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云
【摘 要】學生數學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兒童思維的必然需要。小學生數學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教師要通過形象、聯想和想象等方法來培養小學生數學形象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形象思維;培養
一、形象思維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從兒童思維發展看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必然性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必須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征來開展。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還處于萌芽狀態,思維發展以及培養仍然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也只有大力加強這一階段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才能促進抽象思維等高級數學思維的發展,完成順利的過渡。然而,很多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都將精力與重心放在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上了,卻忽視了形象思維培養對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所起的催化作用,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材中較為抽象的知識、概念、定理直接灌輸給學生,缺乏之前的鋪墊工作,導致教學效果不太明顯,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不深、難以理解。其實,此階段的學生對直觀的、具體的圖形、事物等接受起來會更為容易,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的這個思維發展特性,懂得通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來輔助教學,相信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以及教學重難點會更容易攻破。例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時,教師如果沒有利用好直觀的實物圖以及水泥板、工具箱、火柴盒之類的具體實物來讓學生進行觀察研究,或是一筆帶過之前的鋪墊,直接引入體積這一抽象的概念,學生必然是難以接受和理解的,甚至還會有一些錯誤的觀念(如體積就是一個物體的大小等)從一開始就根植于學生的腦海??梢?,形象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只有以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為重點和基礎,才談得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符合此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和規律的,也符合小學數學教育的目標及宗旨。
2.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需要
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聯想和想象。在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正確、豐富的表象,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需要。學生獲得教學知識,必須先有正確豐富的表象。表象是對過去知覺過的對象和現象在頭腦中產生的映象,它既能以直觀的形象來反映現實,又具有一定概括性。沒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教學時,教師如能把抽象知識“物化”,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操作,有感覺,能在頭腦中產生映象,就有利于學生學習,如分數是一個抽象概念,教學時可以先用具體事物讓學生操作,把一個圓形的硬紙板平均分成2份,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把一條繩子平均分成5份,再分別把其中的1份涂上顏色,與其余各份一一比較。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并對操作中知覺過的東西進行概括,就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任何一個東西都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0的形象。有了這個形象,就可以根據出分數這個概念。由形象到抽象,有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形象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
1.創設情境,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具體形象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幫助學生在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具體情境中從形象思維順利過渡到抽象思維。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景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點,更要巧妙、靈活地將所要傳授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貫穿融入其中,讓那些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以較為直觀與具備吸引力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并通過這個過程在腦海中留下了事物的具體表象,能幫助之后的概念學習。
像雞兔同籠這個經典的數學問題,如果單純引入解題方法或者讓學生一開始就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學生難免會手足無措,而如果教師充分利用發展好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讓小朋友們把自己想成是具有魔法的哈利波特,讓籠子里的雞飛到空中,兔子都直立起來兩腳著地,再引出問題,學生因為之前有了腦海中的表象為基礎,會更容易列出算式來幫助解決問題。對于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這個問題做一定的變式,自己提問自己解決,由具體的形象思維成功向抽象思維跨越,同時提高了解題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
又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編制一些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小明到牛奶店買牛奶,一個商店推出活動:買6盒牛奶送1盒牛奶,每盒牛奶售價8元。而另一個商店對同樣的牛奶進行降價優惠:原來一盒賣8元,現在一盒只賣7元。那么小明應該選擇去哪家商店買牛奶呢?買東西的問題基本發生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而貨比三家的情景也同樣很貼近現實,這樣的情境下,學生更有興趣去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同時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實用性。
2.一題多解,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很多例題與練習都存在多種解法,教師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些素材,讓學生多思考、多探索不同的解法,同樣也能幫助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同時為抽象思維的發展打好基礎。如有一道例題是這樣的:學校要新購買了一批數學教材,總共有4捆書,每一捆有96本。請問如果把這些書重新捆成兩捆,那么平均每捆是多少本書?常規思維的學生會利用本單元的知識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來解決。即先求出總數,再分成2捆。96×4=384(本)384÷2=192(本)但是這道題可以利用這章剛學到的發現規律有關知識來做,不用求出總數,總數沒有改變,可以把總數看成被除數,4捆看成除數,96本看成商,然后就會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縮小2倍,那么商就擴大2倍,所以96x2=192(本) 此類型的題在小學數學中比較常見,但是第二種解法卻不常出現。從中可以看出,許多數學問題其實不止有一種解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進行創造想象,發展數學形象思維,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再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拼剪、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拼剪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拼成梯形。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發展了創造想象能力,培養了數學形象思維。一般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教學可能會到此結束,可是不妨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會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可結合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并說明為什么。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去啟發、去發展、去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的思維品質,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具有特殊的意義。也只有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更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參考文獻:
[1]李文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07)
[2]薛巍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的體現[J]. 中國校外教育. 2010(23)
[3]厲建榮.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J]. 中國科技信息. 2007(23)
[4]曹英芳.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