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作文教學的重點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作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把有創意、創新的思維作為激發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從而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在作文評價方式上要有所創新,建立一個新的評改模式和評價標準。
【關鍵詞】寫作興趣;創新思維;譴詞造句;評改
在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發現學生們一談到寫作文,他們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這正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難題。
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作文意識,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學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個最主要原因——他們感到沒有素材可寫,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時好詞好句積累的量較少而感到無話可寫。出現這種現象關鍵在于他們不善于捕捉素材,對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對于自己譴詞造句的能力培養更是不重視。
作文是一項創造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然而,要教好學生的作文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生怕學生寫不好作文,教師從備課開始就從審題立意、文章結構、寫作素材等各方面著手考慮,在教學時將這些內容一一教給學生,并不考慮學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雖然我們語文教師花費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學生獨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同時目前的作文教學,一篇作文從指導到學生習作,再到老師批改,最后到老師講評,歷經兩周才能完成,這樣不僅戰線拉得過長,而且反饋信息慢,學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總是由教師單方面完成幾乎沒有學生的參與,這樣很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老師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常常求全責備,使學生很少能在寫作過程中體驗愉悅和成功。
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語言教學在普通教育過程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問題,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言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也就是說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那么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現狀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作文是語文學習中最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果小學生沒有寫作愿望,那么習作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幾點:首先,開展豐富多樣的交流活動;其次,我還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在學校黑板報、校園廣播站和《班級作文選》投稿。有學生的作文被選之后,我大力地表揚了他們,在肯定他們的同時,也不失時機地鼓勵其他同學:他能發表,你們也能一定行!這不僅調動了發表優秀作文小作者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其他同學的寫作積極性。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言兩語的流水帳”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于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精心備課,創意教學
備課要有創意也就是說作文備課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育大綱指出“作文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钡?,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等方面幾乎全是教師單方面的勞動:上作文課,在老師精心簡短的講解之后,立即讓學生動筆,這時學生即沒有心理準備,也沒有內容準備,大部分學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義的內容拋在一邊,去根據老師的要求湊合成文。這是作文教學費時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在明確習作內容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意、有創新的部分,并把有創意、創新的思維作為激發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詳細地設計好每一步教學步驟。
三、細處入手,點滴抓起
小學生從家庭到學校,所見所聞是有限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觀察是認識客觀世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然而,由于小學生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觀察不細致,認識不深刻,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有一次上作文教學課,外面剛好下起了鵝毛大雪,我讓孩子們認真觀察窗外景色的變化,在雪停之后,帶領孩子們出去打雪仗,堆雪人,在盡興的玩耍之后,簡單布置了本次教學主題《第一場雪》,結果孩子們完成的非常好。教師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去認識事物、多觀察,多感受,只有情真意切的感情,才能有好的習作。平時,如果我們很注意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要求學生善于思考,勤于積累,平時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節目,或者在生活中見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每天利用晨會和午會時間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講“所見所聞”,學生學會了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