算,影響到企業的收入和納稅額,從而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因此,必須研究和探討企業如何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一、不同折舊方法對企業的影響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同樣固定資產的年折舊額不相等,從而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籌資量、利潤分配額、所得稅等,最終影響到企業目前利益和長遠發展規劃。
1.不同折舊方法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影響。企業選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會導致企業前期計提的折舊較多,增大前期的成本費用,減少前期的利潤,減輕企業固定資產使用前期的所得稅負擔,提高企業償債能力,從而延遲企業繳納所得稅的時間,實質上等于企業向國家獲得一筆無息借款。企業可以利用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積極更新設備,進行技術更新,加速固定資產投資回收。
2.不同折舊方法對企業籌資量的影響。折舊額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要求補償的那部分價值。從一個會計期間看,折舊額形成了企業的資金來源,折舊越多,企業可以動用的資金越多,有利于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可用資金的多少,決定了企業籌資量的大小。
例如,華秦有限責任公司在上年末購置的一臺機器設備原始價值為100 000元,估計凈殘值為1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五年。公司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的各年折舊(見下表):
公司選用三種不同的方法的折舊總額相等,但是每一年的折舊額不相等。平均年限法計算的年折舊額每年相等,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的年折舊額呈現遞減趨勢。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計算折舊,有利于積累設備更新準備金,有利于公司內部籌資。
3.不同折舊方法對企業利潤分配額的影響。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的年折舊額,影響產品和勞務成本的大小。對于同一臺設備,如果選用前期折舊額多的折舊方法,會增加折舊成本,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可分配的利潤減少;如果選用前期折舊額少的折舊方法,會降低折舊成本,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可分配的利潤增多。
一定時間企業市場價值的高低與企業的利潤分配水平密切相關,當企業的利潤水平高,從而每股收益或股息較高且其他條件不變時,該企業的股票市價會上升,相應企業市場價值會提高。企業盈利水平發生波動,從而造成企業市場價值不穩定。企業在會計準則的范圍內,可以通過選用折舊方法,影響盈利水平,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4.不同折舊方法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不同折舊方法計算的折舊額在各年不相同,影響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的多少,影響企業當期銷售成本和期間費用的多少,進而影響企業稅前利潤的高低,決定企業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的多少。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的折舊額對于固定資產價值補償和補償時間造成差異,考慮資金時間價值,企業選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延遲繳納所得稅時間。
二、企業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應考慮的因素
不同折舊方法計算的折舊額給企業造成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企業在選擇折舊方法時應該結合企業的現狀、固定資產的狀態和國家相關政策,從償債能力、籌資量、利潤分配額、所得稅等方面出發,選用合理的折舊方法,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一)結合固定資產狀態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對于一般用的固定資產企業可以根據會計準則選擇不同的方法。如果需要融資,可以選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使企業獲取一筆無息貸款。
2.對于價值不高、損耗在整個使用期內較穩定、每一期的折舊額都不高的固定資產,如房屋、建筑物、運輸工具,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對各期的財務狀況及稅負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可以選用簡單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3.對于價值較高、損耗不均衡、受益期內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不均衡的固定資產,如精密機器以及運輸設備,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比較合理。每一期間完成工作量越多,其所帶來的收入額也就越大,高收入和高費用相配比,能夠緩解企業財務壓力,體現配比性原則。
(二)考慮企業現狀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對于虧損的中小企業,暫時無法承受加速折舊的壓力,仍可繼續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2.對于基本上不盈不虧只能維持目前狀況的中小企業,如果能部分地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使設備盡快更新,有利于企業從困境中走出。因此,這類企業部分固定資產可以實施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如機器設備。對于房屋、建筑物以及其他固定資產仍可采用平均年限法,逐步提高折舊的速度。
3.對于經濟效益較好且不需要從外界融資的中小企業,可以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能夠提前收回固定資產的大部分投資,加速設備的更新改造,也可減少和較快地彌補企業在通貨膨脹條件下發生的價值損失。雖然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在最初幾年提取折舊較多,必然使產品成本升高,利潤相對減少,使企業的短期經濟效益受到影響,但后期計提折舊減少,利潤增大,設備更新加快,會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4.對于剛成立的企業和正處在發展期的中小企業,正面臨著缺乏資金的局面,需要從外部吸收大量資金,企業必須使自己的財務報表對外界資金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會導致前期較高的折舊費用和較低的凈利潤,這顯然是不可取的,一般應采用平均年限法。
5.對于固定資產較少且價值不高、使用情況比較均衡的小規模企業,其會計體系也不甚健全,每一期的折舊額都不高,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對各期的財務狀況及稅負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企業可根據會計準則要求選用相應的折舊方法。
參考文獻:
[1] 彭本禮.改革固定資產折舊十項等差發計算的建議[J].交通財會,2007,(10).
[2] 李友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體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10).
[3] 劉海生.淺析固定資產加速折舊[J].企業經濟,2009,(6).
[4] 劉耀華.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比較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6).
[5] 劉慧明.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比較分析[J].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7,(9).
[6] 李視輝.關于企業選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研究[J].中國新科技新產品,2008,(17).[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