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玖 庾明 王枰稀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較PFNA與DHS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方法 選取該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70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分為PFNA組和DHS組,各35例,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PFNA與DHS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皆有療效,但PFNA療效及安全性更高。
[關鍵詞] PFNA、DHS、股骨轉子間骨折;關節功能;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b)-0001-02
股骨轉子間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隨著近年來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進一步擴大,其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在骨科手術治療中常用的方法一般為內固定器械治療,包括動力髖螺釘(Dynamic Hip Screw,DHS)與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二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尚存在爭議[1]。該研究為了研究比較PFNA與DHS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以該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70例股骨轉子間骨折70例患者為例,總結其臨床治療經驗及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70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男37例,女33例,年齡在66~89歲,中位年齡為(71.4±2.2)歲,按照受傷類型可分為車禍傷有38例,高處墜落傷有25例,其它創傷有7例。按照骨折部位分為左側有32例,右側有38例,皆為閉合性骨折。按照AO分型可分為A1型為15例,A2型為39例,A3型為16例。皆常規在入院后給予拍攝患髖側位片和雙髖標準正位片。按照治療方法分為PFNA組和DHS組,各35例,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1.2 方法
1.2.1 PFNA組 采取連續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患者皆在手術牽引床上采取仰臥位,對需要牽引的患肢進行內旋內收,牽引患肢在C型臂機的透視下,采取閉合復位,成功復位后,將體位調整為患肢內收,保持和軀干軸線約15°,采取合適的髓內釘主釘并將其打入,順利進行牽引復位后,在C型臂機的透視下,對正側位的位置進行確認,滿意后在患肢的股骨大轉子頂端以上5 cm位置左右,對皮膚6 cm左右的位置采取縱行切開,然后將皮膚及逐層切開,將大轉子的頂點充分顯露,選擇在大轉子的頂點偏內側的位置,將導針插入,對其位置確認后采取股骨髓腔后近端進行擴髓,成功擴髓后,使用直徑小于髓腔1 mm的PFNA主釘向股骨髓腔內插入,再在C臂機下對正側位透視,對主釘的位置進行調整,經股骨頸再向股骨頭內將一根導針打入,對其深度進行測量后,在股骨外側皮質選取合適的螺旋刀片,進行擴孔,然后把旋轉刀片打入,在瞄準器的引導下對遠端擰入一根鎖釘,視具體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靜力孔,最后將主釘尾帽擰入[2]。
1.2.2 DHS組 采取連續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患者皆在手術牽引床上采取仰臥位,對需要牽引的患肢進行內旋內收,選擇作一個股骨外側切口,將股外側肌切開,把股骨大轉子顯露出來,在大轉子下方3 cm位置左右,在股骨外側正中放置130°的股骨頸頸干角角度定位器,并在前傾15°向股骨頭頸方向將一枚直徑為2.5 mm克氏針鉆入。經透視滿意后,對其深度進行測量,并按照其測量結果擴孔和攻絲,然后放置DHS加壓螺釘,將導針拔出后,在股骨外側放置DHS鋼板,并根據其位置將各枚皮質骨螺釘置入[3]。
1.3 評價標準
根據《骨科常用診斷分類方法和功能結果評定方法》對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為差[4]。
1.4 統計方法
該組骨折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髖關節功能評分的數據通過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數據使用t檢驗,計量單位使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該組并發癥的數據通過χ2軟件V1.61版本進行統計,計數數據使用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個月的髖關節功能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6、12個月的髖關節功能評分與術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FNA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8%,DHS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7.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表3。
3 討論
由于高齡患者的機體抵抗力及功能下降,且容易發生多種并發癥,手術的耐受能力比年前患者要差,因此,臨床治療中需要充分做好各項術前準備,調整各系統的疾病,提高其手術的耐受性,同時需要注意早期給予功能訓練,以早期功能恢復[5]。臨床上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一般分為PFNA與DHS治療,其中DHS屬于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一種髓外固定系統,作用機制是經股骨外側的鋼板與股骨頸內拉力螺釘的滑動及加壓的作用,固定股骨頭頸及干部成為一個整體,使之能夠合乎髖部的生物力學特征,同時滿足滑動與動力加壓的作用,其固定效果較牢固確切,但有其局限性,在頭頸釘置入過程中,容易造成骨量丟失較多,加之高齡患者多合并骨質疏松,容易導致鋼板斷裂、主釘切割、術后骨不愈合等并發癥的發生[6]。而PFNA屬于近年來臨床推廣使用的髓內系統固定方法,將髓內釘與髖螺釘的優點有機結合,完全符合生物力學的特點要求,屬于中心性的固定方式,對比髓外系統更合乎生物力學特征,具有更優越的穩定性,并能考慮到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質疏松,適用于此類不穩定型的骨折患者,且使用的是閉合復位法,切口較小,極少破壞骨折端的血供,術中出血減少,進一步加快骨折愈合[7]。該研究中通過對PFNA與DHS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手術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減少,與DHS組比較有明顯差異;術后3、6、12個月的髖關節功能逐步恢復,在術后12個月基本到達術前水平,幾乎對關節功能無明顯影響,此方面也對比DHS組占有顯著優勢;另外,PFNA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8%,DHS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7.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有一定差異,皆與文獻報道的結論基本一致[8]。
綜上所述,PFNA與DHS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皆有療效,但PFNA治療具有創傷小,出血少,關節功能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首選治療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海燕,孫立,劉曉青,等.PFN和DHS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J].中國醫學工程,2010,18(2):50.
[2] Hong J Y,Suh S W,Park J H,et al.Comparison of soft-tissue serum markers in 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 versus proximal femoralnail-A preliminary study[J]. Injury,2011,42(2):204-208.
[3] 王超霞.PFNA和DHS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0):131-132.
[4] 劉志雄.骨科常用診斷分類方法和功能結果評定方法[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92-294.
[5] 李雪峰,姜為民.4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對比[J],臨床骨科雜志,2009,12(3):302-304.
[6] 徐耀增,獨行業,耿德春,等.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問骨折[J].中華創傷雜志,2008,24(9):704-708.
[7] 唐佩福,姚琦,黃鵬,等.股骨近端髓內釘-螺旋刀片治療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7,9(7):622-624.
[8] 王劍,董利軍,王強.DHS與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5):3-4.
(收稿日期: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